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端
有一家的老妇人用石枕杀死旅人的故事,是江户特别有名的民间故事之一,直到今天,仍然有人听到谁说这是假的就会生气。确实,无论如何都不至于要撒这种谎,去当作观音普救众生的灵验证据。而且,关于这个故事还有各种遗迹,不管是多么有创造力的作者,总归不能靠一个人的力量做到这么大规模的事。但是,如果问在过去的某个时代是不是真的发生过这种事,我相信,恐怕也不存在毫不犹豫地做出肯定回答的人吧。实际上,只要让几个人来讲讲就可以知道,我们听到的故事,每次都会有少许不同。
也有人相信古书就是正确的记录,但将德川幕府初期的《江户名所记》①和在此之前一百六七十年的《延国杂记》做个对比,就会发现故事已经大约有一半不同。较早的故事中是一对浪人夫妇,将女儿打扮成游女引诱男性;较晚的版本则是所谓母女相依,而且女儿看起来非常受宠爱,多多少少开始与近世为永流小说②中的鬼婆相近。观世音化作美少年使女儿心动这样的情节,在较早的故事里也完全没有,而这位少年是第一千名旅人的说法,看起来也只像新的成分。各座寺庙的缘起,在大阪之乱③后的太平时代被进行了明显的改造,加入感激之情和合理化部分,这确是事实。尽管如此,也不能说《延国杂记》特别忠实于真相,因为它只不过是将路过时听到的一点闲言碎语记录下来罢了。简言之,不过是在这里曾经存在过,一直传讲的非常普通的石枕的故事以及恐怖的老妇人之类的故事,其中两三个流传到了今天。旅人赶路直到日暮,借住在有鬼的家中,命在旦夕之时不可思议地得救之类,是千年以来的普通故事。其形式应各个时代而一点点发生变化的例子,多到需要另设一册进行研究。其中,像石枕这样奇怪的手段,绝不仅见于武州浅草的故事。例如,在尾州石枕村(丹羽郡古知野大字)的稻荷神社,据说拜祭的就是过去用同样的手段杀了很多投宿之人的老妇人的灵。虽然作为罪行的恶报被杀,但她还是因为作祟而被当作神祭祀。传说播州姬路以东的平野村的长者,将骗来杀掉的旅人的血挤出来染布而致富,这里也有一位姑娘将石枕的可怕故事编进歌谣演唱,想救行旅的男子的故事。浅草方面也流传着观世音化作割草的儿童形象,吹着笛子,以“宁可卧于野,勿宿里人家”的歌谣告知危难这样一种颇不合理的故事。但是,若说上述东西两例是其中某一个模仿另一个,则又几乎没有可能证明这种说法。那么,这一类故事何以自古就存在于各地呢?用石枕杀死旅人这种事,并不是毫无根据地常常出现的空想。事实有无先放在一边,至少如果寻找一下让乡里之人相信这样恶毒的老妇人在本地曾经存在过的原因,我想应该是会找到的。而像如今江户的浅草这样人来人往的地方,再要寻找故事发生地浅茅原的旧路,恐怕就很困难了。然而,在我看来还是有一点线索,就是故事中有这家老妇人现出原形,变成十余丈的恶龙的情节,而此地有一个池塘,据说就是她跳进去的地方。这个池塘在明王院境内,直到近世以前一般都被称为妪渊。后来这个地方也被逐渐填平,变成出售的住宅或某个建筑的地基。但从这些为世人所轻视的部分,也许可以窥见故事的起源,以及曾经欣赏这些故事,把它们传承下来的旧时之人的所思所想。
念佛感应之池
浅草寺的妪渊,曾经也有人称之为姥池。它的故迹就在浅草区马场道町六丁目三番地。明治二十四年六月,这个只余一点形式的著名池塘在市参事会的指挥下被填埋一事,有以区长名义所立石碑为记。宏大的历史终以小事终结,此之谓也。虽然池塘被填埋了,却至今仍有某种无形之物涌出、流传、发光。姥井或姥池在各地非常多,即便当地人无法说明其由来,也没有毫无意义地冠以这种名字的道理。在认为它们都存在某种已经被遗忘的与老妇人有关的事迹的基础上,将现在书上或人们口中所流传的故事放在一起考察,便可以找到一道信仰痕迹。
我想从与这个问题稍微有点距离的方面开始论述。在京都西南的乙训郡友冈村,有几个名为念佛池的池塘。现在不知道如何,但原本在村民太右卫门的家后面,据说平常都没有水,但只要站在岸边念佛,马上就会有水涌出,因而得名。不管念佛是多大的善事,唤出地下的水这种力量也实在令人怀疑,但其他地方也有人相信与此近似的事。在丰后玖珠郡深处的千町牟田高原,据称是很久以前朝日长者所住的地方,在当地各种稀奇的故迹当中,音无川附近有一个名为念佛水的小池塘。据说对着这个池塘念诵南无阿弥陀佛的时候,池水会应和着冒气泡,发出“卟吡”①的声音,所以称作念佛水。西国三十三番②最后的观音堂,在美浓的谷汲和坂下两地之间,也有一处念佛池,上面架着一座小桥。据说,站在这座桥上念诵南无阿弥陀佛,不仅会有水泡如沸水般涌起,而且如果念佛声舒缓,则水泡徐徐涌出,若敲钲高声急促念佛,水泡便会剧烈翻涌。但是,由于不知道位于现在的哪座村落,即使我要前往一试也无法做到。这座小桥据说可能是高仓宫③所建。也有一种说法,称桥边有一座石塔,只有对着这座塔念佛才会有气泡涌起。上总八重原的念佛池,也伴随着念佛声,会从池底涌出漂亮的沙子,也就是说有沙涌起。
