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新大陆的启蒙运动从1765年开始,一直持续到1875年。而在1765年之前欧洲已经完成了科学、哲学以及宗教的一系列变革,新大陆成为接受启蒙运动思想的最大空间。新大陆的思想家们通过各种途径跨洋搬借欧洲的科学成果,移植欧洲新的自然观和思维模式,接受新的宇宙概念,想象支配整个宇宙的客观科学规律,并从自然的客观性和规律性中引申出社会平等的概念。新大陆的启蒙运动不断吸取欧洲思想文化的营养,如富兰克林通过阅读艾迪生(Joseph Addison)的杂志《旁观者》(Spectator)而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研究英国的宗教争端而接受了自然神论;学习英国学者牛顿的著作而充实了自己的科学知识。美国启蒙运动时期有两位著名思想家,即乔纳森·爱德华兹(Jonathan Edwards,1703—1758)和本杰明·富兰克林。历史学家是这样评价这两位思想家的:“爱德华兹象征美洲文化中居主导地位的宗教倾向及其实际潜流。对殖民地时期美洲另一位伟大天才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考察表明,当时正在发生的日益向世俗化的转变中也有宗教潜流。”[16]爱德华兹是北美殖民地时期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和神学家,是新英格兰最后一位也是最有天赋的加尔文主义捍卫者,许多方面都称得上是最为出色的美国清教徒。爱德华兹的教育思想也受到了殖民地文明的限制。在18世纪30—40年代出现的清教复苏即所谓“伟大的觉醒”运动,就是从他从事传教工作的北安普敦教区开始的,因此他的教育思想是与殖民地时期这个最大的运动联系在一起的。他从加尔文主义思想出发,阐述的教育问题都是以他的神学思想为基础。他在论《智者学校》(The Schools of the Prophets)[17]中非常清楚地表明了这点。他说,虽然可以认为干涉学院的事物超出了我的正常范围,但是我将冒昧地成为一个英国人(对公共事务自由地发表思想)和成为一个耶稣基督的牧师(无疑可以对涉及其主人的领域自由地发表思想)在一些事情上针对那些社会提出我的意见;原初主要意图就是培养人,使他们适合做牧师职务的工作。爱德华兹指出,应当考虑的是,那些学院应当进行很好的管理,这样它们才会成为事实上的虔诚的养成所,否则它们会从根本上被摧毁和损坏;它们应当严密地组织,这样罪恶和懒惰才会无处可存。学院允许在耶稣会中存在,因为它的意图就在于:培养具有基督教知识和忠诚方面的青年人,使他们适合于做神圣基督的牧师。他对一所学院的事务有些了解,经验属于直观性的和治理性的。他始终认为,组织好基督教会学院是有用的,因为如果没有美德、虔诚和勤奋,一切将失去存在之理。学院对于真正虔诚的人是最大的受益之场所……如果没有任何学院,但又要牧师培养青年人的观念,让学院把人培养成为耶稣基督的使者,把灵魂带到天国,可以想象那是最大的愚蠢和荒唐。应当全面而实际地关注罪恶和懒惰在学院中是不能容忍的,因此学院的意图无疑是使用特别的方法培养学生,它们应当是神圣的学院,它们应当是虔诚和纯洁的温泉,应采取措施教门徒进行人文学习,以宗教来教育他们,带领他们进入到真正的圣洁境地。如果这些养成所的主要意图是培养人们传授基督,那么意义最大的是应当关心和采取措施把他们带到学院来接受基督知识的教育。在公共祈祝者中习惯于把这些学院称为“智者学校”(The Schools of the Prophets)。如果它们是学校,把年轻人培养成为智者,那么当然应当非常关心把他们培养成为基督徒。
由于爱德华兹的思想旨趣上更多的是清教主义的,与18世纪其他启蒙思想家的教育思想相比,差距较大,因此本节重点研究的是富兰克林的教育思想。
