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学前教育理论(1 / 1)

—、家庭教育

(一)家庭教育的任务

受夸美纽斯、裴斯泰洛齐等的影响,福禄培尔非常重视家庭教育。他认为,在任何教育阶段,甚至人的一生,家庭生活都是非常重要的。儿童是在家庭中长大的,家庭生活是他的生活的楷模。在家庭里,儿童看到父母、其他家庭成员在生活中进行创造、工作和劳动后,他们也尝试着去表现他所看到的一切。他们希望通过这种尝试来显示自己的力量并得到成人的认可。尤其是在幼儿期,幼儿对家庭、父母及家庭中其他成员的依赖特别强。而正是这一阶段的教育奠定了人的发展的基础。因此,父母作为上帝指派的监护人应感到并认识到自己对儿童和对人类的责任。

就家庭教育的任务来讲,福禄培尔说:“在家庭范围内,父母抚育子女的内容和目的就是唤醒、发展和激发孩子的全部力量和全部素质,培养人的四肢和一切器官的能力,满足他的素质和力量的要求。”[14]可见,家庭教育涉及儿童的身体和精神发展。他特别详细地论述了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第一,饮食适度、简单。福禄培尔批判了父母给儿童的饮食过多、过细的做法,认为这样做只能损害儿童的身体,使儿童不能摆脱十分低级的食欲,并养成怠惰、懒散、迟钝等不良品性。他指出,饮食的唯一目的是促进体力和智力活动。因此,饮食始终只能是养料,它不应多也不应少。饮食的口味和精美程度不是目的,它只是由追求良好的、清洁的和有益于健康的营养品这个目的所决定的手段。

第二,衣着宽松、完整。为了使幼儿在智力和身体上不受限制地活动和游戏、发育和发展,他的衣服不应使其受到束缚、压迫和禁锢。福禄培尔认为,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他的衣服应该像耶稣的衣服、生活和学说一样是一个始终连续的整体,否则,会影响到他的精神。因此,他不能穿割破和撕坏的衣服。另外,幼儿不能过早注意衣服的颜色、式样,否则,他只是一个布娃娃或木偶,而不是一个真正的人。

第三,学会观察和思考。幼儿不仅不能在身体上束缚,而且在精神上也不能受到束缚。福禄培尔认为,上帝既然赋予儿童理解力、理智和语言能力,父母就应该满足儿童认识世界的需要。他曾经引用一位父亲的话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及早地引导孩子学会思考,我认为这是儿童教育的第一和首要的任务。”[15]因此,父母应该及早引导孩子观察和认识自身以外的对象,让他们学会对外界对象和自己进行思考。为了帮助儿童认识世界,应该对他们开展语言、数、绘画等教学。

(二)家庭与学校的关系

福禄培尔认为,儿童入学以后,他便成了学生。这时,教师是主要的教育者,学校是主要的教学场所。和社会一样,学校是一个统一体,儿童通过参与学校的生活,塑造自己的人格和完善的个性。他指出,学校就是小型社会。教育是生活的一个阶段,不是生活的准备,而是生活的缩影。从这里可以看出,杜威“学校即社会”的观点深受福禄培尔的影响。胡兹(Hughts)曾经说过:福禄培尔的幼儿园和学校是一个小型的社会,在这里大家共同担任责任,尊重个人权利,同情友爱,共同协作。因此,共同协作是学校教育的原则。

为了学生的健康发展,学校必须与家庭保持联系。福禄培尔说:“学校与生活一致,家庭生活与学校生活一致,这是这一时期里应当引导我们达到完善境界的完善的人的发展和人的教育之首要的、绝对不可缺少的要求。”[16]

儿童入学以后,家庭应该如何与学校保持联系?福禄培尔认为,统一的家庭与学校生活的内容有三类:第一类是关于比较宁静的内部生活的内容;第二类是关于比较能够接受外部事物的、内部发生作用的生活的内容;第三类是比较外向的、外部进行塑造的生活的内容。这三类内容可以具体划分成以下几项任务。

