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有人会说,可能是我国本来就有两种类似的《画中妻子》故事,之后偶然在周防海边被混淆在一起。确实,这是比较常见的现象,对此我不能断然否认。但就故事《画中妻子》和《舞本·乌帽子折》所记录的真野富翁传说而言,两者还存在更多的一致性。《舞本·乌帽子折》中,天皇让真野富翁把独生女献给自己,但富翁却舍不得女儿而当场辞谢,之后天皇又下旨让富翁在一天之内交纳一万石①罂粟籽,交不出来就要献出女儿。正当真野富翁不知所措的时候,妻子对他说:“我在咱家的西北方向盖了个粮仓,每年都会往里面储藏些罂粟籽,现在应该有十万石左右吧。”于是,富翁从粮仓里拿出了一万石罂粟籽送到皇宫,天皇出的难题就这样被解决了。显然,这段情节与神木君所报告的肥前小滨的《龙宫妻子》同出一源。
但肥前小滨的《龙宫妻子》中,领主出难题的情节已经跨入笑话领域了。据说,领主命令男人第二天上交十六斗小鸟,如果做不到就要向领主献出他的妻子。这样无理的要求谁能做到?男人回家唉声叹气,而妻子听了之后却不甚在意,第二天她交给丈夫两只鸽子,说:“一共有两只鸽子,加起来就是十六斗了!(鸽子的日语读音为hato,音同八斗)”男人在领主面前重复了妻子教给他的话,领主哑口无言,又命令他明天带来一个名叫“口□咚咚用衣袖蒙脸,欻呀呀,真受够了”的宝物,如果做不到还是要交出他的妻子。男人回家唉声叹气,而妻子又说:“不用担心,我这就去龙宫把这个宝物带过来!”第二天早晨,妻子果真带回三个盒子,让男人拿到领主那里。男人在领主面前依次打开盒子。第一个盒子里跳出了一位小矮人,他吹笛打鼓,这便是所谓的“□□咚咚”;第二个盒子里飞出一群狂蜂,扑向了在场的所有人,大家都不由得用衣袖蒙起脸;
第三个盒子里又跳出了无数个小矮人,各自拔出刀剑,喊着“欻!呀!哈!”刺向众人。“真受够了!”,大家吓得东逃西窜,领主也匆忙逃跑,但最终还是被砍死了。从此再也没有人出难题为难小两口了。
一般来说,如上情节会作为某些机智人物的逸闻轶事而得以流传,如丰后的吉右卫门。另外,在一些故事中,和尚与小和尚也会进行类似的机智问答。比如,佐佐木君的《老媪夜谭》(第45话)记载,和尚吩咐家丁带来“十六斗鸟”"十里巨鱼”以及"黑金色的米酒”,结果家丁却带回来两只鸽子、两条名叫“gori(音同五里)”的小鱼以及装在葫芦里面的浊酒(最后一种说法不知出处)。今天大家可能会觉得这种打灯谜式的语言游戏太过陈腐,但也许是因为讲述人的叙事能力及时得到了体现,以前的农民还是听得津津有味。正因如此,一些故事人物在庙里冒着生命危险打退妖怪的时候,也会进行类似的问答。后来此类故事逐渐简单化,最终固定为和尚与小和尚的机智问答。或者说,后人从和尚与小和尚的机智问答中得到启发,将出难题的情节应用到严肃的故事传说之中。不管怎样,可以肯定的一点是,直到民间故事由严肃的神圣叙事沦落为轻松的大众娱乐之后,出难题的情节才得到了普及。按照我的理解,这样的情节是民间故事创作最自由的部分,有时讲述人还需要通过新的说法来唤起听众的兴趣,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模糊了民间故事与笑话之间的界线。比如,《老媪夜谭》所收录的《吹笛藤平》中,领主为了夺取主人公的美丽妻子,命令他准备三件宝物,即一千根用灰烬编织的绳子、一个不击打就会响的大鼓以及天上雷神的九颗头颅。而这位妻子则飞上了天,凭借自己的智慧,最后让领主认输。《紫波郡昔话》第95话则说,美丽的妻子原是来自天宫的公主(前面没有公主因找不到羽衣而无法飞回天宫的情节)。与《吹笛藤平》中的妻子一样,当领主出难题难为丈夫的时候,她轻而易举地替丈夫解决了难题。这个故事中,领主首先要主人公献上一千根用灰烬编织的绳子,然后又让他把天宫的雷神带过来。领主以为主人公一定会认输,但天宫可是公主的娘家,于是公主把雷神放在盒子里,送到领主手中。领主悄悄将盒盖打开一条缝,盒子就发出呱嗒呱嗒的声响。领主听得津津有味,于是把盒盖的缝隙开大一点,盒子又发出哐哐闪闪的声音,天上还下起了小雨。最后领主不顾众人阻止,硬把盒盖掀开,结果雷神从盒子里跳了出来,在宫殿里横冲直撞。领主吓得丢魂丧胆,对夫妻俩说:“我以后再也不难为你们了,求求你们快把雷神带走吧!”这下夫妻俩可算松了一口气。可见,虽然这则故事少了关于妻子肖像画的情节,但其他部分还是与九州的《龙宫妻子》极为相似,甚至继承了正史所记载的小子部栖轻传说①的部分内容。诚然,把“两只鸽子”戏说成“十六斗”,这种语言游戏是在民间故事演变成笑话之后才出现的。但领主出难题的情节本身存在于较早的《画中妻子》和真野富翁传说之中,这可以说是古人所热衷的游戏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