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不妨先列举一下我们已经搜集到的若干不同版本故事。首先,与伯耆国相邻的云州(现岛根县)的版本说道,松江藩家臣小池某的一个家丁夜里从日志原的老家回来时,遭到野狼的袭击。他立刻逃到了大树上。狼群一个接一个地骑上同伴的脖子,通过“搭梯子”的方式步步紧逼,但就差一点总是够不着。于是一群野狼喊道:“快把小池的老奶奶叫过来!”不久,来了一只老猫,它有一只大狗那么大。以上民间故事被收录于高木氏的《日本传说集》,报告人为清水兵三君①,除此之外,近年出版的《岛根县口碑传说集》②所收录的故事中,也有一些类似的描述。在清水君报告的版本中,家丁拔出小刀向老猫砍去,顿时“锵”的一声,响起打铁般的声音。老猫逃走后,家丁在树下看到一个小池家的茶釜盖,便把这个茶釜盖交给小池家的主人,这才发现主人的母亲是老猫化身而成。
土桥里木君③在《甲斐昔话集》④中收录了如下传说,尽管文中没有提到茶釜盖,但也保留了民间故事特有的讲述方式。
从前,有一个卖棉麻织物的甲州人路过富士山脚下的远原。天黑了,他就把枯草堆成山,自己钻进里面睡觉。到了深夜,一群山狗闻到人的气味,开始到处寻找人的踪迹。商人听见动静后,立刻爬到树上想躲过一劫。山狗一直在树下转来转去,过了一会儿,一只山狗喊道:
“去把孙太郎老奶奶叫来,请她想个办法!”
他们说的孙太郎老奶奶,其实是一只老猫。孙太郎老奶奶过来后说:
“这个嘛,你们做个狗梯子就好了。”
山狗按照孙太郎老奶奶告诉他们的方法,骑着同伴的脖子,逼近树上的商人。商人非常害怕,想要爬得再高一点,可惜树上有个鸟巢一样的东西阻挡他往上爬。于是,商人拔出小刀往上一戳,发现里面有只熊在睡觉。因为屁股突然被刀刺伤,这只熊掉落到地上,被一群等待已久的山狗追赶。后来山狗们发现自己追赶的是只熊而不是人,就懊恼地说道:
“天快亮了,今晚的计划就算了吧。”就这样,商人捡回了一条命。
更早的时候,这个民间故事可能还有另外一种讲述方式。但不管怎样,这里的老奶奶与出云的小池老奶奶一样,都不是狼的化身。至于陆中上闭伊那郡的如下版本,猫所充当的角色更加明显一些。佐佐木喜善君在《听耳草子》(第341页)中写道:
从前,有个旅人在回家的途中路过某个山坡,在山路上看到了一群猫聚在一起。他悄悄爬到树上观察它们,其中一只猫说:
“某某家头领怎么还没有来?”
这只猫所说的“某某家”就是这位旅人。不久,他家养了多年的花猫走了过来,命令其他猫隐藏在树后面或草丛中。这时来了一个武士,埋伏好的猫群一拥而上,武士拔刀迎敌,最后砍伤了猫群头领——老花猫。旅人和武士一起,沿着血迹一路搜寻老花猫,结果真的走到了旅人家。旅人的老母亲躺在**,说是她刚才踩到冰上不小心滑倒了,眉间裂开了一条缝。武士立刻猛冲过去,一刀砍死了她。那只老花猫顿时现出了原形。原来,旅人的老母亲早在几年前就被老花猫吃掉了,现在的老母亲是老花猫假扮的。
在故事结尾,这位老母亲就相当于《南总里见八犬传》的赤岩一角①。
一个流传于土佐,一个则流传于奥州,这两个民间故事不但流传地点相隔甚远,而且故事内容也有较大差异,但我们还是认为二者同出一源。因为各地的讲述人和听众始终关注一点,即怪物的秘密因某个偶然事件暴露,人类击败怪物并死里逃生。而怪物暴露真面目的经过并不重要,讲述人可以凭借自己的想象力和叙事技巧进行改动。当然,古人还是继承了自神话以来的叙事传统,没有像今人那样,做大幅度更改。由于民间故事中存在双向趋势——它一方面在细节上趋于一致,给我们提供了关于故事起源的一些启示,另一方面又常常误导我们,致使我们做出错误的推测。
