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仓法师(1 / 1)

一 盲人与文学

姑且不论其利弊,盲人都推动了我国民间文学的发展。如果没有任何证据的话,今天恐怕没有人会相信这一点。因为如今文学几乎成为作家的专利,早已进入了大雅之堂。而过去的盲人作家都很谦虚,从来都没有在作品上署名,来防止别人侵犯著作权。尽管如此,由盲人创作的作品片段还是流传到了今天。这大概是因为他们的思路和气质,都有一些不易模仿的特点,而且人们都愿意保留下童年的快乐记忆,努力把记忆中的各类民间叙事都原封不动地保存下来。这样一来,盲人的文学作品就以不符合现代思维的形式,残留在现代生活之中。而正因为它们不符合现代思维,十分显眼,所以引起了我的注意。

我最近在思考几个问题。首先,日本中世时代的盲人为什么会如此积极地参与文学创作?我们需要考虑不同性別的盲人乐师在智力、能力和环境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差异。但总的来说,最初是宗教信仰为他们提供了庇护,他们在信仰的支持和鼓励下,充分发挥出了自己的文学才华。其次,既然盲人的文学才华非同一般,那么我国文学的主流为什么没有受到他们的影响而彻底改變,反倒是那些盲人作家又就像水面上的落叶一样消失无踪了呢?其实,民间保存下来的口述资料,证明这种想法本身就完全违背事实。一般来说,笑话会利用语言天然就拥有的力量,在讲述人和听众的互动中,以一种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和形式来收尾。值得注意的是,过去的日本听众偏偏要向盲人这种值得同情、难以笑迎人生的残疾人付钱购买笑话。同时让我难以忽略的是,日本人的幽默感和滑稽文学随着时代的进步得到顺利发展,而且在义理人情的层面也相对较自由一些。

当然,在进一步讨论这些问题之前,首先要解释为什么人类对笑的本能要求会因民族而异。一般来说,日本人对笑有着相对较高的需求,这往往会抬高庸俗笑话的价值,但很可惜,现在还没有充分的资料来认真讨论这一点。所以我暂时放下这个问题,从过去盲人从事的工作中,选取部分有据可依的内容,追溯其渊源,考察盲人对我国文学的影响,为将来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也许用不着我提醒大家,现在流行的大众文学,在一定程度上仍被盲人设定的规则所束缚。但我并不打算像某些近世学者那样,谴责过去的盲人们,因为这是盲人的追随者们在无意识中形成了特定的文学观的结果,而盲人往往只能依靠文学生存。日本原本就是一个不与邻国接壤的岛国,日本文学在很少受到国外影响的情况下,跟随着盲人的风格,往幽默的方向发展。这种世界文学史上十分罕见的现象,仅仅表示日本文学中还有很多尚未开发的领域。今人没有理由,也没有必要因盲人曾经为日本文学带来的幽默化趋向而感到自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