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实验教育学思想的产生(1 / 1)

一、实验教育学产生的原因和背景

19世纪是资本主义社会迅速发展的时期,同时也是自然科学蓬勃发展的时期。自然科学的勃兴以及实证的研究方法的流行,促成了“科学万能”“实证万能”的实证主义哲学思潮的产生和发展。实证主义哲学反对思辨的哲学,强调对于一切事物都应从事实上得到证实。在这种哲学思潮的影响下,实验被看成是验证假说的一种最有效的手段,许多学科也成为“实验科学”。

早在19世纪30年代,在德国生理学家米勒(Johannes Miller)的倡导下,生理学逐渐成为一门实验科学。它为儿童研究提供了许多基础研究成果,例如,胚胎生理学揭示人类胚胎发展史是动物进化过程的复演。此外,通过大量的实验和观察,生理学家对人体的生理结构和机能,尤其是神经系统的解剖结构有了基本的了解,并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人的一些生理现象,同时为心理实验和教育实验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方法。

正是在实证主义的哲学思潮以及实验生理学的影响下,实验心理学得以产生和发展。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设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以生理学、生物学和医学为依据,用归纳的、实验的、统计的方法去研究人的各种心理现象,探求以量的数据说明心理的客观法则。冯特还于1883年创办了《哲学研究》杂志,刊登了大量有关心理学实验问题的报告。这些报告大多集中于对儿童视觉、听觉反应时间的实验研究,并通过统计分析做出相应的结论。冯特利用心理学实验室,一方面从事于开拓性的心理学研究,另一方面培养了一大批学生,其中就有实验教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梅伊曼。

实验心理学对儿童心理的实验研究为实验教育学提供了理论的依据;更重要的是,它为实验教育学提供了具体的研究方法——实验法。美国的麦柯(W. A. McCall)在推广教育实验法时说:“今日实验之技术,除少数之例外,概为一部分教育心理学家所专有。”[1]例如,教育实验中常用的比较实验法便是心理实验的基本方法。这种实验一般将实验对象分为2组或3组,一为控制组,另一为实验组,通过改变实验组某一因素后,观察比较两组的结果,然后得出结论。实验教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拉伊的“语言比较实验”就属于这一类。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实验心理学促成了实验教育学的产生;甚至可以说,没有实验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就没有实验教育学。当然,并不否认,实验教育学也从实验生理学以及其他自然科学研究的成果中借鉴和吸取了许多理论,并把它们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拉伊就认为,实验教育学应有理论上及实际上广博而深刻的基础,这个基础包括所有的生物学科和哲学学科。

实验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固然是促进实验教育学产生的一个动因,因为它为实验教育学提供了科学基础。然而,导致实验教育学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以及精神疲劳等问题。19世纪,由于自然科学的发展及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许多自然科学被引入学校成为课程内容的一部分。而且,当时新人文主义盛行,新人文主义者竭力主张人格的陶冶,反对狭隘的、片面的教育,因而在原有的学校课程中又加入了种种新的科目以达到此目的。同时,这一时期世界各国间的交流增多、冲突加剧,使外域知识的学习显得越来越重要,这也同样反映到学校课程中来。因此,这一时期中学的主要科目除原有的拉丁语、希腊语之外,还大量增加了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和现代外语,有些学校甚至还增加了一些职业课程以适应社会的需要。科目的大量增加导致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精神过度疲劳,身体健康恶化。这个问题首先引起医学界的注意,随后成为1860年以后教育界所关注的一大问题。世界各国学者都希望能从生理学、心理学中寻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和依据。一些国家的教育和心理学者便开始采用实验和统计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疲劳测定”,为改善学生的健康状况制造舆论和提供实施依据。世界各国政府一般都支持这类研究,有的还从经济上资助设立教育实验室。此后,儿童疲劳问题的研究逐渐发展成为改进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1896年,拉伊发表了《以心理学实验为基础的正字教学法指南》,探讨拼写的教学方法问题。因此,可以说,教育工作的客观需要成为实验教育学产生和发展的直接动因。