想来这些说法,最初应该都是相信灵泉有灵验的人们,一心一意地如此认为,做了穷尽表里的严密试验以后,才讲述传播的。现实中,在关东乡间连名字都没有的池塘,传说当人走近就一定会有气泡涌起的,也颇有几处。大多是在九州被称为muta,在东部地区称fuke或yachi等名,由腐败的植物所形成的低湿地。我在学生时代从水户前往常陆的太田途中,当地一位热情的商人就曾告诉过我,说那附近的泉木之森,就是《百人一首》中所唱的“美加原涌出流水”的故迹所在。据闻树林里有一个涌出清水的池塘,人站在岸边跺脚就一定会涌出美丽的气泡。真令人感到不可思议!在这里,是不需要正确地念佛的。甲州富士见村的佐久神社,也有叫作七釜水盆或御釜,无论旱魅如何肆虐也不会干涸的清水池。这里也是只要有人前来,水便会剧烈翻腾,会有一些细碎的沙子浮上来,甚是奇妙。
丰后海上姬岛的比卖语曾神,近世被尊称为赤水明神,其神社的岩石下涌出的水带着锈红色。这里还流传着铁浆附石的典故,作为神体的木像做女性执笔染齿状。据说这里的水含有大量的碳酸和氧化亚铁,对肠胃疾病和皮肤病都有治疗效果。如今它的这种功能很受欢迎,但在此之前曾有“拍子水”之名。参拜的人一拍手,水就会应着掌声翻涌迸射出来,时人谓之为奇瑞。但有些池塘的泉水仅限于念佛才冒泡,而其他灵水则有各种不同感应,我们是很难同意这种看法的。
后妻之池
在有些地方,也有人会用非常牵强的理由解释这种现象。越后三岛郡莲华寺村入口,有一口叫作姨井的古井。只有站在井边大声呼喊“阿姨”,才会有气泡从水底涌出回应。据说曾经有人对此表示怀疑,试过喊哥哥或妹妹,井水完全没有任何反应。而讲故事的人所宣称的理由,完全对应这个故事的要点。据说,此郡在小木城主松本氏治下的时代,当地某个豪族的使女带着主人年幼的儿子在附近玩耍,不小心让小儿掉到井里淹死了,女子见状也跟着跳了进去,因此至今仍然有呼喊“阿姨”,井中便有气泡冒出的不可思议现象。这种因为有两个令世人哀惋的灵魂永远无法离开故而有此现象的解说,应该也算充分。但只要有人呼喊就一一答应,那又是为什么呢?是因为高兴吗?还是因为遗憾呢?仅靠这个例子是搞不明白的,不去问问当地人,就没有办法理解他们的想法。
硬将家婢和“阿姨”扯到一起,也真是有些莫名其妙。或者说,她会不会是乳母呢?又或者说,这是那个时代的某种方言,这也有仔细推敲的必要。然而,同样是在越后国,刈羽郡的吉井又有这样的故事。村中曾地峠这个地方的“阿万井”,有人站在旁边呼唤“阿万阿万”,水面便必定会出现细小的波纹,而用其他名字呼唤,就什么都不会发生。据传,这是因为曾经有一位大人,沉溺于对妾的爱恋中,将正妻阿万夫人杀死并扔入井中,但直呼其名似乎多少有些失礼。在上州佐波郡植木的阿满池,有与此稍微相近的故事。据说只要对着它喊阿满,就会有清水应声涌出,而且一次次喊,会一次次有水涌出。我所读的书上没有说明原因,但是如果这个名字现在仍然存在,我想一定会流传着和越后相似的故事。但这些称呼听起来是因人而异的,而且可以从声音倒过来想象,这里的oba和o-
man、ama①,可能原本是从同一个想法生发出来的。伊豆热海的间歇泉,有人说如果高声呼喊清左卫门的话,立即会有温泉从石头间涌出,而有些旅游指南则称之为“平左卫门温泉”,据说因应呼唤声的大小,温泉水面的高低也会发生变化。有一篇游记写到,喊“平左卫门没有用”的时候,才会有温泉涌出。但是,近年人们已经对这种说法不屑一顾,平左卫门温泉仍然正常涌出。这当然不是什么不可思议的事,因为水并不会像有两只耳朵的人那样能辨五音。
关于被呼唤名字的水灵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如果是温泉的话,似乎还稍微容易理解一点。通常用到“喷出”“翻涌”这样的说法,总是让人觉得这是指生气时吓人的样子。这么一来,关于念佛水就会需要另一种解释,但至少在“阿万井”之类的传说上,似乎是人们觉得她对莫名其妙地被直呼姓名而感到生气,所以会这样喷出气泡。摄津的有马温泉,也有像热海那种不定时喷涌的泉眼,当地称之为“后妻温泉”。在当地过去的学者寺岛氏的记录中,它的名称也写作“妒汤”或“后妻汤”,并注音为uwanarinoyu。书中写到,这口温泉在往来温泉场的路边,虽然据说对金疮特别有效,但由于这个名称,很多人似乎都想逗乐一番,来到温泉边骂几句,泉水马上就沸腾起来,因而得名“后妻汤”。也许是它后来变得更加难以相处,有人说如果有女性盛装打扮站在旁边,这口温泉就会沸然如怒,久久无法平息。