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至第二十四章(1 / 1)

第二十一章至第二十四章

调防前,机关各处室根据命令要求,都进行了人员精简。气象处的人员精简主要是我们测报组,施土水和另外几位老兵给留下了,他们被调去了杨村机场。到部队一年多的时间,施土水和我、和张银喜走过的是一条同样的路,我们有着共同的经历。我们同一天来到测报组,一起参加新兵连的集中训练,又一起到气象教导队参加业务学习。从教导队学成回到组里后,我们又在各自全新的本职工作的岗位上,互相见证了彼此的付出和努力。施土水在出发前跟我和张银喜说,他想和我们一起南行,不想去杨村机场,他不想和我们分开。可我们心里都明白,我们已不再是过去的我们,我们已是一名军人,而军人是没有选择的,唯有服从命令。

根据总部下达的命令,我们军部机关新的驻地是福建漳州。初到漳州,感觉漳州的城市规模跟南昌没法相比,要小了很多,这两座城市本来也就不在一个层面,南昌毕竟是江西的省会。可漳州虽小,却有着别的地方没法相比的特点。这座当时只有三十万人口还是个县级市的小城,离海不远,有着宜人的海洋气候,冬天也不会有霜冻。因为气候条件好,漳州盛产许多在别的地方难得见到的水果。星期天或者平时没有班的时候,如果到街上转转,想吃什么水果,那市面上都能够买到。漳州还是一个侨乡,在市里,就在离军部驻地不远,就有一个很美的华侨新村。在城里城外,也随处都能看到侨眷们居住的非常漂亮的花园洋房。漳州还有很好的地下温泉资源,那街面上隔不多远,就会有一所温泉浴室,那浴室一年四季都对外开放。到漳州后不久,我和组里的战友,就都喜欢上这座小城了。

在漳州,原来也有一个空军指挥所,简称漳指,我们空h军指挥所里有的人马,这漳指也都有。根据总部这次的命令:原空军漳州指挥所撤销,所有人员并入空h军。由此,军部机关的各类人员比起来的时候又多了不少,我们测报组的人员也比原先增加了。难怪在来之前机关各部门都精简了人员。我和张银喜这时也已被编入正常的排班,我被编在和李丽同一个班,张银喜被编在和郝庆秀一个班,于班长还是在我这个班里当班长。因为是两个测报组合并的,人多,要三、四天才会轮到值一个班。那个时候的感觉,就是离家远了,不在爸妈的身边,比起当兵前在学校读书学数理化,真的要轻松了很多。

到漳州的时间不长,天气就开始热了。可能是我们一下子不能适应漳州这地方的气候,也可能是大家伙儿都贪吃了街面上过去都没吃过的接连上市的时鲜水果,组里许多人都拉开了肚子。我还算好,比较轻,张银喜和于班长几个严重的老兵还住进了医院,影响了工作。处长得知后,要求郭组长每天除了安排好值班和正常训练,尽可能多的增加全组人员的体育锻练,增强体质。有好长一段时间,只要不值班,我们每天几乎都在重复地做着同样的事情,早上五公里跑步,中午一小时游泳,晚上打一场蓝球。有不少日子的下午,我们还戴着耳机正在搞训练呢,处长就会跑到组里来,把我们全都赶到球场上。每当这个时候,处长也会和我们一起在球场上来回的奔跑,虽然他已是年近四十,可他动作还是相当娴熟敏捷,还是很漂亮,球场上的他还是像小伙子一样轻灵。既让我们欣赏到了他这位当年军蓝球队主力中锋的球场风采,也把我们大家防病打球的劲头调动了起来。要说这多运动多锻炼,还就是有好处,自那以后,组里没有人再拉肚了,我和几个不怎么严重的也很快好了起来。

在南昌时,测报组里只有我和张银喜、施土水三个同年的兵,我们彼此了解,各有优点,也相处的不错。到漳州后,虽然少了施土水,可从原漳指一下子并过来四个一年入伍的,两个报务员,两个观测员。也非常的巧,两个报务员,吴贵宝和王家民来自我所在城市的郊县,两个观测员,曹红旗和冯涛和张银喜是同一个地方,河北保定。他们都是我和张银喜在教导队的同学,大家在龙虎山下一起学习训练了八个月。在我们这六个人中,也只有我是那一届教导队的业务尖子,在组里的日常工作中,从值班到平时的训练,也只有我的成绩突出,他们几个都非常的一般。虽然业务水平平平,可他们有他们不断向上的道道。张银喜继续保持着不分白天晚上刻苦学习毛选的感人精神。吴贵宝和王家民一有空就到菜地搞劳动大做好人好事。曹红旗和冯涛更加了不得,他们俩都写了入党申请书,并且轮换着找郭组长谈心报告思想。有好长的一段时间,他们几个都成了领导的红人,郭组长经常在组务会上表扬他们,倒是我,反而像是成了落后分子,郭组长还专门找我谈了一次话,让我不要一到中午就睡觉,要我和他们几个一起利用休息时间去菜地搞劳动,要我向他们几个学习。