(1)宗教意识的唤起、培育、加强和提高。

(2)掌握宗教格言,特别是关于自然和人的、关于两者对上帝的关系,也就是祈祷用的宗教格言。

(3)身体锻炼。

(4)由近及远地对自然和外部世界进行观察和研究,获得周围环境的知识。

(5)关于自然和生活的短诗。

(6)语言和说话练习。

(7)从简单到复杂的手工练习。

(8)在平面上画线条的练习。

(9)辨别颜色及其相互关系。

(10)游戏。

(11)联系实际生活讲述故事、传说、寓言、童话等。

二、学前教育的任务

福禄培尔认为,儿童的生活应当是儿童的世界,不能用成人的生活或成人的世界来代替它。因此教育不是未来生活的预备,教育的意义来自教育过程。他说,教育的目的是发展,教育过程也是发展。如果儿童的能力、个性与社会环境达到了完全的统一,那么,目前的发展就得到了保证,将来的发展就有了基础。这样,无论是对儿童还是成人都实现了教育的目的。教育是永无止境的,所谓终结也是过程。从这里可以看出,杜威对教育的界说和教育目的论都受到了福禄培尔的影响。

由于幼儿期在人的一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福禄培尔极力倡导重视学前教育。他认为,以前,学前教育的任务主要由家庭承担。家庭和母亲虽然在学前教育中有很大的作用,但许多母亲一方面没有充分的时间教育子女,另一方面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和训练,因此,教不好自己的子女。为了更好地开展学前教育,福禄培尔主张成立一种既不同于家庭,也不同于学校的学前教育机构——“幼儿园”(Kindergarten)。他把这一机构命名为幼儿园具有象征意义。幼儿园意为儿童的花园,在这里,儿童是植物,教师是园丁。通过合理的教育,儿童就能够像植物一样自然、健康地成长。

以前的学校都以知识的学习、消化、吸收为教学终极目的。福禄培尔认为,幼儿与学龄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不同,幼儿园的主要目标不在于儿童能从中学得多少知识,而在于帮助儿童的身心发展。在幼儿园中,知识的学习、消化、吸收都处于预备的、从属的阶段。知识的获取是从属的任务,传授知识仅仅是幼儿园实现其目标的手段而已,儿童身心发展才是首要使命。

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应遵循儿童的天赋、兴趣和性情。学校的教学应完全以自我活动为基础,并以表达在活动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或观点为顶点。

根据他的设想,幼儿园有以下几个主要机构。

(1)幼儿教育机构。福禄培尔认为,当时普通教育比较注重儿童智力和直觉的发展,忽视了其他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他继承了卢梭的教育思想,认为要使儿童的能力与知识同样得到充分的发展,使得知与行、理论与实践、能力与意志品格的发展统一协调。1843年,福禄培尔在关于德国幼儿园的报告中指出,幼儿园的任务是促进幼儿的身体发育和精神上各种性能的发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具体为:促进幼儿身体的发育;发展幼儿的感觉器官,扩大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发展幼儿的语言和活动能力;认识成年人和自然界;使幼儿养成集体生活的习惯和一定的品德;在游戏、快乐和天真纯朴中做好求学的准备。

(2)幼儿师资培训机构,为其他幼儿教育机构训练幼儿教育工作者。

(3)幼儿教育宣传机构。创办《星期新闻》和《福禄培尔周刊》,发表幼儿教育论文,推广幼儿教育经验,介绍游戏方法。

(4)幼儿教育研究机构。

三、恩物与作业

“恩物”(Gifts)是福禄培尔为儿童精心设计的游戏材料,即玩具。他之所以把这些游戏材料命名为恩物源于其宗教思想。在他看来,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上帝创造的,自然界是上帝给人的礼物。而他创设的恩物是对大自然的模仿,儿童可以通过这些恩物认识自然,进而认识上帝。因此,这些恩物是上帝恩赐给儿童的礼物。