也有人说,仅仅是听到脚步声,它就会翻涌起来,但这些说法都并没有实际检验过它在没有人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将unawari解释为后妻是自古以来的做法,但其中的理由我还不清楚。总之,有所谓“打后妻”之类的说法,两位妻房中,不得不嫉妒的一方便是后妻。越后吉井的阿万夫人便是如此。但另一方面,这个unawari与姥池、姥井中读作uba的“姥”发音相近这一点,也是必须注意的。骏河国的姥池之类就有颇为相似的故事。据说这个姥池在静冈以东、江尻以西,从东海道元追分的松树林荫道往北一点的田地中,往来行人来到这里,只要一喊“uba”,就会有气泡从水底向上冒出来。要是喊“没用的uba哟”,气泡就会冒得更加激烈。也许是因为评判这里的人比较多,关于这种现象的理由多到令人吃惊。将这些理由做个比较的话,就算不说是谁专门创作的,也至少存在可以称之为各个时代的喜好的因素。我们可以从中觉察到世间自然地迎接其中一个说法,而忘记其他的那些。而且,也许有人认为仅仅喊uba还不足以让水涌起来,很早就出现了骂“阿姥没有用”的做法。这个故事最早的形态似乎是,文禄二年的二月还是八月八日,江尻的龟屋九左卫门之妻在这个池塘投水而死。这名妇人平生嫉妒心重,对这种情绪无法自制,所以死去,其灵魂永远停留在这里。似乎是因为嫉妒这种事最能引起年轻旅人的兴趣,所以他们恶作剧式地喊起了“没有用”之类的话来。在用汉文书写的书里,关于这件事有“若骂‘拙哉阿姥’,则又喷出”的记载。对向其许愿、担心她作祟的当地人来说,这到底是不敢做出来的失礼之事。也就是说,正因为这件事发生的舞台,是在以不负责任的往来行旅之人为对象的东海道,所以故事才会发展成这个模样。
“阿姥没有用”
江尻的姥池所在地被称为姥原,尽管这里最早为人所知,但让我无论如何也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同样的故事在骏河国也有。百余年前江户人的游记中写到,他确实到骏河国去看过,而且试过,所以虽然是赝品,却也是公然的竞争者。书中记到,这个姥池在沼津城下沿东海道西行十余町,绳手的松树林荫道向北约半町处的田间,这样看来,应该就是常说的浮岛式深田。在这里,有供存修道之心的人前来念佛的庵堂。据说,过去有某家的乳母背着幼童来到这个小池塘边玩耍的时候,幼童以为自己的影子是朋友而欢喜雀跃,乳母一时没有抱住,幼童落入水中而死。乳母深感愧悔,也跟着投入水中,但主人来到水边,难忍丧子之痛,恨道:“不管怎么说,乳母也太没用了!”话音刚落,水底下忽然发出声音,有很多气泡喷涌上来。自此以后,直至今日,只要有人来到这里喊“乳母没有用”,不管多少次,水泡都会应声从水底“卟咕卟咕”地冒出来。对如此可怜之人的去世所带来的奇瑞之事反复试验,也是没有同情心的做法。但如果这只是发生在骏东的话也就罢了,前面提到的江尻的姥池,其后也出现了同样意义的“阿姥没有用”的解释。不仅如此,向西越过一道山梁,在志太郡的旧田中城内有一口古井,也同样有关于乳母将主人的儿子落入其中,因恐惧主人之怒,投入井中而死的故事的故迹。但因为这口井已经被填埋,只剩下井口的形状,呼喊就会得到回应的说法已经消失。这种故事不仅仅发生在这里,也同样存在于遥远的越后莲华寺村的姨井。关于这一点,我并不认为必定是奇妙的巧合。认真搜寻的话就会发现,很多散布在各地村落里的古井,也有着完全相同的故事。相信这会令人疑惑,为什么过去的乳母们会一个个如此疏忽?在江户,我们所听到的例子位于松平安芸守①在赤坂的中邸②,不知道在如今的什么町,据说即使已经填埋,但也还是被称为儿渊。故事的内容也是家中帮佣的阿姥误将小儿落入水中,因为愧对主人,自己也投水而死。这个例子也许是因为周围有同情心的人比较多,似乎并没有人用“阿姥没有用”这样的话来嘲笑和激怒她。
影取山缘起
因为一个故迹有两个以上不能并立的传说,马上就说其中某一个是假的,断定它就像九尾狐化作的玉藻前①一样,那是不对的。相信传说和童话不一样,认为传说也许实际上曾经有过那样的事,这是听传说的人的本意。因此,无论是何等奇瑞之言,如果与时代的思想相差太大,变成所谓无法全盘接受的情节,那么人们就不会再去对它口口相传。佛堂的看守、寺庙的和尚自不待言,即便是地方故老和茶店主人,对自己稍微不太接受的故事,讲起来既没有成就感,又可能会忘记。如果有人写下过这个传说,以及如果有人看起来记得最准确的话,疑心他们之间哪一方才是真的,想要一探究竟,便是人之常情。但即使是其中比较新的那个故事,几乎也不会出现完全在某个人的想法基础上被创造出来的情况。因为如果是这样的话,讲故事的人自己就无法相信。