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1790)是美国早期的一位有影响的启蒙运动思想家、实验科学家、政治活动家和自然神论者,但他还应当是一位美国早期启蒙教育思想家。他于1706年1月17日出生于波士顿的一个平民家庭,其一生当过印刷作坊的学徒、排字工人、议长、外交官等。他开过印刷厂,办过报纸,创办了《贫穷的理查德年鉴》(Poor Richard’s Almanck),从事过新闻出版事业和科学试验,发明了避雷针,积极参与政治活动和革命活动,是《独立宣言》起草委员会的成员,并在上面签了字。重要的是,富兰克林从事大量社会活动,他的启蒙教育思想与这些活动是紧密联系的。他先担任费城邮政局正副局长数年之久。他建立了市警察局,组织了自愿救火队,创办了“青年教育学院”(后来改为宾夕法尼亚大学),创建了一个巡回图书馆。1743年,他积极参与美国哲学学会的创建活动,还是费城科学院的创办者。他在1790年4月17日去世,遗留下来大量文章和书信。在教育方面,美国教育史学家利帕在编辑富兰克林教育思想文本时提到了富兰克林的“给一位青年商人的建议”《关于宾夕法尼亚青年教育的建议》(Proposals Relating to the Education of Youth in Pennsylvania,1749)、“英语学校的思想”(Ideas of the English School)、“改进的穷理查”等。[18]瑟·柯恩在《美国教育文献史》中编入了富兰克林的自我教育、“读书社”上讨论的问题、富兰克林论学院教育的些许价值、富兰克林的达致道德完善计划、富兰克林论费城教育保守主义等文献。[19]富兰克林于1743年发表了《关于推进英属北美殖民地实用教育的倡议》(Proposals for Promoting Useful Knowledge Among the British Plantations in America)。由于富兰克林代表美国新兴的中产阶级分子,因此其启蒙教育思想带有强烈的中产阶级的功利主义性质;他的理性道德观直接决定了他的清教伦理和教育思想,他对学校制度的阐释反映了他对美国现代教育制度建构的设想;重要的是,他在民族主义的立场上提出了民族性格的培养和美国化的教育思想。
一、富兰克林的中产阶级的功利主义教育思想
毫无疑问,富兰克林的社会价值趋向明显是中产阶级的,因此研究他所处那个时代的社会结构中的中产阶级,成为分析富兰克林启蒙教育思想的基本前提。我国有的学者认为:“美国经济现代化的母体是一个以中产阶级为主的农业社会,这个中产阶级社会是由新的人民在新土地上建立起来的。”[20]首先,从北美的阶级构成上来看,无论出于什么目的来到美洲的移民,就其社会地位而言都属于中下等阶层。移民中有的成为独立的农场主,绝大多数人跃升为中产者。北美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结构:上等社会主要是种植园主、银行家、进出口商和其他具有高级职位的人,下层阶层由契约奴与黑人奴隶所组成;社会的主体是中产阶级,主要是由农民、工匠、小商人和职员等组成。其次,以中产阶级为主的农业社会。殖民地时期形成的中产阶级社会,由于农场主阶层在中西部的出现而扩大。西部边疆除农场主外,还有各种职业的人,如以猎取毛皮为生的猎户和律师、商人、教士、医生,但大多数人是定居的农民。这些人构成了18世纪和19世纪前期以中产阶级为主体的美国农业社会。但是这种农业社会与欧洲封建制度下的农业社会之间是有区别的。不断流动是美国农业社会的重要特性。再次,中产阶级社会得以保存的条件在于:社会地位的决定因素不是出身门第或特权,而是工作与财富。正如富兰克林所指出的,美国人不问你是什么人,而问你有何等能力。因为他们所推崇的是能力,而不是家庭背景。因而,社会的经常变动,使阶级界限变得模糊,一个固定的显贵阶层难以形成,这使得美国的中产阶级社会得以延续。最后,中产阶级社会的民主传统。从历史上看,北美早期的民主因素来自宗教宽容与宗教契约,这取决于西方基督教文明。因为来自欧洲各国的移民都有各自的基督教信仰,宗教宽容成为其得以共存的必要条件,宗教宽容的发展为政治宽容提供了多元民主的基础。而富兰克林的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启蒙教育思想正是以这种中产阶级为主体的社会为基础的。