至于“实验教育学”的概念,是由德国实验教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梅伊曼在1900年首先提出来的。他把对儿童学习疲劳、学习经济性问题的研究称为“实验教育学”。1905年,梅伊曼和德国实验教育学的另一位主要代表人物拉伊共同主编《实验教育学》杂志,刊登实验教育学的研究成果,大力宣传推广教育实验。1908年,拉伊出版了《实验教育学》(Experimentelle P?dagogik)一书,系统阐述了实验教育学的性质、目标、体系和方法。这类论著的传播为德国实验教育学派的形成提供了理论基础。

当然,产生于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的实验教育学也有其深刻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当时,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政治和经济竞争的加剧,反映到教育领域便是进一步发展和改革教育,以促进各自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增强竞争实力。这一时期,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普遍实施了义务初等教育,中等教育也有很大发展,但各国教育不仅在教育体制上沿袭了传统的做法,而且在教育理论上依然是赫尔巴特的“主知主义”教育理论占有主导地位。传统的儿童观以及划一的教学模式,极大地限制了儿童身心正常、自由地发展。可以说,教育领域中的落后状况与社会的迅速发展形成了明显的反差。因此,这一时期涌现出一大批教育改革家,他们在抨击旧教育的同时,或创办新式学校,或试图创立一种新的教育学说。梅伊曼和拉伊便属于后者。

实验教育学首先产生在德国,这也不是历史的偶然。尽管英国是第一个爆发工业革命的国家,而且工业革命曾促进了英国的科学发展,使之出现过一批科学巨匠,但英国政府对科学一向采取放任政策。它虽然给予科学家从事研究的自由,但从不给予科学家经费上的支持。这就延缓了科学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并进而使科学发展失去动力。因此,英国的科学从18世纪起开始衰落,这也必然会影响到其教育科学的发展,因为教育科学的发展是与整个科学的发展相一致的。

18世纪的法国曾是世界文明的中心,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大多是理性主义者,他们相信知识就是力量。理性主义者认为,科学能为法国大革命提供思想武器,能主宰历史,科学更能促进生产发展,更能巩固国防。但动**不安的法国不是科学的最佳园地,而且法国也不会成为心理学研究的基地,因为法国人感兴趣的是知识而不是人,是人的知识理性而不是活生生的人的需要。

对于德国来说,它深受18世纪法国科学精神的影响,19世纪人的非理性的种族经验又成为德国人关心和研究的重要对象之一。德国人认为,科学方法可以用于全部知识领域;而且,德意志民族重视对观察到的事实进行认真的、彻底的和谨慎的搜集,爱好分类或归纳的方法。这些都为德国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前提。德国在生物科学研究领域以及在感官生理学研究方面的领先地位,使得实验心理学首先诞生于德国,这些都为实验教育学提供了必要的思想理论和实验技术基础。此外,德国还是以赫尔巴特为主要代表人物的主知主义教育思想的大本营,建立在抽象的思辨基础上的教育学在社会变革面前无法将教育导向新生。传统的教育观、忽视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学校制度、呆板的课堂模式以及传统的课程内容和机械的教学方法,使得德国的学校教育不能与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相适应。这种状况无疑引起了当时德国众多社会人士,包括教育家、心理学家、医生、生物学家和生理学家的重视。他们受实证主义哲学思想的影响,从实验生理学、实验心理学的理论出发,运用当时流行的实验、观察、统计、测验等方法研究儿童与儿童教育问题,试图解决传统学校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和弊病,从而兴起了一场实验教育学思想运动。梅伊曼和拉伊则是这场运动的倡导者和主要代表人物。梅伊曼作为一位心理学家,强调严格的、科学的实验室定量研究;而来自教学第一线的拉伊则强**室实验的定量与定性研究的结合。