通常的情况是,各地传讲的故事是零碎的,就像因为缺牙而装上假牙一样,在各个空隙间就会有每个人的想象或者别处著名的说法等加入进来。而这些变化会体现在与一百年、两百年前的不同上,传说毫无疑问是通过将与此前极为相似的故事反复讲述流传下来的。若如此,它经过无数个时代变化,是否有始终保持着的部分呢?如果有,那又是从何开始的呢?思考这些问题,实际上就是传说的有趣之处。我的论述风格是以实例进行说明,当然希望读者在读完以后再发表赞成意见,但大体上是各个村落自古以来就存在的名水灵泉,不仅会被力陈其根源的神秘力量,而且很多会把年龄相异的两个人物,尤其是老妇人与幼童的灵魂联结起来。这种奇异的组合,应该不是后世稍做加工而成的。它是如此令人印象深刻,以致人们无法忘记或使之变形,故而一直保留下来。但是,它又实在太简单,前因后果难以理解,因而毋宁说是经对其爱惜有加的人之手,采纳了有可能发生的解释。江户这个太平时代最为人所推崇的道德,就是“对不起”这一类忠义。如果将它使用在这个问题上,便造就了很多姥池故事。
在野州足利的水使神社,就有一个传说变迁的好例子。这座神社原本叫作影取山水使大权现,从名称看像是水神,但现在的神体是穿着十二单的女性,而且是一手持勺子一手抱着饭桶,约七寸左右的彩色木像。据称,如果为妇人之病向她祈祷便灵验,祈祷者会向她供奉画有肚腹部位的罕见绘画。这实在是一位复杂的神。这里有大约一百四十年前安永七年之事的缘起书。其中写道,在中古五十部村领主余部小太郎家中,有一名带着七岁女儿的使女。农忙季节,她将午饭送给留在田中劳作的人之时,女儿误将主人所养的小鸟放走而被刑责致死。使女在归途中听闻此事,又悲又恨,突然跳入路旁的深潭自杀身死。其后,她的灵魂就留在这片水里,将勺子和木碗等浮在水面上**往来行人并拉到水底杀死,因此这个池塘便得名影取渊。其后,她得到一位念佛上人的超度,终于作为权现接受拜祭。所谓“影取”,原本是水中的一种怪物,俗信以为,它们映取往来之人的影子以后,这个人不久就会死去,所以得名。但是,这名使女若是以勺子和木碗之类引诱行人,则影取的名字就令人感到不甚贴切,又或是让人记起另外一个不同的传说。女神的前身是余部家下人,这一点是相同的,但她投身深潭的动机更有牺牲色彩。据说,她与主人的爱子在水边玩耍时,突然不见小主人的踪迹,惊惶之中看到水面上倒映着岸边松树,树梢上一只大雕正在撕食小主人,她悲痛之余投身水中而死,其后也是因为作祟而受到拜祭。这个故事和“阿姥没有用”具有相同的形式。
上面两个由来故事,要辨别其时代先后并不容易。喜欢概括的先生学者们,也许会认为从单纯的献身式忠义气节,向阿菊数碟鬼屋①系统的反抗式态度发展才符合世相,所以小儿被大雕捕食这种奇怪的传说,其发生就应该比安永七年更早。但是,如果深思一下为什么女神会带着餐具,为什么有她给田夫送午饭的情节,以及尝试思考一下女神的名字水使、影取,是由于什么样的机会促使这种信仰发生了如今这样的变化,就会发现,在安永七年这个颇有戏剧性的缘起故事中,令人意外地织入了很多古风传说。有一个话题,若非谈到这里,我是绝不会提到的。在田神的祭礼上,让炊煮午餐的女性盛装打扮,以她们为神主祈求插秧的成效,似乎是乡间的古老习俗。既有直至今日仍然遵守这个习惯的地方,也有仅仅遗留一点所谓嫁田传说痕迹的地方。而且,母子二人同死的传说,和小儿为大雕所捕的故事,都是自古就有的。因此,上面这两个传说都不是很新近的产物,同时我也不认为它们完全保留了过去的形式。
姥火与勘五郎火
时代会为任何东西涂上色彩,没有必要只为水边的老幼二人感到惊讶。较“阿姥没有用”的时代再早一些,也就是我们名之为“武边故事”①时代的战国末期到元禄前后的人们,在听到姨井、姥池等并无特指的传说时,脑海中涌现的是关于居城陷落时的少主和他们的乳母等人的想象。父亲战死,美丽的母亲自杀身亡,不辨东西的尊贵少年被混在普通人中,由乳母悄悄抱着落难而去,又或者由母亲本人带着,像千本樱故事中的六代母子②或常盘③那样迷失在陌生的村野,又或是小姐孤身一人逃到过去在父亲手下的武将家里的故事,自古以来就多如林木,然而当中有多大比例是曾经确实发生过的历史,要搞清楚并不容易。恕我斗胆举一个例子,关于年幼的安德天皇在长门坛浦令人叹息地殒命,很多人认为瞽师所传讲的《平家物语》很接近正史。但是,既有在各地的山村偷偷将其作为后裔藏起来的旧传说,又有像筑后川口这样虽然并无关联却将二位尼④与安德天皇之灵一起拜祭的地方。在东京,二位尼和安德天皇如今作为水天宫祭神受到拜祭,这是一种起于中世的信仰。仔细考察这些例子,令人觉得,故事会朝着社会预期的方向发生变化。到了近世,大量居城陷落的悲惨例子中,我认为可以分为两个类别。亦即,甲类为落难而未能逃出生天,饮下万般愤恨,与刀刃一同如朝露般消失的悲壮剧情,以及乙类为武运可喜,得以复兴的故事。在数量方面,两者几乎各占一半。如果要说其中哪一种是更古老的形态,那未免冒险,但至少可以说,与水有缘的甲类更多一些。下总印旖沼的臼井城址附近,有一座“阿辰”神祠,就是其中有名的例子。但由于论述需要,留待下文再谈。东京附近千住再向前一点的西新井宿的道旁,乃是曾经有一名童子骑马而来,从马上落下死去的地方。一棵名为儿樱的古树据说就是他拴马的樱花树,甚至原来还有称作马壕的壕。在其附近刚好有一处姥池,据说也是与该童子有关系的老妇人因悲痛投水身死而受到拜祭,其墓琢名为姥神壕。然而,奇妙的是,与此相对的道路右方,还存在一处被称为爷壕的地方。