美国社会教育史学家柯蒂认为,富兰克林的教育思想是实用主义的和功利主义的[21],旨在促进中产阶级的利益,代表着渴望在社会上能提高其地位的新兴的中产阶级,也就是说最适合中产阶级的需要。他认为,应该训练青年“凭着尊重自己、尊重国家的信念来服务大众,并使他们能在商业方面有所成就”[22]。他与洛克一样,在他的思想中,形成良好的习惯比单纯的获得知识要重要得多。因此,他认为有价值的课程是那些有助于政治上获得成功的课程;这种政治就是贵族不能再垄断的,还有那些对商业、中产阶级所从事的职业有益处的课程,良好的道德,尤其是忍让、秩序、勤劳、节俭以及他亲身体验所领悟的美德,还有很好的英语,这些是中产阶级和下层阶级人们之间所需要的区别;在课程设置上,应当有数学、会计、商业史、自然哲学、机械等实用性内容。
富兰克林是他那个时代提倡功利主义、实用主义教育的典型人物。在他看来,知识必须为人所理解,更须对人产生实际效用:所谓学以致用,教育是生活的一部分,知识是进步社会的组成环节,教育和知识是为人生和社会服务的。他在1743年发表了《关于推进英属北美殖民地实用教育的倡议》,体现了他普及实用知识的具体方案;1749年发表了《关于宾夕法尼亚青年教育的建议》,这是富兰克林为一个城市制订的教育计划。制订这个计划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时代背景,因为当时的费城是十三个州中工商业最发达的城市,费城城市的发展和繁荣需要生产力的提高,而传统的崇尚古典的博雅教育显然是不符合时代潮流的。拉丁文法学校严重脱离劳动生产的需求,而在费城出现的由私人传授实用技艺的补习学校吸收广大的劳动者。这些修业期短而收费低廉的私立技术学校造就的机械工人、售货店员、文牍人员、测量人员、翻译人员等,极大地满足了费城的实际需求。富兰克林以其富有远见卓识的眼光和怀有民主思想的精神倡议建立文实学校,正式向具有浓厚传统的古典拉丁文法学校提出挑战,同时使建立于民间的实科学校取得合法性地位。
富兰克林的中产阶级功利主义教育思想对富兰克林的学园计划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在美国,学园是教育现代化过程中殖民地时代的拉丁学校、私立学校和公立中学之间的转型制度,在本书看来,它具有前现代性特征和现代性特征。
二、富兰克林的道德观及其教育意义
富兰克林的中产阶级功利主义思想不仅表现在他主张教育为现实生活服务上,而且也体现了他的中产阶级道德观,而这种道德观被赋予了一定的教育意义。富兰克林主张个人主义的道德观或理性利己主义的道德观,认为这种道德观是与在北美实现自由贸易、自由经营工商业、自由发展社会生产的政治理想相适应的,实际上就是中产阶级的道德观。但他在强调个人主义道德的同时,把个人的道德思想与物质利益联系起来考虑,他认为,个人道德具有政治意义,一个具有高尚道德的人,定能主动地为社会全部成员谋福利,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积极作用。18世纪是一个理性时代,富兰克林特别重视理性在道德生活中的作用,认为理性是道德的立法者,反对非理性主义的道德观。因而他强调自然的或感性的善与道德的或理性的善之间的区别,认为自然的或感性的快乐持续的时间等同于有关的活动持续的时间,而就道德的或理性的快乐而言,即使有关活动已经结束,所获得的快乐仍会绵延不断,它通过回忆而常存于心中。就理性的或道德的善而言,富兰克林认为,这种善通过人道、友谊、慷慨和仁慈的活动,尽你力所能及地为别人做一切好事。这是一种常存的和持久的善,它能始终如一地使人们获得满足,它不会变化或减弱。