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论年青一代的教育(1 / 1)

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列宁深深体会到共产主义事业的艰巨性与长期性。共产主义事业既要彻底根除旧有的资本主义制度的影响,又要在改造的基础上建立一个与旧社会完全不同的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建设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不断的努力,因而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便成为一项迫切的任务。出于对这一问题的高度一贯的重视,列宁对年青一代的教育给予了具体指导。在《青年团的任务》《论无产阶级文化》《论综合技术教育》《伟大的创举》等一系列著作中,他号召青年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成长为继承共产主义建设事业的共产主义者。

列宁首先要求青年人认清社会形势以及自己的职责。十月革命后,苏联面临着严峻的社会形势,迅速恢复与发展备遭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成为事关新生的苏维埃政权生死存亡的大问题,同时也关系到共产主义建设事业的成败,这一问题必须引起广大青年的重视,青年必须自觉地学习文化,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接受系统的共产主义教育。“每个青年必须懂得,只有受了现代教育,他才能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如果不受这种教育,共产主义仍然不过是一种愿望而已。”[14]

在教育内容上,列宁主张年青一代首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学说。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借助于人类文化积累的全部成果,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所得出的科学结论。年青一代只有充分掌握马克思主义学说,才有可能真正掌握并彻底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坚定自己为共产主义事业终生奋斗的信心和决心。在具体学习过程中,列宁强调,马克思主义及共产主义知识的学习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而不可流于若干共产主义的口号及共产主义若干空洞概念的学习上。在这个问题上,列宁再三强调:“如果说,学习共产主义只限于领会共产主义著作、书本和小册子里的东西,那我们就很容易造就出一些共产主义的书呆子或吹牛家,而这往往会使我们受到损害,因为这种人虽然把共产主义书本和小册子上的东西读得烂熟,却不善于把这些知识融会贯通,也不会按共产主义的真正要求去行动。”[15]

继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之外,列宁还主张加强共产主义道德教育,主张使培养、教育和训练现代青年的全部事业都成为培养青年的共产主义道德的事业。针对资产阶级把自己的道德吹嘘为天赋的、全人类的、超阶级的道德,列宁着重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观:“我们的道德完全服从无产阶级斗争的利益,我们的道德是从无产阶级斗争的利益中引申出来的”[16];“为巩固和完成共产主义事业而斗争,这就是共产主义道德的基础,这也就是共产主义教育、训练和学习的基础”[17]。在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目标上,列宁主张从共产主义事业的宏伟目标出发,并结合当时的国内情况,着重年青一代的集体主义精神、自觉纪律和共产主义劳动态度的培养;培养教育青年克服利己主义的私有心理,发扬一心为公的精神,消除旧习惯的影响,养成主人翁的劳动态度及团结一致的纪律。在实施原则上,列宁强调共产主义道德教育必须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即要求年青 一代要把自己学习、教育、训练的每一步骤同无产阶级及劳动人民不断进行的反对剥削者的旧社会的斗争联系起来,同参加生产劳动及社会公益活动联系起来,要求青年人在火热的社会生活中通过学习与磨炼,全面提高自身的共产主义道德水准。

除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之外,列宁还号召年青一代系统地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用人类所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充实自己的头脑。年青一代为具备现代有学识的人所必须掌握的一切知识,必须学习、学习、再学习,借助于长期学习,使知识成为年青一代生活的必要组成部分。为实现年青一代掌握人类文明演进过程中所积累的一切有益的文化成果这一目标,列宁向广大年青一代提出倡议,把从前用在政治斗争上的全部热情用在掌握科学技术上,必须使那些在学习上表现出懈怠或不用功的学生受到在同资产阶级斗争时期的逃兵或工贼所受到的类似待遇。