在这个西新井的姥池中,还祭祀着弁才天。肥后山鹿的熊入村也有一座御料人嫁,据说是某座居城陷落时,由乳母抱着逃到这里的城主家小姐被杀以后留下的。在它西面很近的地方,有一处乳母塚,其内部以切割好的石块垒砌成墙壁,这一点与古坟相似,而这里也安置着弁才天,据说在深夜里会有不可思议的火出现。尽管是尊贵的小姐,但将这样幼小的孩童敬称为“御料人”,也还是很奇怪的。然而又有一说,称这里实际上是御灵壕。事实上,像这二人一样,所谓死于非命、根本无法往生净土的灵魂,中世的人们会特别称之为御灵。由于御灵的内里会燃烧,因而往往有寻求水边之地驻留的御灵,变成奇怪的火到处飞舞者尤其多。其中,如河内的姥池中的姥火、摄津的尼渊中的尼火等,有不少将火假托于女性怨念的例子。而在此之上,更值得注意的还是阿姥与小儿的故事。例如,丹波保津川上的姥火,据说到了晚上会在河上聚成圆圆的一团飞舞。另外,还有据说在世时住在龟山町的“买孩子的老妇人”,为一己私欲,求取大量人家的孩子后又抛弃,弃童的怨念和老妇的悲苦因而凝结成火的例子。而在尾张木曾川,则是过去名为勘五郎的少年,因村落之间争夺水源被杀,其母不知道这个消息而彻夜寻找,最终因疲劳而死。名为“勘五郎火”的怪火在这里飞来飞去,据说是母亲手中的火把所化,水患也无时稍歇。在距今一百七十年前的宽延三年,当地人请美浓著名的神语者祈请神明后,终于明白个中原因,在村落的境界处设壕,以勘五郎为荒神、以其母为山神加以拜祭,不可思议之事就此消失。这种故事如果是戏剧的话,便是世情剧,与忠义一心的烈妇传并不相似。但如果不认为它们之间曾经有某种如同涂薄漆的木碗上单纯的木纹那样的共通之处,则在如今这样的科学社会便无法解释火的存在。结论可以留待他日,但现在我想说的一句话是:哀叹而死的老妇人成为神一事与据传孑然一身到处飞舞的河内的姥火,它们的发源地都在枚冈神社若宫之侧的姥池。
尼子氏
少主和老女幸运地躲过敌人耳目,代代荣昌这一类故事,我打算称之为尼子流。因为这种故事以出云的尼子氏家族传记故事最为有名。尼子氏是佐佐木京极的支系,原本居于近江,尽管据说他们是以犬上郡尼子乡为姓的来源地,但还流传着某代面临家族灭亡危机,只有一名年幼孤儿,由出家为尼的祖母养育成人的说法,又或说投入尼僧门下成为弟子而逃得一命等,以此缘故,自称尼子。此外,甚至书籍写到其先祖为天人之子,称作天子。故事带有余吾湖羽衣传说的色彩。若非相较于系谱更注重天佑的北亚部族,是没有必要创作出如此夸张的由来故事的,因此这会不会是家中所祭祀的某位特殊神祇,由此传出的种种说法发展而来的故事呢?在羽前最上郡丰里村,有一处叫作尼子盾的住宅遗址。据说为毛利氏所灭的尼子义久的遗族,曾逃到此地住下来。关于这是某种大人物故事的错讹这一点,我也能够想象到。曾为此郡新庄城城主的当今户泽子爵一家,以及据称与其同族的及位①高桥家,据说其第一世都是由京都来的殿上人,为平清盛继母,称为尼子的女性之子,因此以平氏为姓。如此一来,在以事件为理由之前,这里也许与筑后和其他地方的平家谷一样,是以二位尼与八岁天子隐居之处自称的。即便不是这样,所谓落败武者、贵人私生子之类家族传记,原本就特别容易随时代而改变。在某处已经有一个旧家流传着老尼养育幼儿的故事,出云尼子氏又再来到这里这样做的故事,我想至少也应该是误信。与近江尼子氏同族的佐佐木氏,也有在为织田信长所灭之际,其家中三岁孤儿在乳母的保护下住在湖边,躲避世人眼目,制饼卖给旅人以为生计,也就是草津名产姥饼的来源之说。还有另一个关于食物的故事。飞驛白川深处尾上乡的深山里,有一处叫作甘子谷的溪涧,其中有很多甘子鱼②。据说是过去平家的武士逃到此地隐匿之时,在溪中放生了一些鱼,后来鱼名便成为地名。但是,甘子鱼在其他山谷中也有很多,而且一名落败的武士带着活鱼也是很奇怪的事。我想应该是尼子的旧传说生发出了平家残党的故事,其后又变得模糊,恰好可以用栖息在该处的鱼来解释。也就是说,这里也与久留米的尼御前神社一样,因尼子之名而产生了二位尼故事。