他主张人要对过度的情欲进行自我克制;认为自我克制正是最大的善,是最高的自我满足。他还提出道德的快乐大于感性的快乐,其原因是道德的快乐接受理性的指导,而感性的快乐则缺乏这种指导。人的幸福或主要的善在于人是按照理性来进行活动的。看来,理性是人的主要能力,也是人的主要的善。这种善不是由一般的活动构成,而是由理性的活动构成,所谓理性的活动是指那些为人类所从事的,自然而然地会导致真实的和纯粹的幸福的活动。富兰克林还从自然的善与恶跟道德的善与恶之间的区别着眼,论证在伦理上的重要性。自然的善与恶是一般的快乐与痛苦,道德善与恶则是一些按照人的意向和打算而产生的快乐和痛苦。正是由于行动者有自己的意向和打算,才使行动者的行动成为善的或恶的。既然人们的真正的幸福或善产生于正确的行动,而正确的行动又依赖于正确的判断或正确的认识。因此,密切注意使自己对事物的认识符合事物的本性,正确的认识是一切美德和幸福的基础。
尽管富兰克林论述的道德观追求利他主义的个人主义的幸福和快乐目标,但他心目中的中产阶级不可或缺的素质是他们的美德——健全的道德观念,自我克制,讲究秩序、勤奋、节俭以及其他习惯。他的传记中写到,1728年他“企图想出达到道德完善的计划”[23],他认为一切美德中最具重要意义的有13条。根据它们的重要程度依次为:
节制:食不过饱,饮酒不醉。
少言:言必于人于己有益,避免无益的闲聊。
秩序:每样东西应放在一定的地方。每件事务应有一定的时限。
决心:当做必做。决定做之事,持之不懈地做下去。
节俭:于人于己有利之事方可花费。勿浪费一切东西。
勤勉:勿浪费时间。时刻做些有用的事。杜绝一切不必要的行动。
诚实:不虚伪骗人。思想要公正纯洁;说话亦如此。
公正:不做有损他人的事。不要忘记你应尽的义务,做对人有益之事。
中庸:不走极端。容忍别人给予的伤害,将此视作应该承受之事。
清洁:力求身体、衣服和住所整洁。
镇静:勿因小事、平常的或不可避免的事故而惊慌失措。
节欲:为了健康或生育后代起见,不常行**。切忌过度伤体,以免损害自己或他人的安宁与名誉。
谦逊:效法耶稣和苏格拉底。[24]
重要的是,富兰克林还进行了道德践行,富兰克林在他尚未进入而立之年时就已下定决心,“希望活着的任何时候都不犯错误”,他开始系统地养成“稳健和始终如一的正确行为”。他列出了上述13条品德,并写出了相应的格言。
然后,他设计了记录自己道德行为的方法。每星期专注于践行一条特定的品德,检查自己的行为是否有错,记下这些错误,用13个星期把这些品德都整个践行一次。每个回合完成后重复一次,一年进行四个回合。为了进行这样的安排,富兰克林设计了一种小小的记录簿,每种品德占一页,每页中的格子代表一个星期中的各天和13种品德。当犯了某些错误不符合那些品德时,他就采用了一种符号记录下来。当他用这种方法清除了每页上的符号时,就可以看出他的行为的发展变化。通过13个星期每天作出的反省,他要达到的目标是有一本干干净净的记录簿。
克雷明在谈到富兰克林的《自传》所具有的教育意义时说,首先,它是揭示殖民地教育的真实状况的源泉。其次,为19世纪的美国人提供了本土教育的历史感。《自传》描绘了富兰克林心目中理想的“正在兴起的人民”的教育,它是一部教育原则的便览,促使美洲殖民地人民踏上独立的道路。最后,为世人树立榜样,这是《自传》的永久意义之所在。一方面,《自传》的出版经久不衰:最初于1791年以法文版出版,1793年用英文版出版。它在内战前的几十年中总共印刷了10多次。另一方面,《自传》成为学生使用的范文。韦伯斯特在1832年节选了《自传》,收入他主编的《供学生阅读的传记》。它的基本教益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富有进取心的人利用教育作为达到自己目的的榜样……有助于把一种积极进取的教育风格引进到美国人的语汇中,并且在美国人的想象中给予靠自己奋斗成功的人自我教育和自决教育一个重要的地位。”甚至有人评论说,《自传》是美国道德教育的理想典范;《自传》留给世人最重要的教导是富兰克林所说的“大胆而又艰难地达到道德完善的计划”,即通常所说的“美德的艺术”。[25]