福禄培尔设计恩物受到裴斯泰洛齐的“形式教学法”的影响。恩物主要有六种,每一种恩物都有其象征意义和不同的教育作用。

第一种是分别用红、绿、蓝、黄、紫、橙六种颜色的羊毛结扎而成的小球。每个小球直径4厘米,小球上有一线连接。他认为这种恩物对儿童认识世界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根据球体法则,球是最初和最终的自然形式,是上帝的象征物。儿童可以通过认识球来理解“统一”“无限”等。其次,幼儿可以通过球来认识一些抽象的概念。例如,教师通过球的甩动来发展儿童上、下、左、右、前、后等方位知觉,也可以认识“运动”等概念。再次,幼儿可以借此锻炼视觉和触觉。

第二种是木制的球体、正立方体和圆柱体。正立方体和圆柱体上有穿孔,并附有木棒和细绳。幼儿可以通过这种恩物认识各种事物的形式、性质和相互关系,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福禄培尔认为,三种物体的不同形状代表了不同事物的多样性。立方体代表事物的稳定性;球体代表事物的运动性;圆柱体代表事物既有运动的一面,又有稳定的一面。同时,这三种物体又有相同的特性,这种相似性意味着不同事物之间具有统一性。圆柱体是球体和立方体的混合,这种混合决定了这三者之间存在一些共同性。例如,圆柱体的平面与立方体的平面相一致;圆柱体的曲面和球体的曲面相一致等。

第三种是由八个小正立方体组成的木制正立方体。幼儿可以用小立方体组合成许多事物的形状,例如,椅子、梯子等。在组合的过程中,儿童又可以理解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事物的整体可以划分为各个部分;部分事物可以组合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第四种是由八个小长方体组成的木制立方体。

第五种是由二十七个等值小立方体组成的木制立方体。其中,三个小立方体分别对分为六个三角体;三个小立方体分别四等分为十二个小三角体。它可为幼儿未来学习数学和几何打基础。

第六种是由二十七个小长方体组成的木制立方体。其中有一些小长方体可以分成平板、斜角等。这一恩物的作用与前者相似。

不同类型的恩物适应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第一、二种恩物供3岁以前的儿童游戏,第三、四、五、六种恩物供3~7岁儿童游戏。第四、五、六种恩物的含义与第三种恩物相似,但组成成分更复杂,可以构成多种多样物体的形状。

另外,福禄培尔还设计了一些双面彩色板、彩色纸、小棒、金属环等作为幼儿建筑游戏的补充。

“作业”(Occupation)是为幼儿设计的各种游戏活动。与游戏一样,积极有益的作业源于自动的原则。在福禄培尔看来,作业具有道德、精神和宗教等多种价值。积极有益的手工劳动除了有助于训练感觉、发展技能、锻炼体格、学成手艺之外,还有更深层次的意义,即展现人的内心思想,发展儿童的智力,帮助儿童表达其内心世界。作业的重要性也在于它遵循了“教育要表现人的内心生活的能力”的原则。福禄培尔说,我们如同上帝那样勤劳工作,作业使我们展现了内心世界,体现了精神,形成了思想,把不可见的内部世界展现在可见的外部世界之中。因此,作业应该贯穿教育过程的始终。

这种展现内心世界的过程也是发展儿童的创造能力,培养儿童的行为习惯和个性的过程;同时,它具有神圣的、甚至玄奥的意义。福禄培尔说:所有的劳动都应成为自由的活动,都应成为发展智力的活动,而其实现的先决条件是这些活动所应遵循的规则能被认可,能被自觉地运用。因为迄今为止,这一方面还很欠缺。对儿童而言,实物教学可以帮助他们逐渐恢复知觉,并引导他们养成性格,由此人类劳动才能转化成为自由活动。

福禄培尔认为,恩物与作业既是相互联系,又是互相区别的。首先,恩物和作业是相互连接的幼儿游戏活动的两种形式,是儿童认识自然、社会,满足其内心冲动的必要手段。其次,作业与恩物相比具有一些明显的区别,它表现在:(1)从幼儿活动次序来看,恩物在先,作业在后。恩物为作业的开展提供基础,作业是幼儿利用恩物进行游戏后的更高发展阶段。(2)从活动的材料看,恩物的材料是固定的,作业的材料是可以改变的。幼儿可以利用恩物组合成许多不同形状的物体,但是,恩物本身的形状不可改变,作业可以改变活动材料的形状。例如,幼儿用纸、沙、泥、木等制作某一事物时,可以根据制造物的需要随时改变材料的大小、形状。(3)从性质来看,恩物是活动的材料。作业既包括活动,也包括活动的材料,例如,穿珠子和稻草、绘画、玩豌豆、折纸等。(4)从儿童的内心需要来看,恩物主要反映模仿的本能,作业主要反映创造的本能。

