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史学界对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评价曾存在着分歧。苏联教育史学家康斯坦丁诺夫(H. A. KOHCTaHTИHOB)认为:“赫尔巴特在哲学、政治学、心理学、教育学等一切领域内都是反动的。”苏联另一位教育史学家麦丁斯基则认为,赫尔巴特是“试图把教育学当作科学规律建立起来的第一个教育理论家”。美国教育史学家古德(H. G. Good)说,赫尔巴特是教育学新体系的建筑师。受苏联学者观点的影响,我国有的学者一度把赫尔巴特看作反动教育家,对他的哲学、政治观点和教育思想进行了彻底的批判。改革开放以后,人们对赫尔巴特的看法有所改变。许多学者认为,赫尔巴特在政治和德育上是保守的,在哲学上是唯心的,在教育理论上有一些可取之处。
在评价赫尔巴特思想时,首先不能脱离当时的历史背景。无论是政治、哲学思想,还是教育思想都是如此。但是,也不能完全仅仅从当时的现状来分析某个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对一个教育家来说,其教育思想不一定完全折射出当时的现实需要。其思想可能是超前的,也可能是落后的。在反动势力占统治地位的时候,会出现进步的或反映教育工作本身规律的教育家,即使是反动政府机构内的教育官员或教育工作者,教育思想也不一定都是反动的。因此,我们不能因为赫尔巴特曾担任普鲁士反动政府统治下的大学教授等职务就贸然断定他政治上是反动的。列宁在评价与赫尔巴特同时代的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时曾经指出:“黑格尔本人虽然崇拜普鲁士专制国家,并担任柏林大学教授来为这个国家服务,但是黑格尔的学说是革命的。”[90]这个判断在评价赫尔巴特思想时也值得参考。
其次,在分析教育家的教育思想时,既不能脱离他的政治和哲学思想,也不能简单化从哲学上的唯心与唯物或政治上的进步与反动来推断他的教育思想的进步与落后。诚然,一个教育家对教育的认识与其哲学和政治观存在着联系。从整体上看,赫尔巴特的政治态度趋于保守,他的哲学思想主要是唯心论,因而在他的教育理论中,不免打上这些烙印。
但是,教育现象有它本身的规律性和相对独立性。教育家对教育问题的认识一般也有其相对独立性。哲学上是唯物的、政治上是进步的思想家不一定就能得出正确的教育的认识。哲学上是唯心的、政治上是保守的思想家不一定不能在某些教育问题上得出正确的观点。认识教育真理,揭示教育规律,并非天然地完全属于唯物主义者,唯心论者也可能揭示一些教育规律。反映了教育规律的认识,也有可能不受政治或哲学观的限制。赫尔巴特一生从事教育实践,并在哥尼斯堡大学创立教育研究所,进行师资培训实验。这些感性经验奠定了他的教育学的一个重要基础。
再次,评价一个教育家的主要标准是其教育理论或实践在教育发展史上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某个教育家的教育思想是其对教育问题的个人思索的结果,也是一定历史时期或教育发展史上集体智慧的结晶。因此,评价某种教育学说,应该分析它的科学性以及为教育思想的进步提供了多少有价值的东西,它在教育实践上起了什么作用。赫尔巴特一生努力创建科学教育学体系。他的教育理论在教育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推动了教育理论的发展。他的教育思想中有许多合理的成分,其中包含的一些反映教育过程的规律性认识。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在世界教育发展史上起过重要的促进作用。它特别明显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赫尔巴特努力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试图使教育学成为一门科学。在接受前人的教育经验以及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他确立了教育心理学化的发展方向,并着手构建他的心理学体系。他的管理论、教学论、德育论莫不以心理学为依据。
尽管赫尔巴特并没有建立起心理学化的教育科学,但是,他的心理学思想促进了心理学向科学化的方向发展。他的教育心理学化的尝试在教育思想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反映了教育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二,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丰富了近代西方教育学的理论体系,创立了世界教育史上传统教育学派。他的教育理论试图以哲学和心理学为双翼,具有比较严密的逻辑性。他对教育目的、儿童管理、道德教育、教学理论的论述中具有不少进步或合理的观点。他把管理、教学、德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三个范畴加以系统的论述;明确地提出并论述了教育性教学的原则;把教学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性分析教学过程的诸因素;强调新旧知识的联系;把课程与学生的兴趣结合起来;强调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等等。这是人类教育遗产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是他的教学理论的某些部分,经过教育实践证明反映了教育过程中的内部规律,在教育活动中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至今仍有可资借鉴之处。
总之,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体系为整个教育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赫尔巴特被一些西方学者誉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然而,赫尔巴特并没有建立起“科学的教育学”。他的教育思想中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弱点,也有一些自相矛盾之处。究其原因,从主观上讲,或许是因为他缺乏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客观上看,在教育科学领域中跋涉犹如在浩瀚的海洋上航行,迷失方向是不足为奇的。从赫尔巴特的教育学体系本身来看,它深刻地体现着德国资产阶级害怕人民革命的软弱性,并充满着思辨和神秘的色彩。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在世界教育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但是,客观地说,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在当时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赫尔巴特去世后,他的信徒继承和发展了他的思想,形成了赫尔巴特学派。他们积极传播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并把他的思想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初,赫尔巴特对欧美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影响都很大,特别是对古典中学、文科中学的影响更为显著。在20世纪40年代问世的苏联凯洛夫[91]教育学中,也可从中找到赫尔巴特教育思想体系的痕迹。
20世纪初,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传入中国。当时清朝正在废科举、兴学堂,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传入对中国封建教育的改革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对我国的教育工作者较快地适应班级教学秩序起过积极的作用。20世纪20年代后,由于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冲击,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影响受到削弱。新中国成立以后,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在理论上受到过非议和否定,但在实践上他的教学思想通过凯洛夫教育学以间接的方式对我国中小学教学活动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特别是他的形式教学阶段理论不仅深入影响着我国教育理论,而且在教育实践中更是占据主导地位。因此,正确评价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不仅具有理论价值,而且还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赫尔巴特著:《普通教育学》,尚仲衣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18页。
[2] 《普通教育学》,第22页。
[3] 《普通教育学》,第10页。
[4] 引自博伊德和埃德蒙·金合著:《西方教育史》,任宝祥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332页。
[5] 《普通教育学》,第27页。
[6] 赫尔巴特著:《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李其龙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190页。
[7] 恩格斯:《德国状况》,选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634~635页。
[8] 引自任钟印主编:《世界教育名著通览》,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731页。
[9] 常道直:《赫尔巴特的教学论再评价》,《华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58年第3期。
[10] 《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第11页。
[11] 波林著:《实验心理学史》,高觉敷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288页。