富兰克林的道德实践还体现在他的自学精神。富兰克林的《自传》充分体现了他的自我教育思想。《自传》首先回顾了他在父亲家里阅读普卢塔克和笛福作品的情形,叙述了他在波士顿的学徒经历,描述了他在费城那几年里所从事的种种事业。富兰克林毕生喜爱阅读,他最强烈的嗜好和研究世界并扩大知识的最主要的源泉就是阅读;所获得的不同领域的广泛的科学知识是自我教育和首先是阅读的结果。“富兰克林是天才的自学者。他所知道的一切都是自学的结果,他整个一生都在自学。”[26]
三、富兰克林的教育制度思想
教育史的任何一种制度的创新都是建立在一定的教育制度思想基础之上的。富兰克林之所以对美国现代教育产生重大影响,不仅是因为他建立了具有现代性特征的学校,如文实学校、学园等,而且更重要的是,他提出这些学校建构的制度。
(一)文实学校思想
这种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英语学校的思想》(Ideas of An English School)的方案中。富兰克林在这个方案中规定儿童年满8岁可以入学,修业6年。他设计了每年的学习内容,只是略去了外语学习部分,因为在《关于费城青年教育的倡议》中已经提到了。学校分设文科和实科,文科称为古典学科;实科称为英语和数学学科。6年学习内容包括10类:①体育运动,包括跑、跳、角力和游泳;②书写,包括绘画和透视;③数学,包括会计学、几何学、天文学;④英语,包括文法和文学;⑤历史,包括古代史、现代史和英国史;⑥地理学;⑦辩论和雄辩;⑧逻辑;⑨道德学,包括宗教;⑩博物学,包括园艺、农业等。
在这种思想中,他希望英语学校培养的青年能够投身于各种公民生活。在语言学习方面,他认为学生不仅要学习古语,更重要的是学习英语和最有生活效用的现代外语,如法语、德语、西班牙语等;在宗教方面,他摈弃流俗的教派教学,希望学校设置一种宗教演进史的科目;在历史学科方面,青年必须练习翻译用拉丁文和希腊文著的历史名著,并学习商业史和创造文明史;在地理学科中,青年人应该学会从地图中认识各城市及其掌故。富兰克林认为,学习以上科目的目的是:使青年人养成温和的性格,善于作出贡献和恪尽职守以胜任专门工作。
看来,富兰克林所设计的文实学校兼具有实用价值的学科和有装饰价值的学科。他所谓实用价值的学科和装饰价值的学科包括:人人必须练习迅速而美观地书写有用的书文;学习绘画和透视;人人必须学会算术、会计以及几何学与天文学的基本原理;人人必须学习文法和阅读古典著作;必须学习文体和拼音。教育史学家古德把富兰克林设计的学科归纳并为三类,即英语、数学和历史。英语和数学是主要课程,而历史学科则是富兰克林所建议增设的新课程。在他的历史学科中,除学习名著外,还论述军事和政治的演变,而且含有道德、风俗、商业、实用技艺、宗教等历史发展的内容。其意图在于使从事于商业、手工业、神职人员、医药业、机械业及其他职业者能得到启发。他还认为,中产阶级必须精通英文、数学、记账、自然哲学、普通机器运转的知识,并且熟谙保持身心健康的原则。
富兰克林在《英语学校的思想》中还提到建立学校的地理环境或学校的地缘空间的问题。他认为学校应建立在人群之中,即不远离河流,学校设有花园、果园、草场以及一两块农田;设置地图、图书馆以及科学和计算的用器,以利于青年观察和实验。
美国教育史学家古德认为,富兰克林的这种制度思想体现了他的核心教育思想。[27]重要的是,富兰克林在1751年于费城建立了文实学校,并出任该校校长,亲自筹措经费,规划学校发展,1753年领取了办学许可证。
(二)学园制度思想
学园制度思想也可认为是富兰克林的高等教育思想。他的这种思想主要体现在他于1749年写就并发表的《关于宾夕法尼亚青年教育的建议》一文中。
在富兰克林时代,事实上没有任何学校教育体系可言。对高等教育体系来说,当时包括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在内的高等学校都处在北美这个或那个教会领导之下,它们只是培养高等级别的神职人员,因此充其量只是神学学校,而不是现代世俗大学。现实生活迫切要求建立世俗的高等教育体系,“这一问题的解决跟富兰克林的活动最密切地联系在一起”[28]。
