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传在周防室津半岛(位于山口县南东)箕山周围的《画中妻子》,也已经变为一种以悲剧收尾的地方传说。这里离寝太郎荒神的古迹不远,《画中妻子》发生这样的演变也不足为奇。这则传说广泛流传于全国,也不断被文人改编,形成了各种版本。但那些生活在箕山山脚的村民传承下来的故事,内容要更简单一些。
从前,用明天皇还是皇太子的时候,发现庭院松树枝上悬挂着一只不知从何处飘来的风筝。摘下后发现上面是一幅美人像。皇太子为其美貌所倾倒,立刻派人寻找,终于在丰后国找到了画中美女。原来她是满能富翁家的独生女,皇太子要娶她为妻,但富翁夫妇却不肯献上女儿。皇太子内心百般思念,于是扮作贫民并改名为草药三藏,千里迢迢来到丰后国,历经种种困难,最终与富翁家的女儿结为夫妻。他们一起返回京都,但路过箕山山脚一个名叫“大甾濑户”,又称“小鸣户”的险滩时,妻子被龙神缠身,两个人乘坐的小船也被打翻了。两人好不容易游到岸上,不一会儿妻子就去世了。为了吊慰妻子的灵魂,皇太子在箕山上建了一座寺庙,以妻子的名字命名为“般若寺”。当地人还传说,妻子死后,皇太子按照妻子的遗愿,将其埋葬于箕山山顶,这就是今天的“磐若姬冢”,后来用明天皇的陵墓也被迁到此地(同上,井上弘氏报告)。
据文献记载,丰后国的满能富翁又称真野富翁,原来是另一位懒太郎,即烧炭小五郎发迹后的名称。关于烧炭小五郎成为真野富翁的经过,九州以西的周防人都很熟悉,以周防般若寺的缘起传说为首,至今流传着多种版本。其中有一些经过后人的改编,多了一些非常夸张的内容。有趣的是,周防人讲述的真野富翁传说与九州人讲述的内容基本一致,甚至连那些夸张的内容都不例外。比如,流传在丰后一带的《真野富翁一代记》几乎变成了战争故事,而周防人还在讲述与《真野富翁一代记》内容差不多的真野富翁传说,故事里面有百济国的军师,也有“海盗袭击维舟”的情节,只不过周防人在传说的结尾处,增加了一段磐若姬的悲剧。说起磐若姬,她的名字大概是从周防般若寺衍生而来的,最初出自周防人口中。最近有人在丰后出版的《烧炭小五郎传记》①一书中也采用了这个名字。关于这种海峡两岸之间的一致现象,我们可以根据山路氏的迁居来给出较合理的解释。直到近代,自称是烧炭小五郎后裔的人们都居住在丰后的海边,他们改姓“草药”,靠家传的烧炭技术来谋生。而在周防地区,也有一个显赫一时的世家叫草药氏,他们称周防草药氏是海峡对岸丰后国草药氏的分支。至于周防草药氏与箕山般若寺乃至箕山周围的讲述人之间有何关系,我还没有弄清楚,周防的草药氏只是肯定地说,真野富翁传说是从九州传到周防,又从周防传到本州各地。
如今,草药氏居住在丰后、周防两地,都保持着一定的规模。我个人认为草药氏的祖先是过去传播民间叙事的比丘尼或盲人乐师,但草药氏的后裔们一定不会接受我这样的推测。但不可否认的一点是,“草药”这个姓氏源自天皇微服私访民间的传说,即所谓的“山路吹奏草药笛”传说①,他们家的祖先曾经非常相信这个传说的真实性。由此看来,草茹氏的祖先未必就是保存和传播故事的职业艺人,但他们至少是热衷于推动《烧炭小五郎》向地方传说演变的听众。在历史上,确实有一批人从九州迁居到山口县东部的海边,且不论他们是否就叫草药氏,如今那里的很多人都知道丰后烧炭小五郎发迹,成为真野富翁的传说这一事实。最后我们要思考的问题就是,以真野富翁传说为基础的磐若姬传说,包含了《画中妻子》的情节,这是不是九州移民在周防定居之后,他们的真野富翁传说和当地流传的《画中妻子》发生融合的结果?还是说,《画中妻子》本身就是九州移民从故乡带过来的?在我看来,前面引用的两则九州的传说,似乎印证了后一种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