[12] G·墨菲、J·K·柯瓦奇著:《近代心理学历史导引》,林方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82~83页。
[13] 引自《世界教育名著通览》,第728~729页。
[14] 《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第37页。
[15]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38~39页。
[16]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第37页。
[17] 赫尔巴特:《论世界的美的启示为教育的主要工作》,选自张焕庭主编:《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第259~260页。
[18] 《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第48页。
[19] 《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第35页。
[20] 《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第41页。
[21] 《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第45页。
[22] 《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第39页。
[23] 《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第43页。
[24] 《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第217页。
[25] 《世界教育名著通览》第732页。
[26] 《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第7页。
[27] 《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第24页。
[28] 《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第23页。
[29] 《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第214页。
[30] 《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第25页。
[31] 《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第26页。
[32] 《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第212页。
[33] 《普通教育学》,第213页。
[34] 《普通教育学》,第12页。
[35] 《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第274页。
[36] 《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第290页。
[37] 《普通教育学》,第246页。
[38] 《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第57页。
[39] 《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第50页。
[40] 《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第47页。
[41] 《西方教育史》,第339页。
[42] 《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第233~234页。
[43] 《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第331页。
[44] 《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第274页。
[45] 《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第111页。
[46] 《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第235页。
[47] 《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第56页。
[48] 《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第224页。
[49] 《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第224页。
[50] 《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第57页。
[51] 《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第57页。
[52] 《西方教育史》,第342页。
[53] 《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第51页。
[54] 《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第52页。
[55] 《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第51~52页。
[56] 《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第71页。
[57] 《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第220页。
[58] 《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第221页。
[59] 《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第221页。
[60] 《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第70页。
[61] 《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第79页。
[62] 《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第80页。
[63] 《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第80页。
[64] 《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第82页。
[65] 《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第83页。
[66] 《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第259页。
[67] 《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第8~9页。
[68] 《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第78页。
[69] 《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第161页。
[70] 《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第168页。
[71] 《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第159页。
[72] 《论世界的美的启示为教育的主要工作》,选自《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第259~260页。
[73] 《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第130页。
[74] 《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第44页。
[75] 《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第218页。
[76] 引自《世界教育名著通览》,第729页。
[77] 《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第90页。
[78] 引自《世界教育名著通览》,第732页。
[79] 《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第39页。
[80] 《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第270页。
[81] 《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第283页。
[82] 《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第132页。
[83] 《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第218页。
[84] 《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第137页。
[85] 《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第138页。
[86] 《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第268页。
[87] 《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第151页。
[88] 《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第153页。
[89] 《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第154页。
[90] 列宁:《弗里德里希·恩格斯》,选自《列宁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88页。
[91] 凯洛夫(Иван Андреевич Каиров,1893—1978),苏联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