福禄培尔的恩物和作业体现了他的哲学思想和教育观念。应该看到,福禄培尔首开为幼儿精心设计认识自然和社会的材料之风,提出学前儿童必须借助一定的载体认识外部世界。同时他认识到幼儿的活动材料应该具有思想内涵。值得重视的是,福禄培尔所设计的恩物和作业的本身不乏可取之处:(1)恩物和作业的设计有的方面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例如,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地循序渐进。(2)恩物和作业的设计注意到多感官参与,发展儿童的多种感官及其能力。例如,恩物和作业有不同的形状、颜色、材料等,并配以各种活动方式,使儿童视、听、说、做统一起来。(3)恩物和作业不无辩证法思想。例如,他试图通过恩物和作业使儿童理解统一性与多样性;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运动和发展的观念;等等。

然而,不可否认,福禄培尔的恩物和作业存在着一些缺陷,特别是它们的象征主义、形式主义、神秘主义,从19世纪下半期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批判。

乌申斯基曾对福禄培尔的形式主义、过于严格的系统性、矫揉造作、儿童在游戏和作业中的独立性遭到限制、说教和过分的伤感情调等进行过批判。他在参观了福禄培尔式的幼儿园后讽刺说:幼儿们没精打采地踏着步伐,打着哈欠,流着眼泪,口里唱着福禄培尔的快乐的歌曲,完全是一副可怜的样子。

福禄培尔认为,每一位儿童都努力使自己与外部世界保持联系。教师可以通过提供各种实物和特定的活动使儿童认识外部世界。因此,他的恩物具有象征的意义。在福禄培尔看来,一件看似简单的东西在幼儿的眼里往往会充满生气和感情色彩,幼儿对此往往充满想象,把它当成自然中的替代物。例如,把一根棍子当成马,一块砖当成火车等。他认为,这种充满象征性的想象对儿童认识自然,培养想象力十分重要。不能否认,适当的象征物在一定的场合、一定的范围内有助于幼儿的想象力的培养。因此,幼儿游戏中的象征性得到了皮亚杰(Jean Piaget)等当代儿童心理学家的肯定。但是这种象征主义曾遭到不少批评。当然,应该看到,幼儿教育中应用过多的象征物必然影响他们对客观世界本身的观察,从而产生一些错误的认识。因此,应该尽量安排幼儿观察事物的本身。

福禄培尔把儿童游戏的材料称为上帝的恩赐物,把儿童的各种游戏活动的最终目的归之于认识永恒、无限,即上帝。这种过于浓厚的神秘主义的思想与科学的精神是不符的,也不利于幼儿认识事物的本质。

福禄培尔认为,儿童表达内心世界的方式主要有三种:第一是手势;第二是唱歌;第三是语言。儿童通过这些方式来表达他的情感和思想。为此,福禄培尔投入了其毕生的精力,编制了各种各样的游戏、作业、故事等,为教师设计各种材料以引导儿童的兴趣和活动。

福禄培尔把一系列的作业和恩物循序渐进地融入了幼儿园的教学手段中。他指出,当儿童熟悉了某种恩物或某项活动的特性后,教师就应向儿童介绍新的恩物或新的活动。而这种新的恩物和活动则基于那些旧的恩物和活动。它既能给儿童留下新的印象,又能帮助儿童记忆旧的事物。福禄培尔把游戏活动称之为作业,而将游戏活动的材料称之为恩物。与恩物相比,他更加强调游戏活动。