为家族兴隆立下大功的女性作为神灵永享祭祀的例子,近的有四谷大宗寺的三途河婆,这个话题留待后面再谈。位于横滨的冰取泽宝胜寺,事实上也祭祀着据说养育了地方小领主间宫氏幼主的乳母,由间宫家代代举行拜祭。但自古以来就在这座寺庙境内的饭盛童子的神祠,除与这位老妇人有因缘以外,神祠建于其下的神树名为雷松,隐约让人想到贺茂的玉依姬神话。由此看来,也许确有乳母养育幼主的历史,也许没有。与此相比较,更能够确定出云的尼子氏家族之名的由来之类是传说,然而如果要追寻说出这种故事的原因,再进一步,对其发源地近江的村落名称由来进行思考的话,会让人认为它应该还是在很久以前由不可思议的女性养育的故事,超越年代隐隐约约流传下来的缘故。在冈山县,有很多其姓写作“天子”而读作amago的家族。在九州,肥后以南也有无数称为“天子之宫”的大小神社。现在流传着很多不同的传说,然而“天子”一说,是不是没有追溯到关于灵姥和灵儿的别雷神话的可能性呢?在琉球诸岛的创世记中,与旧日本一样,神降临并诞下人的祖先,但其故事也有各种变形。例如,铭药邑天久野的天久社神应寺之类,在相当于日本本土的足利时代中期,邑人名为铭药翁子者来到这片山野,见到女性由法师送来降临在山顶上,又或是女性由法师从山腹的洞中送出,登上山顶飞升而去,信以为神灵而祭祀山洞时,香不须点火而自燃,因而建起天久社和寺庙。其后,通过神示得知法师是权现神,女性是弁才天。这里的“天久(amagu)”无疑就是“天子(amago)”,但故事只让人想象神的婚姻而没有说到它的结果。与此相反,八丈岛的人类起始神话则是在很久以前,由于天变,除一名怀孕女性外所有人都已死去,其后她与诞下的男儿结成夫妇,再次成为人类之祖。这名女性被称为tanaba。这个故事中不包含以神为父、母亲单独生下孩子的日本神话成分,取而代之的是从tanaba的名字到故事内容,都与遥远的南洋极乐诸岛显示出惊人的联系。
咳嗽阿姥
接下来,我们必须回头再一次谈谈骏州江尻的姥池。实际上,我在前面提到的时候做了些许保留,关于这个池塘的御灵还有一个故事。根据《骏国杂志》的说法,乳母带到池塘边玩耍的幼童突然咳嗽起来,非常难受,乳母把他放在地上,想喂他一点水。就在乳母掬水的时候,幼童突然剧烈咳嗽起来,意外掉进水里淹死了。乳母也因此投身入水,以死谢罪,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放不下这件事,此后据说如果有小孩咳嗽,来这里许愿就会灵验。这个故事至少后面三分之一是关于现实的,如果记载有误的话,当地人应该不会同意。然而到了近世,又出现了题为《姥池之由来》的小册子,用以引起旅人的信仰之心,恐怕也是自然变迁的结果。最初也有一位将幼童单独放在一边去打水的粗心乳母,还保留着所谓“阿姥没有用”的痕迹。然而一旦成为一卷缘起故事,便完全变得随意起来,写上了一些毫无根据的内容。其大意是:延历年间,江尻附近有一人名为金谷长者,其爱子一直为咳嗽所恼,乳母非常难过,便向位于池岸的地藏菩萨像祷告,称“以和子之命相抵”,投身入水而死。不仅长者家的幼童因此很快痊愈,她还发誓拯救有同样疾病的稚子,至今灵验。作为仅限于这个地方的缘起故事,可谓巧妙。
但是,关于为小儿咳嗽向阿姥之灵祈祷便会灵验,还存在其他各种不同由来的例子。前面也略有提及的下总臼井“阿辰夫人”便是其中一例。阿辰生前是臼井城主臼井大人的使女,是不会被称为“夫人”的人。在正和三年,志津氏攻陷这座居城的时候,臼井的独子竹若丸在阿辰的保护下从城中逃出来,匿藏在印旖沼的芦原中,不幸咳嗽起来,被敌人发现,主仆二人最终被捕身死。村民怜惜她为忠义而死,在附近的田中为她建造神祠,如今还竖起了体面的汉文石碑。里人专把她当作咳嗽之神供奉,为咳嗽所苦的人会带着炒面粉和茶前来许愿。这是因为“阿辰夫人”是对咳嗽之无情最有切肤之感的灵魂。而献上炒面粉,虽然不清楚到底是不是想要祈求治愈到能够吃下这种粉状物的程度,但其他地方也有这种做法。上总君津郡依田村大字姥神台的姥神,在明治以后改名为子守社。据传这里祭祀的是大友天皇驾临此地时随行的乳母,并由某人解释过原因,患咳嗽的人供上甜醪糟祈祷,则必会灵验。弘文天皇微服临幸的故事,是上总传说的一大特色,因为会走向细枝末节,所以这里不做论述。然而,这原本是从在中世的某个时代示现的尊贵神灵的信仰生发而来的,这一点可以从其他类例推测得知。在甲州中巨摩郡百田村的上八田组,据说有一位称作“shiwabuki婆婆”的神灵,如果供上炒芝麻和茶祈求治愈小儿感冒,便会灵验。这只是一块约两贯重的三角形石头,据说是过去埋葬一名死在路边的老妇人时用作标志的石块,被挖出来后出现邪祟,所以至今仍受敬畏。但是,这里似乎没有提到老妇人带着小孩。在武藏,川越的喜多町广济寺境内,据说也有被称作“shiyabuki婆婆之塔”而一直深受崇信的石头。寺内至今仍然有一座人们不解其由来的石塔,不仅无法确定是否就是它,而且已经没有人再来许愿了。