值得注意的是,“白毛老狼假扮成老奶奶,戴着铁锅悠然爬树”的情节出现在《南路志》中,《日本全国国民童话》中也有类似的描述。除此之外还有两个版本,其中一个版本虽然没有“叫铁匠家老奶奶过来”这句话,主人公也只是沿着血迹,一路追踪到佐喜滨的民房,但讲述人还是解释了怪物被砍伤后之所以发出一声金属音,是因为怪物头上戴着茶釜。另一个版本还讲,从老奶奶的被窝里滚出一个沾满血迹的茶釜。只看这些版本,有人可能会误以为:“怪物住在铁匠家,所以它才用家里的东西来防御,这样说很有道理,构思不错!”但在云州的版本中,人们是因为茶釜盖,才发现小池家的老母亲是老猫假扮的。这个版本提醒我们,其实类似情节在打击妖猫的民间故事中十分常见。从南方氏搜集的资料看,打击妖猫的故事以几种不同的形式,流传在熊野地区(现纪伊半岛南部)。而在其他地方的民间故事中,妖猫一般都是用“小五金”来防御弓箭或枪弹的。比如,早川孝太郎君在《猪·鹿·狸》中写道:
过去有个猎人,他用茶釜盖把铁揉成团做成枪弹,家里的猫总是坐在旁边看着。猎人每造好一颗枪弹,猫就会用前脚洗脸,猎人觉得很奇怪。第二天,猫和枪弹都不见了。后来猎人在深山里遇见了怪物,他开了好几枪,可子弹都被怪物弹回来了。直到猎人用完了所有子弹,怪物才把东西扔在地上。这时猎人用身上最后一颗防身的子弹打死了怪物。猎人仔细一看,原来那个怪物就是自己家的猫变化而成,尸体旁边还有他丢失的茶釜盖。原来,那只妖猫在家数好了猎人做的枪弹,还偷了茶釜盖用来防身,打算等猎人子弹用完之后杀死他。
上述民间故事流传在三河地区(现爱知县东部),类似的例子还见于《甲斐昔话集》。据说,有一只20岁的老猫因被弄瞎一只眼睛而痛恨主人,主人做一颗枪弹,老猫就点一下头。这只老猫打算等主人打完十三颗枪弹后就杀死他,没想到却被主人藏在身上的最后一颗枪弹击杀,老猫的尸体旁边还扔着主人家的茶釜盖。另外,能登八个崎地区(现石川县七尾市能登岛)有一则故事名为《头戴chikkin的堂川怪物》,《鹿岛郡志》①没有详细介绍这则民间故事,我们也不知道“chikkin”指的是什么,只知道当地有一句俗语:
与助忽左卫门拔出刀,刀鞘是竹的,里面是真刀。
由此看来,这则故事的主人公可能是用藏在身上的另一把刀砍死怪物的。最近梅林君在九州出版的《丰前民话集》②中收录了一则狸子头戴吊钟防御枪弹的故事。此外,在赞歧佛生山(现香川县高松市)也流传着类似的传说。据说,从前有个勇士要打退关池的大蛇,于是找到一位铁匠给他做弓箭。不久,大蛇化身而成的美女就过来问铁匠一共做了多少支箭。这令人想起熊野的另一则传说,即“一踏鞘”化作一只鸟来,提前数好刑部左卫门有多少弓箭①。赞歧的大蛇头戴吊钟防御勇士的攻击,等勇士射完第八十八支箭后,它便摘下吊钟,打算反击,但没想到勇士还藏着一只“金银掩箭”,勇士就用这支箭射死了大蛇。可见,显然不是只有《产杉传说》中的老奶奶,才有这种以失败告终的策略。不仅如此,比起以上几个故事传说,《产杉传说》中的老奶奶最后只是被短刀砍伤,这难免显得有点不自然且太简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