国庆节过后,到教导队学习的两名新报务员回来了,郭组长把带他们的任务直接交给了我。能接受这项工作,对我来说,有高兴,说明我的业务能力是被领导肯定的,可也有担心,怕任务完成的不好,辜负了领导的信任,还让其他战友看了笑话。事遂人愿,不长的时间过后,我就把他们俩都带了出来,郭组长很满意,我自己的业务能力也在带好他们的同时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我这时已做到反着填完整张天气图,也少有差错,而且图面清晰字迹工整。

这一年的年终总结,我因为值班工作和训练成绩都特别突出,获得了参军后的第二个嘉奖,是军嘉奖,全组获此荣誉的只我一人。

第二十三章青春之恋(一)

自从到了漳州,自从被分在一个班里,我和李丽的接触比以往更多了,一同上白班,一同上夜班,一同补休,就是平时的训练也是在一起进行。这样的日子,让我们彼此间有了更多的了解,时间没过去多久,我们就已像是无话不说的朋友。值班室旁、指挥所前面的那条山坡小路、指挥所东边那棵两个人才能合拢过来的木棉树下,都经常会留下我们两个人走来走去的身影。

日子在不经意间过去,也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我和李丽在一起时,不管做什么都开心,那夜班值下来也不觉得累。而一天不见她,我的心里就会有种空拉拉的感觉,整天的都烦躁不安,那心好象也隐隐的觉得生疼。那段日子过的真是既让人像是喝了放了蜜的水,又特别的折磨人,感觉好伤人。可碍于部队的种种规定,这种感觉我只能放在心里,好多好想说出来的话也只能放在心里。我不能也不敢明着和李丽说,更不敢跟别的战友说,在当时,这种事那要让领导知道了,在部队的前途也就宣告完了。

直到这年的年底,一个星期天的早上,我们俩下夜班,李丽让我先不要忙着补觉,到机关服务社门前的路边等她。我忐忑不安地站在路边等着,不知道李丽要做什么。当李丽回到她宿舍又小跑着赶过来,交给我两包大前门香烟,一小袋子白糖,一军用挎包各式的水果,说是给我过二十岁生日时,我明白了,李丽怀揣着的是一颗和我一样的心。那一年,我二十岁,李丽只有十八岁。自那以后,我和李丽开始了只有我们俩才知道的地下活动。

当我在蓝球场上打对抗赛时,李丽会一直陪在旁边,并会在暂停的那会儿,找我借指甲剪。等球赛结束,我会发现,抽屉里多了一小袋白糖,还有我平时爱吃的水果。

每当我们俩人都没有班时,李丽会事先买来许多我们俩都爱吃的零食和水果在宿舍等我。李丽的宿舍是我们相聚的最多的地方。如果郝庆秀也在宿舍里,李丽会在窗台上给我放个信号。

虽然部队的管理很严,外出有严格的请销假制度。可在一个星期天,我们俩还是大着胆,用事先编好的理由请好假,约好集合的地点,一起游玩了现在已是漳州著名景点的南山寺。记不得在寺里我们俩有没有许过什么愿了,只记得那一天我一直牵着她的手。

第二十四章青春之恋(二)

平常的日子里,除了值班、训练就是补觉,上街很少。就是需要买个什么生活用品,那军部机关大院里的军人服务社里也都能够买到。可真是不上街不知道,上了街才知道,这漳州市满大街上,到处都能看到穿各种兵种服装的男男女女的当兵的。也是因了那个年代,因了其所处的地理位置,漳州这个当年虽然只是一个仅几十万人口的县级小市,却驻扎着空军、陆军、二炮等多个兵种部队的多个师军以上的指挥机构,各自辖下的部队自然也是不会少的。

我和李丽在游玩了南山寺后,来到了漳州的街上。可一看到那满大街的男女军人,我们没有敢再在街上多逗留,生怕会碰到认识我们的机关大院里的熟人。要是遇见同单位的战友,那麻烦可就大了。我们俩那一直拉着的手也马上松开了。并赶紧的一前一后的回到了单位,跟组长销了假。坐在宿舍里床的边上,看到组里战友们看过来的眼神里没有什么异样,我那一直紧张的跳个不停的心才算放了下来,那心才又回到了原来的节奏。

可能是知道了一旦发生情况后的严重后果,我们一起上街就那一次,后来再也没有过。我们相约我们的相处不能影响各自的积极要求进步。我们讲好要互相鼓励互相帮助,力争早日在部队入党或能有所发展。我们都期待我们的相处能有一个好的结果。

我们这么说了,也是这么做的。有好长的时间里,我们俩除了值班,几乎不怎么见面,把心思和精力都用在了工作上。组里每月的训练考核成绩和工作质量抽查,我们俩每次都是前两名。每天只要组里搞菜地劳动,我们俩也都是积极参加,脏活累活还抢着干。我们还学习了曹红旗和冯涛积极要求进步的方法,定期的主动性的找领导和老党员们回报思想。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们的付出,很快就有了回报,这年的年底,李丽被吸收入党了,我也因训练成绩突出,又一次获得了军部的通令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