筑地的老女石像
江户在过去也有几位咳嗽的婆婆。用石枕杀死旅人的某家的老妇人之灵也是其中之一,本所原庭的证显寺旁边的巷子里也有一位。这是由板壁围绕的高约二尺的石质坐像,虽说是老女,但其面如鬼,头上戴着像圆灯笼顶上那样斗笠形的石笠,颈部以下雕刻甚为粗陋,且显得比较小,披着桃色的布。据传,向这座石像许愿治愈咳嗽甚是灵验。这位婆婆在约百年前相当有名,但另有一位比她评价更高,而且有很长的流传史,这就是据说曾经在筑地的稻叶丹后守中邸内的阿姥。不知道她现在大概位于什么町,总之应该是在建有优美宅邸的地方附近。祈愿的人如果恳求,看门人就会放进去。据说,只要带上在江户称作炒豆的,也就是用大豆和米、碎年糕一起炒制而成的食品,加上茶去许愿,咳嗽的病就会不可思议地痊愈,因而不嫌麻烦,前往参拜的人非常多。根据书籍记载,是高约二尺五寸、形似老女的自然形成的石块,但这似乎是错的。此外,也有人说不知其由来,但实际在某种程度上是已经明了的。稻叶家的先代还在相州小田原的时候,曾经皈依过一位名为风外的僧人,僧人在城附近举行风祭,在山村中结庵而居。僧人离开后,曾经住过的草庵中留下了翁姥两尊石像。有人说这可能是风外和尚的父母之像,但不会有人留下父母离开,因而完全无法确定此说真伪。其后,稻叶家将石像带进江户的宅邸。明治维新之后,筑地方面也发生了变化。正在我以为咳嗽的姥神再次不知所踪的时候,山中共古翁却知道,它被好好地迁到了本所牛岛的弘福寺。可能因为弘福寺是稻叶家的寺庙,所以被寄存在那里。由此看来,这是稻叶家甚为珍重之物。但是,迁到牛岛的寺庙以后,信众已经不再许愿治疗咳嗽,而是成为关于下半身疾病的祷告之所。这种变迁完全是因为时代风潮的缘故。供品已经不再是炒豆和茶,而是将拖鞋和草鞋之类作为谢礼供奉。据说某个妇人照着梦中情形尝试了一下,这种习惯便由此产生了。
关于稻叶邸内石头的阿姥,还伴随着一个奇妙的说法。这座石像尽管从过去在相州风祭的草庵开始,到牛岛弘福寺的现实中,始终与老翁的石像相向放置,却不知为什么据传夫妇关系极为恶劣。由于如果将两尊石像并列放置,老翁一方必然会倒下,所以后来将这位男性的石像搬到牌位堂侧,只有阿姥的石像仍然放在稻荷神社前。老翁其实也并非无用,若有患口腔疾病者向他祈求,便会灵验。虽然从面相看,老翁很可怕而阿姥很柔和,但恐怕人们对为妻一方的猛烈性格还是有所忌惮。据说,为咳嗽来许愿的人们,给夫妇二神都奉上相同的供品,先向阿姥祈求,然后再来到老翁面前,对他撒谎道:“刚刚祈求老婆婆为我治愈咳嗽,但是她老人家的手段不太靠得住,无论如何劳烦您也帮忙,让我的病能够治好。”有人说,这样做更加灵验。这位神灵也真是够随和的。
三途河的阿婆
但是如此一来,他们到底是不是夫妇就变得不明了了。实际上,也可能并不是夫妇。兄妹也会长久同住在一起,但只要一男一女共处,就很容易马上被判断为夫妇,这似乎是过去人们的习惯或信仰。关于这个问题,我想再进一步讨论一下。在上州高崎的赤坂町,有一块名为“大师石”的灵石。它附近的一尊老妇人石像,据传是弘法大师所作,呼其名为“shaduka的阿婆石”。据说,为咳嗽所恼的人,如果以炒面粉为谢礼向这座石像许愿,马上就会痊愈。“shaduka”既有人写作“葬头河”,也有人写作“三途河”,在歌中也会被咏作“三濑川”。按照日本的说法,这是在前往地狱路上的河,那里住着被称为“夺衣婆”的可怕老妇人。但是,弘法大师没有道理特意雕刻夺衣婆的石像,也不会将石像放在高崎供人拜祭,只不过这里曾经有一座念佛堂。恐怕是想要通过念佛以躲过入地狱的命运的人们,想到老婆婆时,便自然会想到那位老婆婆。在越后长冈的新町,又有“咳嗽十王”。这里的说法是:如果用炒米粉祈愿,则咳嗽马上会被治好。“十王”就是地狱的判官,原本是十人共议的制度,后来权势完全集中在阎魔王身上。长冈的十王堂在名为长福寺的古寺中,内有十尊木像。不确定三途河的阿婆是否在旁列坐,但通常在东京等地,这位老婆婆也会居于阎魔王堂,一眼看去,像是大王夫人的模样。若说随侍在阎魔王身侧的话,除其他九王这样的俱生神外,还有蓝鬼和红鬼。将一个相当于看门人妻子的老妇人放在身边不仅奇怪,而且夺衣婆本来就有身份相当的配偶,名为“悬衣翁”,在和制《十王经》中也出现过。然而,只要说到阎魔王,就总是会联想到这位老妇人,因而他们共同生活的情状就变得与筑地的稻叶邸内那两尊神灵颇为相似。伊豆日金山顶上的石像,更是在百余年来的长久岁月中,隔着一条细细的山路相向而栖,完全如世间翁媪一般。但只要通过服装之类,就可以知道其中一方为地狱的官吏。仔细想想,让人觉得奇怪的是,三途河的老妇人身在地狱,不会得病自不待言,也不会像地藏一般挂上儿童的口水巾。但是,从其他地方对一般的姥石也会有人许愿来看,可以推测出这是她来到日本以后的新任务,而与十王有关的说法,则是那以后才被赋予的任务。也有人认为三途河的老妇,完全是在日本才产生的故事。