在学习方式上,年青一代的学习也应表现出自身的特点,列宁在《青年团的任务》中,在论述对旧学校、旧教学内容所持的正确态度的基础上,详细说明了年青一代的学习方式以及相应的教育教学方式。这些论述既结合了当时苏联教育的实际,又充满了辩证色彩,极具说服力和号召力。列宁指出:“有人说,旧学校是死读书的学校,实行强迫纪律的学校,死记硬背的学校。这说得对,但是,要善于把旧学校中的坏东西同对我们有益的东西区别开来,要善于从旧学校中挑选出共产主义所必需的东西。”[18]他又说:“旧学校是死读书的学校,它迫使人们学一大堆无用的、累赘的、死的知识,这种知识塞满了年青一代的头脑,把他们变成一个模子倒出来的官吏。但是,如果你们试图从这里得出结论说,不掌握人类积累起来的知识就能成为共产主义者,那你们就犯了极大的错误”;“我们不需要死记硬背,但是我们需要用对基本事实的了解来发展和增进每个学习者的思考力,因为不把学到的全部知识融会贯通,共产主义就会变成空中楼阁,就会成为一块空招牌,共产主义者也只会是一些吹牛家。你们不仅应该掌握知识,而且应该用批判的态度来掌握这些知识,不是用一堆无用的垃圾来充塞自己的头脑,而是用对一切事实的了解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没有这种了解就不可能成为一个现代有学识的人”。[19]列宁谆谆教导广大年青一代,要以历史的与现实的态度相结合的方式对待学习问题;要善于并有能力把具体的学习任务与共产主义建设事业的远大目标结合起来;要从具体的社会实践出发,把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要接近生活,接近工农,参加劳动和社会服务,把学到的书本知识应用到实际建设任务中去。

为了使年青一代真正掌握文化知识,特别是现代科学和现代技术,列宁要求坚决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原则,并立即尽可能地实施综合技术教育。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这一原理曾做过全面的科学论述。马克思在《临时中央委员会就若干问题给代表的指示》中还明确地提出了对男女儿童和少年实施综合技术教育的要求。列宁结合俄国实际和苏联面临的教育问题发展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这些思想。

早在1897年,列宁在对俄国民粹主义分子尤沙可夫的空洞计划提出批评时,就十分完整地表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原理。他指出:“没有年青一代的教育和生产劳动的结合,未来社会的理想是不能想象的:无论是脱离生产劳动的教学和教育,或是没有同时进行教学和教育的生产劳动,都不能达到现代技术水平和科学知识现状所要求的高度。”[20]这里,列宁把“脱离生产劳动的教学和教育”与“没有同时进行教学和教育的生产劳动”同时提出,并作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就学习对象而言,前者是指学龄期的儿童和少年在学习期间的教学、教育与生产劳动之间的结合,后者则是指已走向劳动岗位的青年工人的生产性劳动与教学、教育的结合。至于两种形式的结合的区别是很清楚的,前一种结合当是以学为主、以学为基础的结合,后一种结合则是以劳为主、以劳为基础的结合。应该说,严格区分这两种不同性质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的丰富和发展,并对苏联年青一代的教育工作的开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列宁对年青一代提出的教育要求、对新一代学校教育任务的论述无不体现了这一思想。

依据马克思在《临时中央委员会就若干问题给代表的指示》中所提出的男女儿童和少年应接受综合技术教育的论述,列宁在1920年就综合技术教育在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及发挥的作用等问题专门撰写了《论综合技术教育》。在《论综合技术教育》中,列宁要求必须根据马克思的思想来理解综合技术教育的原则性意义,不可从抽象的观念出发来认识这一问题,而应结合苏联国内的实际情况来推行综合技术教育。列宁认为,综合技术教育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主要途径和重要形式。他主张把普通教育、综合技术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告诫人们要避免过早地专业化。列宁主张,在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个问题上必须着重发挥综合技术教育的作用。因为这关系到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关系到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事业的得失成败大事,一切否认或轻视综合技术教育的认识和行动都是愚蠢的;另一方面,综合技术教育的实施又必须正视社会现实情况,一切从实际出发。

在综合技术教育的内容上,列宁结合20世纪初现代生产进入以电力为基础时代的新形势,提出综合技术的见识和综合技术教育的基本知识应包括:关于电力的基本概念,关于机械工业和化学工业中运用电力的基本概念,关于苏俄电气化计划的基本概念,关于农艺学的基本原理。关于综合技术教育的具体实施措施,列宁也根据当时的条件提出,组织学生到电站、工厂和国营农场参观考察;邀请工程师、农艺师及大学数理系的毕业生做关于综合技术教育的报告;设立关于综合技术教育的小型博物馆、展览车、展览船;组织学生进行有关综合技术教育的实习作业。当然,囿于当时的客观条件,列宁的许多关于综合技术教育的见解难以较好地实现;不过,列宁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以及综合技术教育的许多见解是宝贵的,是马克思主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基本原理与苏联实践相结合的珍贵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