富兰克林致力于实验科学及在他的教育计划中把它摆在重要的地位上,表明了中产阶级的功利主义。旧秩序是由传统势力所支配的;中产阶级将由理性、知识和被视为公正和自然可得的财富来主宰。科学实验的应用在于使农业、商业和工业更加有利润,日常生活更愉快。他的一个始终不变的观点是:最好的教育是实际或实用的,也是科学的;它是一种对中产阶级的子女最有用的教育。
富兰克林制定了学习外国语的内容体系。他认为外国语学习具有很大的意义;外国语的知识是很多种职业的代表者们的学业和教育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他本人研究过法语、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在童年时还学习了拉丁语。从学习语言中他得出结论说,学习语言从拉丁语开始是不正确的。他说:“我想提出这样的建议:谁想教育我们的青年,谁就要考虑下面情况:由于许多人从拉丁语开始花了好几年时间,可是却留在它的上面停滞不前,那么从学习法语,然后转到意大利语岂不更好一些?”[29]
18世纪中期较早从理论上阐明学园制度思想的教育思想家是富兰克林。他是在《关于宾夕法尼亚青年教育的建议》中提出这种理性思索的。它虽然只是一本小册子,但是一份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珍贵文献,因为它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建立了费城学园(the Philadelphia Academy)。古德认为,这个倡议在思想上虽然不具有原创性,倒是在思想转化为实践的需求上却具有美国的内源性。
费城学园的“宪章”中规划了两个系,一个是古典学系;另一个是英语—数学系。这两个系的设立,反映了教育制度的前现代和现代之争。由于古典学系的教师是整个学园的园长,因此把英语—数学系置于从属地位,古典学系的教师地位比这个系的教师高。当学园成为学院的附属学校时,英语学校在学院的环境中完全没有其实际地位。当时的人们根本就不相信,没有拉丁文的教育会是一种真正的教育,英语教育仅仅是为店主和机械工这些无法在社会上占据高位的人而提供的。但不管怎样,英语—数学教育制度的建立是对古典教育的一种挑战,它激发了古典教育和崛起的唯实教育之间的冲突。人们长期以来偏爱古典教育,而对实用职业加以歧视。因此,“富兰克林的创造必须视为一种超越于那个时代但远不能成功的制度典范”[30]。
富兰克林在其《自传》中说,自从费城大学成立以来,“我从一开始就是理事之一,至今已近40年了。我看到许多年轻人在此接受教育,能力日增,成为服务于社会的杰出人材,为国增了光,心中感到莫大的快慰”[31]。
四、富兰克林的民族主义教育思想
富兰克林和杰斐逊这一代人的思想中所表现出来的美国民族主义教育思想与德国、法国等国家所体现的民族主义教育思想的特征有许多相同的地方。通过教育培养民族性格,并使移民美国化是美国教育史上一个永恒的课题。美国教育社会史学家柯蒂认为,富兰克林时代的中产阶级不仅认同于人道主义和自助的信条,赞同商业美德和科学的广泛应用性,而且也提倡民族主义。他相信学校在塑造美国人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早在1743年他发表了《关于推进英属北美殖民地实用教育的倡议》(Proposals for Promoting Useful Knowledge Among the British Plantations in America);1753年,富兰克林提出了一项所谓通过教育以实现美国化的政策建议。
