§10.从最坏的局面奋斗出希望(1 / 1)

管理奇才—格林斯蒂德

对于格林斯蒂德来说,公司过去的成就只是重新奋起的起点。“我的一大责任就是要确保公司兴旺20年至30年。因此,我必须为此酝酿和制定计划,采取具体行动,这意味着不仅要充实和扩大现有的企业,而且要为将来的发展播下成功的种子。”

【管理方圆】

△找一个能赚钱的工作

斯坦利·格林斯蒂德有个奇特的外表,看上去似乎像福尔摩斯。他总给人一副忧心忡忡、沉默寡言的印象,似乎他每时每刻都在思索。他身体健壮,一点也不像个60岁的人,他像被一团雾裹着,不同的人看他都会有不同的印象。他本来是一个以会计师起家的卓越企业家,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使他能更好地把企业和艺术结合起来,在经营中寻找到人生情趣。他恪守商业道德,对他来说,企业意味着一切。

格林斯蒂德在少年时就想成为一名会计。中学毕业时,他表示自己长大后要成为一名会计师,得到了老师的首肯。他认为会计是个很能锻炼人的工作,还可以乘工作之便,了解各种各样的企业,通过各种各样的人广泛接触工商界,从而寻找展露自己才华的机会。事实上,他真的是这样成功的。

格林斯蒂德在“二战”中曾是一名海军士兵,后来当了军官,然后被派到美国接受歼击机飞行的训练。几年的海军生活,使他获得了领导才能,增长了社会知识。

他当海军时进行了浪漫的漫游,几乎周游了全世界。他在美国呆了一年半后,又到地中海、印度和澳大利亚。他喜欢军人这种生活,如果不是从长远考虑,他真想当一辈子军人。当他求职时,英国海军部愿给他提供一项为期4年、总额为5000英镑的免费津贴的和平工作。这的确是个美差。但是,他想掌握一门技术,所以他离开了军营,去干会计工作。

从丰富多彩的海军生活一下子改行,开始时很难适应。他每天从早上9点一直干到下午6点,而所得甚微。他说,刚工作时没想到生活这样艰辛,但是这样的生活他只持续了三年。对于一个要成为未来大公司总裁的人来说,生活的不幸不能成为停止工作的理由。

在以后的五年里,他当上了富兰克林·王尔德联合公司的一名审计员。这是一段不幸的经历,许多企业、许多专业化大公司都在盘剥职员,他当然也在所难逃。于是,格林斯蒂德准备离开此处,可是公司还硬缠住他不放,说他学徒期未满,但他再也不想干了。

由于军营生活的贫困,格林斯蒂德对金钱很感兴趣,他要找一个能赚钱的工作,事也凑巧,他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进入了房地产公司。

△洞察管理漏洞

已经生意兴隆的房地产巨头代理人马克斯韦尔·约瑟夫的公司需要一名对工作尽职的会计师。

通过富兰克林·王尔德,格林斯蒂德了解到了约瑟夫的一些情况。他开始工作时年薪为1500英镑,这在1955年还不算差,尽管也谈不上丰厚。他的职务是秘书,负责处理财政、经营方面的事务,以及一些杂事。开始时,管理班子很小,在克拉基斯街的组织机构里,只有格林斯蒂德、约瑟夫和办公室里其他15个女孩。随着时间的推移,人数不断增加,整个体制也健全起来。

格林斯蒂德说他以前根本没想到应该在管理制度、正规训练、倾听忠告方面花力气。时间总不够用,“原因之一就是我们要把时间集中于企业的资金流动上。”

格林斯蒂德的老板约瑟夫是一个有感召力的人,但缺乏战略家的眼光。格林斯蒂德说他相信他的老板在很大程度上是被动地受制于事物本身的。“他总是对帐上的财产特别感兴趣,并且相信财产本身是不会贬值的。我想如果世界便宜的话,他会把整个世界都买过来。”

显然,约瑟夫是凭直觉处理事情的。由于多年积累起来的经验再加上特有的才干,他常常能够洞察投资的有效性。格林斯蒂德说:“我记得当时,他跟我谈起购买一家旅馆时,我便问他:‘你慎重考虑过此事吗?’他回答说:‘没有,但是想过,设想到了最坏的结局。’”做每一件事前,从最坏处着想,是格林斯蒂德学得最彻底的一课。

随着公司财产的增加,格林斯蒂德在公司的权力和责任也无形地扩大了。他加入公司18个月以来,公司除出卖一个马棚外,几乎全是买进。格林斯蒂德现在管理着众多的房地产公司,以及一家形成格兰德公司雏形的旅馆有限公司。这是约瑟夫在1957年购买的,当时的主要财产是年盈利额为22.5万英镑的芒特皇家旅馆。三、四年来,他们的奋斗目标就是按约瑟夫所希望的使其利润翻番,然后约瑟夫再利用它在证券交易所的集资,并且很快合并了格兰德·梅费尔旅馆,从而创办了格兰德公司。