若如此,则对她的信仰与其他姥神相近就是理所当然的了。总而言之,来自地狱的老妇人的故事绝不是偶然讹误的证据。除京都的清水、尾州的热田、越中立山等的姥堂以外,没有名气的例子在全国很多,而且往往都对类似的祈愿灵验。例如,远洲见付大地藏堂的夺衣婆,为祈祷小孩顺利成长而向其献上小儿的草履,向出羽庄内下清水天王寺的“shaduka阿姥”祈求妇人多乳,人们对羽后金泽专光寺的“婆婆”也有同样信仰……数起来恐怕会没完没了。尤其是东京的三途河婆婆,虽然其信仰特别盛行,但由于起源特别新,所以其信仰也是近世式的,特别复杂。例如,浅草奥山的婆婆大人,对一切口腔疾病,尤其是蛀牙甚有妙处,信众供奉的牙刷总是堆成山。据说似乎是因为这座石像掉了一些牙,所以有了这样的说法。又据说石像是慈觉大师①所制,但是手上拿着茶笼。传闻这里也会向信众提供育儿的平安符。其流行大约始于一百四五十年前的安永年间,不知道是不是模仿她,一时间府内外出现了二十处三途河婆婆,正月十六日很多人去参拜。由于太过盛行,嘉永二年颁布了禁止的法令。四谷新宿的正受院的老妇人像,信众也为口腔疾病向其许愿,但据说参拜这里是从文政年间开始的。尽管与阎魔王同住一处,但这里流传着很特别的由来故事,完全是因为在故事流行之前她就在这座寺庙里很久了。幕府御医人见友雪的祖先,身为浪人的时候在山中迷路,夜宿山贼家中面临危难,恰如小栗判官①一般,为一名妇人所救。其后,人见娶其女为妻,便是这尊木像的真身。人见住在四谷城壕边的高力松下,亦即如今救世军士官学校附近。应该是出于某种原因,有人将这座木像托付给菩提寺。这是史实还是尼子系统的传说,我并没有特地搞清楚它的打算。只是由此可知,当时节到来时,姥神也会被当作夺衣婆而受到拜祭。仔细想想,将正月和七月的十六日当作揭饭锅盖的日子,又或是作为年少僧人的休息日,都不会是在地狱发生的事。归根结底,很久以前的姥神信仰,若不深入其中,广泛观察,是不可能搞清楚它的真正理由的。
关寺小町
有一种说法认为,向老妇人的灵祈求治疗咳嗽的风习,最初可能是“seki的老婆婆”之名讹误而来。“关口阿姥”②即道祖神,可能是守在生命的界线三途川上的夺衣婆,本来就像是关口的老妇人一样,因为对她与路上的石造神体使用同样的名称表示尊敬,也就产生了这样的信仰。说起来,自古以来道祖神也是以石头刻成的男女两尊人像者居多,而且无论在何处,他们都非常喜欢小孩。广岛等地也有向道祖神祈求治愈咳嗽的例子。完全不知道是什么理由,信众供奉了很多套在马蹄上的草鞋作为谢礼。道祖神的祭日,在很多乡间都是正月十五日。这与左义长①临时草棚的风习有关,主持祭礼的通常是儿童。可以想象,祭日后第二天放假回家,与这个祭礼甚有渊源。但是,如果这样断定“咳嗽的老婆婆”就是“关口阿姥”是不是合适呢?因为在为其他儿童疾病、夜哭、母乳太少等祈愿的情况下,这种说法就无法解释了。但是,在多种多样的儿童疾病中,百日咳正是让父母极为头疼的难症,所以为这种疾病祈愿的人特别多。这应该也是有可能的,但如果不是自古就有姥神是宠爱小孩的神的信仰,只有“seki的老婆婆”这样的名称,应该也不会有那么多人专门去祈愿并等待结果吧。此外,姥神未必是道祖神中的妻神。也有像逢坂的百岁堂①那样,即便供奉在关口旁边,故事也朝着与儿童无关的方向发展。实际上,仅以天才一人之力,无论如何努力都不可能做到的巨大改造,因时代和民众之力,自在而且完全地施加于古来的传说之上。浅草明王院的姥渊,在《江户名所记》的时代就已经有了为咳嗽祈祷的信仰。人们甚至会用竹筒装上酒,挂在岸边的树枝上,向姥神祈愿,而其由来仍然未能详尽。在现存的缘起书中,有如下记载:
其缘起曰,此野地荒漠而多盗贼,观音命婆羯罗龙王化作老妇,命第三龙女化作美姬,以美色引诱恶徒,以磐居和磐融二石击杀之。自恶党之首意麻吕以下,杀贼甚多。后姥投入池水,以俱利伽罗示现,姬化为弁才天,同垂迹于此池之中,救诸人病苦。就中以除婴儿咳气,若令饮当寺之醴,即可痊愈。报赛之时,亦将奉纳之。磐居石枕及姬之镜,至今以为灵宝云云。
江户三十三所观音第二号之缘歌
念此世间罪孽深重,姥池浮沉的誓言在一家中以上缘起文已经尽其所能,写得让信徒安心,而且努力使本尊的形象光辉起来。如果这里的记载与时代的道理不相协调,勉强墨守旧传的话,应该早就为人嘲笑而被抛诸脑后了。因此,传说的变化,可以说反倒是其保存的有效方法。
(大正九年四月—七月《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