四、游戏

福禄培尔论述了游戏在儿童早期教育阶段的作用。他认为,首先,通过游戏,教育者能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其次,通过游戏,教育者能为儿童做出一些生活的解释。再次,通过游戏,教育者能帮助儿童体验现实世界的各种社会关系,培养儿童的独立意识、互助意识、创造才能和主动精神,使之发展成为构成社会的独立的个体。可见,游戏具有重要的智力价值和道德价值。

福禄培尔把游戏作为幼儿教育的主要活动内容。他说:“游戏是儿童发展的、这一时期人的发展的最高阶段,因为它是内在本质的自发表现,是内在本质出于其本身的必要性和需要的向外表现,‘游戏’一词本身就说明了这一点。游戏是人在这一阶段上最纯洁的精神产物,同时是人的整个生活、人和一切事物内部隐藏着的自然生活的样品和复制品。所以,游戏给人以欢乐、自由、满足,内部和外部的平静,同周围世界的和平相处。一切善的根源在于它、来自它、产生于它。一个能干地、自发地、平心静气地、坚忍不拔地、直到身体疲劳为止坚持游戏的儿童,也必然成为一个能干的、平心静气的、坚韧不拔的、能够以自我牺牲来增进别人和自己幸福的人。”[17]“这一年龄阶段的各种游戏是整个未来生活的胚芽,因为整个人的最纯洁的素质和最内在的思想就是在游戏中得到发展和表现的。人的整个未来生活,直到他将要重新离开人间的时刻,其根源全在于这一生命阶段。”[18]

在他心目中,游戏有以下几个特点:(1)它是最适合儿童天性的活动,是儿童快乐的源泉。(2)它是幼儿认识自然和社会的主要手段。(3)它不仅可以发展儿童的认识能力和创造性,而且可以培养儿童的合群精神和各种公民道德品质。(4)它是儿童未来生活的萌芽和缩影。

福禄培尔并未停留在从理论上阐述游戏的教育价值。他通过幼儿园实际教学活动,使他的有关游戏教育价值的理论在实践中得以实现。他把游戏分成两种:第一种是运动游戏。它伴随着唱歌进行,并建立在幼儿对自然和周围观察到的各种动作的模仿的基础上,旨在发展人的四肢和感官。第二种是精神游戏,它是与发展人的认识能力和精神品德有关的游戏。

他还为幼儿编写了一些在游戏过程中吟唱的歌曲,让幼儿边玩边唱。他把游戏中又唱又跳叫作唱游,主张幼儿教育应该以唱游为主。

在福禄培尔眼里,游戏和恩物是一体的,游戏是恩物的运用。因此,恩物的特点制约着游戏的开展,恩物所包含的精华和糟粕都要在游戏中体现出来。但是,恩物和游戏在实际教学中并不总是一致的。福禄培尔的学前教育思想遭到人们的抨击,除了其思想本身存在欠缺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他的设想与在实际操作运用中的困难。特别是他的方法到了不好的教养员手里时,他所提倡的自动性就**然无存了。1861年4月5日,俄国作家、教育家列夫·托尔斯泰(ЛеB Hиколaeвич Tолстой)在参观了威玛城根据福禄培尔的教育体系设立的幼儿园后,也批评道:“在Kindergarten(幼儿园):几何图形的绘画和编织的东西没意思。儿童发展的规律你是捉摸不到的。他们教起来滚瓜烂熟,全是按他们的方式,可是他们的方式,你可不懂。他画棍子,可是对于圆只有模糊的概念。在全是生疏的东西的时候,是不能养成连贯性的。”[19]

福禄培尔对游戏的认识存在着唯心主义的一面。例如,他认为游戏是儿童本能的表现,是“由内心的需要和冲动而来的内部表现”。他的一些游戏的内容,带有许多抽象的性质。所选择的有些动作没有估计到儿童的能力,以致儿童只能做一些机械的模仿。他重视游戏的道德教育意义,力图把教室变成社会的缩影,例如,开展一些鞋匠、木匠、铁匠和农夫之类的游戏,以培养幼儿服从、温顺、忍耐、节制、稳健等品质。特别应该指出,他试图通过游戏把儿童培养成具有宗教信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