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净琉璃御前的生平(1 / 1)

我更希望了解的是,同样的地方传说,是否还在此地流传?我很幸运地找到了一个版本的故事。这则故事曾是当地妇孺皆知的民间传说,今后我们也许还能找到更多可比较的资料。根据马场武彦氏年轻时的笔录,过去杵岛郡的邻郡、藤津郡五町田村有一对老夫妇,多年膝下无子,于是他们到村里的观音堂求子,就在祈祷时,观音菩萨忽然现身,建议他们到杵岛山半山腰的福泉寺参拜药师如来,去住持那里领一个孩子。老夫妇按照观音菩萨的指示,到福泉寺参拜药师如来,但福泉寺的住持却对孩子的事情一无所知。当晚,老夫妇在福泉寺住下,到了深夜忽闻婴儿啼哭。老夫妇出去一看,原来是院中有一只母鹿正给一个女婴喂奶。他们把这位女婴带回家精心养育,她长大后出落成一位美人。虽然她的脚形似鹿蹄,脚趾分开呈丫形,但她才智非凡,年仅6岁就以诗才闻名于世,之后进入皇宫,得名和泉式部。据说,和泉式部为了掩饰丫形脚趾,始终穿着“足袋”。有趣的是,这座富泉寺最初属于真言宗派,复兴后改属临济禅宗派,直到今天都禁止女人进山。而福泉寺后面就有一座祭祀生育神的神社,很多孕妇从别的地方来到此地,祈祷顺利分娩,这种情况令人想起土佐野根山的产杉传说。

一只野鹿生下和泉式部,这种说法实在是不可思议,但有关足袋的细节依然表明,这则传说具有悠久的历史。从古至今,不同地方的人们都在传说,一只野鹿生下的孩子生来就有鹿蹄一般的丫形脚趾,为了不让人看到畸形的脚趾,才发明了足袋。这样的因果一致性,说明这些流传于不同地方的故事不可能彼此独立。比如,早川孝太郎君在《猪、鹿、狸》(第113页)中写道,距今三四十年前,有一首流传于东三河(现爱知县东部)的叙事诗,称《净琉璃御前一代记》。其原始唱词基本失传,如今当地人只记得大致内容。据说,从前矢作(现爱知县冈崎市南西部)有一个富翁叫兼高富翁,苦于无子,于是向凤来寺的药师如来求子,连续祈祷了十七天。到了最后一个晚上,药师如来化作白鹿出现在兼高富翁的梦中,对他说道:

这本来不是你的子孙,但我同情你,所以把她赐给你!

兼高富翁从白鹿接到一颗宝玉,之后便从梦中醒来。不久,他的妻子果真怀孕了。也有的版本说,药师如来化作一位白发老人,在梦中告诉富翁,他将会得到一个鹿生下的孩子。怀胎十月,富翁的妻子生下一个女孩,这就是净琉璃御前(或称净琉璃姬)。净琉璃御前天生丽质,唯一的缺点就是只有两个脚趾。富翁夫妇为此感到苦恼,便用布把她的脚裹了起来,当地人传说这就是我国足袋的原型。三河距杵岛约二百多里,两地居民并不知道外地也存在类似的传说。

足袋原来是一种轻便的皮鞋。据文献记载,用麻布或棉布制成的足袋并没有太悠久的历史。据此,我们大体上可以说明,上述新的情节正是在布制足袋得到普及的时代由三河传播而来。也许有人会说,这种插曲也可能是从九州杵岛郡传到三河。但是,这种说法站不住脚。因为三河凤来山(位于爱知县新城市)自古就有野鹿生下贵妇人的传说,而净琉璃御前的传说不过是从中派生出来的一种其他版本。一般而言,古老传说往往给人一种粗鄙的感觉,听起来难免有点别扭。所以凤来山寺的僧人一直在努力地进行润色,使这则传说合理化。但是,由于这则传说名气太大,最终没能做出太大的改变。比如,凤来山寺所保管的官方文献中就有如下一段惊人的描述:

从前,利修仙人①在凤来寺附近的山洞里闭关修行,他从洞里出来方便的时候,尿液淋湿了洞口的芒草。这时恰好有一只牝鹿过来舔到了芒草上的尿水,之后受到感应而怀了孕,生下了一个美丽的女孩。利修仙人叫人把这个女孩送到他的老家奈良,并放在某位贵人家的门口,后来女孩被贵人收养。这个女孩就是后来的光明皇后②。因为光明皇后是野鹿生的,所以她的脚生来就像鹿脚,分趾呈丫形。皇后心里很难过,于是就去参拜凤来寺向药师如来,祈祷摆脱痛苦,凤来寺至今保留着她当时亲笔题写的一块匾额。

我不知道如此狂妄无礼的传说产生于何时,但可以推测出,它比净琉璃御前的传说出现得更早。如果这则传说一开始就是哪个僧人编造出来的,那么此人必须受到谴责。不过我们还是认为,这则传说本身也遵循了传说从粗俗到精致的发展规律,在其具体化的过程中,增加了专有名词,逐渐形成了现在的内容。而且在其发展乃至误传的过程中,一定受到了其他传说的影响。后来,越来越多的国外传说输入日本,也出现了经过众多专业作者改编的传统民间传说,但日本老百姓出于传统的逻辑与习惯,相信这些国外及新编的传说,使之成为扎根于某地的地方传说。老百姓往往对古老传说有着浓厚的兴趣,即使文献中记录了僧人创作的传说,但是否接受此传说完全取决于老百姓。我倒认为,那些神社或寺庙所保管的文献,只不过是被加上了一些新的意义而已,为的是让古老传说继续由后人传承下去。如今,所谓文献派的学者武断地认为,我国的普通老百姓轻信文献所记录的内容,无法辨别真假,很容易上当。其实这样的观点无异于视我国老百姓为“傻瓜”,对此我绝不能容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