格林斯蒂德一直是约瑟夫手下的核心人物之一。他头脑灵活,眼光敏锐,是60年代羽毛日益丰满的风云人物。而60年代又正是工商业日益动**不安,竞争达到白热化程度的时期。这正所谓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由于约瑟夫自身的弱点,他自定的经营格兰德公司的管理政策完全失败了,他本人也因此陷入了困境。而这时,是格林斯蒂德帮了他的大忙。约瑟夫让格林斯蒂德和他的另一主要助手吉尔斯培联合公司的经理欧内斯特·夏普各自抽出一半的时间共同负责格兰德集团公司的事务。当时整个公司的年盈利约100万英镑,而现在,公司每天的利润就是这个数字,真是天壤之别。

从此,便出现了一种非常有趣的经营管理制度。董事会很庞大,在其顶峰时有18个成员,但却很少召开董事会议,有段时间,一年只开两次,审议半年和全年的经济数据。但有一个核心内阁,其成员包括格林斯蒂德、约瑟夫和欧内斯特。这几个人是公司的主宰,平时尽可能少地与其它董事会成员交换意见,这种情况持续了几年。

△建立自己的管理制度

到了70年代末,格兰德公司大大克服了财政拮据的困难。格林斯蒂德把其眼光投向辉煌的未来。在他看来,英国不再那么有吸引力了。“我们约95%的财产和绝大部分利润都在英国,但其前景黯淡,并且还有政治方面的原因。我认为我们要发展多种经营,其障碍是地域因素。我们曾经注意过欧洲,实际上随着英国加入欧洲共同体,我们和许多公司一起在那里投过资,但几乎都是以失败告终。我仍然对欧洲没有多大兴趣,这倒不是由于恐惧心理。然而,美国却深深地吸引了我,我很希望我们的公司打入大西洋彼岸,但是,约瑟夫却不感兴趣,他对此长期持反对态度。”

约瑟夫的身体越来越糟糕。1980年,只好任命格林斯蒂德为公司的董事长,这直接导致了欧内斯特的辞职,因为一山难容二虎,他们曾在约瑟夫手下平起平坐,现在却让欧内斯特成了助手,显然,欧内斯特不能等闲视之。

从此以后,格林斯蒂德就要施展他“千里走单骑”的功夫了。不到两年,约瑟夫死了,格林斯蒂德被任命为格兰德集团公司的董事长兼总裁。现在他有充分的权力来实现他那被压抑已久的扩大公司规模、实行多样化经营的夙愿了。经过五年时间的努力,公司已经成为一家跨国公司,其海外盈利额占整个盈利额的60%,其中三分之一来自美国,从而一跃成为英国第10大商业公司,这还不包括像英国电讯电报公司这样私有化的国家垄断组织。格林斯蒂德成就辉煌,达到了他自己都没有料到的地步。他在军营磨砺出的敏锐的观察力终于有了用武之地,而且卓有成效。

格林斯蒂德有他自己的一套管理办法。相比而言,格兰德公司的管理机构不仅过去而且现在仍然很简单。它的大多数组织仍然在成百上千地裁减公司职员。格林斯蒂德在汉诺威广场的公司总部办公室里面只设了3个经理和大约30个行政人员。能在外面办事的决不局限到室内,即使公司现在已经雇用15000人,仍然如此。他也十分相信严密的人事管理的有效性。令他感到欣慰的是,公司的决策英明,高级职员间彼此竞争,他的身边有一套得力的人马。格林斯蒂德还制定了一套十分严谨的财政管理制度。

格林斯蒂德没有一整套的经营管理规划,但是他在经营企业上却有强烈的道德责任感。这正充分体现了效率和利润。他相信管理不是一门精湛的艺术,而是不断注重细节的科学。

每个月他都和经理们分别会面一个下午。他们彼此都有一份要研讨事务的日程表,他们也对影响企业的各种因素进行全面研讨,因为这有利于分清轻重缓急。这样还给了这位老板一个机会,就是能够了解各分公司的经营情况。政策和决定就是起源于各种内在联系、交谈和人际关系上。

对于格林斯蒂德来说,公司过去的成就只是重新奋起的起点。“我的一大责任就是要确保公司兴旺20年至30年。因此,我必须为此酝酿和制定计划,采取具体行动,这意味着不仅要充实和扩大现有的企业,而且要为将来的发展播下成功的种子。”

格林斯蒂德不仅懂得如何经营他的公司,他还很注意为自己树立形象。一个公司的领头人如果具有了广告效应、明星效应,这将给公司带来丰厚的利润。

格林斯蒂德拿出更多的钱投资公共服务事业。他致力于培养一大批掌握一定技术的青年人,让他们学有所长,在各种各样的职业中增强竞争力。格林斯蒂德还在慈善业上进行投资,特别是教育。他认为拥有知识而且懂得遵守纪律的公民是英国经济发展的保障,有知识和守纪律是每个公民的美德。

【经营之道】

格林斯蒂德目光远大,他看到了未来经济是属于青年经济这一步,所以如果青年人缺乏训练,那么,英国的经济就会黯然失色。他考虑到最坏的情况,然后从最坏的局面中奋斗出希望,他喜欢打翻身仗,尽管有人告诫他这不可能成功,他也无怨无悔。他不愿为了使自己目前获得巨大的成功,而放弃对社会应尽的责任、对未来应尽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