实验教育学家最初的教育实验曾遭到人们的嘲讽。经过他们的努力,在短短二十多年时间内实验教育学思想便传播到世界上很多国家。梅伊曼的《实验教育学讲义》曾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标准教科书。拉伊的著作更是在当时就被译成了多国文字,甚至在北美的智利和亚洲的日本都开设了以拉伊的《实验教育学》为基础的实验教育学课程。在德国,几乎所有的大学都开设了名称不一的实验教育学课程。此外,很多国家还建立了众多的教育学实验室,从事教育实验与实验教育学的研究。一些国家政府和地方当局鉴于教育实验的效果,纷纷在经费上对教育实验的开展提供资助,这推动了实验教育学的进一步发展。

二、实验教育学思想的特点

作为西方教育现代化开创时期的一个教育流派,实验教育学以它的反传统、重视教育实验及将儿童作为教育的真正逻辑起点而独树一帜。20世纪初,实验教育学思想与欧洲的“新教育”运动、美国的“进步教育”运动相互呼应,共同促进了西方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尤其是它强调采用科学的实验方法来研究教育问题,从方法论上为改进旧教育和建设新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与传统的教育思想相比,实验教育学具有以下两个鲜明的特点。

第一,强**育实验。“实验教育学思潮是作为赫尔巴特的……教育学说的对立物而出现的,它的一个明显特点是试图站在自然科学的立场上研究教育现象”。[2]对于以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的主知主义教育思想,梅伊曼和拉伊都进行了尖锐的抨击。他们都认为,传统的教育学体系仅仅是一些有规范意义的概念和准则的组合,这些概念和准则往往建立在教育家的主观思辨和臆想之上,缺乏科学的依据;而用这些概念和准则去指导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很难不产生问题。他们强调指出,要想使教育科学具有实在的指导意义,必须将其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这个基础便是教育实验。教育实验可以验证教育假说,更重要的是,它可以突破个人经验的主观局限性,实验的结果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实验教育学的概念和准则由于经过教育实验的验证,因而教师在运用时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当然对于教育实验的认识,不同的教育学者有不同的看法。例如,梅伊曼认为,教育实验应由训练有素的心理学家在严格控制的心理学实验室进行;而拉伊则强调,教育实验应由教师在正常的学校环境中进行。但是,他们都认为,教育实验是实验教育学思想区别于传统教育思想的主要标志。在他们看来,实验教育学的建立应是一种方法的革命。尽管实验教育学家所从事的教育实验研究并不一定是科学的、完善的,但他们利用实验心理学等新兴学科的研究方法处理教育问题,对教育实践的经验进行数量上的统计并做出定量的分析却是可取的并具有开拓意义的。它使教育理论由传统的纯粹经验和逻辑思辨走向科学化,并对后来的教育研究产生了积极的、深远的影响。

第二,重视儿童研究。一切教育教学活动,只有从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出发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然而,传统教育学对于儿童的认识止于观察和抽象的描述,儿童不过被看成是成人的缩影。实验教育学家认为,传统的儿童观是存在问题的,因为儿童的身心发展与成人之间是存在差异的。教育要真正发挥它的作用,必须要研究儿童,研究他们身心发展的特征。因此,实验教育学家所进行的教育实验几乎都是围绕儿童而展开的。他们对儿童的兴趣、爱好、情感、记忆、身体发展、智力和智慧类型、性别差异等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例如,梅伊曼的研究课题大部分属于儿童心理学的范围,而拉伊则把教育学分成个体教育学、自然教育学及社会教育学。个体教育学就是专门研究儿童个体素质和禀赋的,实验教育学家一般都认为,实验教育学不同于儿童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往往研究儿童心理的单一机能,并常常与实际生活脱离;实验教育学对儿童的研究则从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出发,考察教育与儿童发展的关系。实验教育学对儿童研究的重视及其取得的研究成果,与当时盛行的儿童研究运动一起为儿童真正成为教育实践的逻辑起点提供了依据,使教育科学化迈出了关键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