到18世纪中叶,北美社会人口猛增,大批苏格兰人、爱尔兰人、法国人、德国人和非洲人纷纷涌入中部和南部各殖民地,于是教派纷争,随之而来的是文化纷争。在富兰克林所在的宾夕法尼亚,德国移民在宗教和文化上与殖民地英国的文化显然具有很大的差异。英国当局对境内的移民采取国教同化的政策,但不同宗教的移民不能屈从,表现最突出的是德国移民。德国人因30年战祸被迫移民,他们大多是虔信派教徒,属于中产阶级。但18世纪20年代以后移民北美的德国人多数是农民,在教派上属于路德派和革新派教徒,其语言、宗教教义、思想、性格与众不同,尤其与英国国教格格不入。这种异质化的社会构成严重影响了社会安定。1727年宾夕法尼亚殖民地议会通过决议,凡16岁以上德籍男性移民必须宣誓效忠英皇。两年之后,议会又作出决议,凡移民带入境内的仆役,每人必须交纳10先令,借以限制德国人移民。英国议会提交提案,不许德国移民发表官方文件,限制德文书籍入境,在德国移民居住地区必须开设用英语教学的学校,选民必须掌握英语。富兰克林则担心,如不替德国移民的子女设立英语学校,那么大批德国移民集中的地区可能对保全“我们的语言乃至政府”会有危害的。他甚至指责德国移民企图以文化来压服英国,指责德殖民者企图把英属殖民地改为德属殖民地。因为他们不讲英语而讲德语,儿童不入英语学校而入德语学校。早在1740年他对德国移民使用德语极不放心,“几年之内,这里将成为德殖民地”。于是他写道:“不是他们学习我们的语言,而是我们必须学习他们的语言,否则就像住在外国一样。”[32]显然,早期美国历史便揭示语言是一种统一国家的凝聚力量,而富兰克林的思想充分反映了民族主义的品质。他认识到政治的稳定需要在宾夕法尼亚的德国人居住区进行英语教学。他甚至走得更远,提出了一种警告,除非在说德语的团体中建立英语学校,否则,“我们的语言,甚至我们的政府”的维护都将是棘手的事情。实际上富兰克林把教育理解为社会控制的一种手段,尤其是一种确保他自己种族群的政治和文化优越性的工具。在革命前夕,富兰克林提出了更适合于美国表音法(正字法)改革的民族主义者观念;后来他鼓励诺亚·韦伯斯特在他的计划中通过更彻底的教育民族主义形式而加强美国民族主义。18世纪中期的主流思想是美国中产阶级的思想,他们是一个革命阶级。他们不仅创造了一种新的经济结构,也创造了新的文化价值观,以与封建旧时代遗留下来的传统进行竞争。
富兰克林从1732年起每年发表一册《贫穷的理查德年鉴》,直到1757年为止,大约出版了25册。富兰克林编写的原因在于:移民潮使社会关系成分日益复杂,面对文化和宗教多元时代的到来,如何塑造一个共同价值观的社会任务迫在眉睫。富兰克林面对的是一个尚未有统一文化或者说无同质性的民族性格的社会,而造就何种价值观来培养民族性格则是对他的一个挑战。在他看来,缔造新大陆的人们的质朴、勤奋、坚忍、节约的心理状态和思想意识将有助于民族性格的形成。
尽管富兰克林的思想具有浓重的民族主义性质,但他的反种族主义精神也体现在他对教育的认识上。他深信,新兴的美国要消除奴隶制度和种族主义者人为的障碍,才能向平等、正义和美德方面迈进。他曾经协助成立几个有关黑人儿童及青年教育的委员会。他是呼吁准许自由黑人入学或替他们另建学校的运动的领袖。他认识到学校教育与就业的重要关系,设立了一个替黑人找工作的机构,必要时甚至于创办工业,雇用受过教育的黑人。
民族主义教育思想是美国教育史上一个永恒而又重要的课题。富兰克林相信学校在塑造美国人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当世界各地的移民纷至沓来,学校的“美国化”作用贯穿于美国的全部教育史。
关于富兰克林在教育上的历史功绩,滕大春先生认为,他成立了共读会、图书馆和哲学会,宣扬实用之学;创建费城文实学校,改造中等教育;编著群众教材,促进美利坚民族性格的形成;消除各国移民在教育领域的矛盾,谋求生存和发展;建立宾夕法尼亚学院。我们认为,他的启蒙教育思想真正具有的意义在于所有这些教育业绩对美国教育所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