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天上掉馅饼(1 / 1)

《画中妻子》的其他版本还流传于九州地区。据说,在丰前国筑上郡(现福冈县筑上郡)等地,人们把那位幸福的女婿称为“enbu”,当地还有“enbu得福”这样一句俗话(《乡土研究》第3卷,第9号)。所谓“enbu”大概与日本中部地区的方言“enba”一样,意为偶然或不可预测,“enbu得福”则指“天上掉馅饼”。因为现在的人们已经不知道古日语中方言的含义,所以把“enbu”理解成了主人公的名字。

从前有个名叫enbu的贫农。他人品好,也能干,某一富翁家女儿自愿下嫁给他。enbu很爱妻子,不愿分离片刻,从结婚的那天起就不去干活了。他的父亲很担心,于是请一位著名画师画了一幅儿媳妇的肖像画,让儿子随身携带。enbu很开心地将这幅肖像画挂在田埂上,一边耕地一边欣赏妻子的美貌。某日,外面忽然刮起大风,这幅画被卷上天,最终落到了王宫庭院。这时,国王刚好在寻找美女,看到画后便立刻派人去全国寻人,最终他们找到了enbu的妻子,强行把她带回王都。妻子离开后,enbu因太过思念而来到王都,但王宫的侍卫拦下了他,怎么也不肯让他进去。后来enbu得知王宫有一种习俗,每年的端午节,国王都要在王宫里亲自选购些菖蒲,那一天会来很多卖菖蒲小贩,但只有排在前三位的小贩才能入宫。端午节当天,天还没亮,enbu就扮成卖菖蒲的小贩,在王宫门前排队。后来他成功进入王宫,来到了国王和王妃面前。王妃入宫后从未笑过一次,但她看到这位小贩就突然笑了起来。国王看了高兴极了,为了再看一眼王妃的笑容,他第二天又叫来这位小贩,并和他互换衣服,打扮成小贩,在庭院里吆喝着卖菖蒲。不久,一个毫不知情的侍卫过来,把国王当成小贩赶出了门外。就这样,enbu意外地成为国王,与他挚爱的妻子在城堡之中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与东北地区的前两个版本不同,这个版本在用词上保留了国外的色彩,讲述人似乎想表明,这是从国外翻译过来的外国故事。而唯一的例外是“菖蒲小贩”。在我国的民间故事中,有些女人会用菖蒲水沐浴来堕掉蛇郎的孩子,也有些放牛娃藏身于菖蒲丛中躲过山中女妖,他们的故事往往变成了解释菖蒲为什么是吉祥的,过端午节为什么要用菖蒲辟邪的起源传说,说不定这个enbu的故事曾经也是如此。这些暂且不论,我们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前面介绍的三种《画中妻子》的故事同出一源,这意味着我国的民间故事确实是随着人的移动而传播,甚至由此经历了一次南北长达数百里的漫长旅途。

根据神木敏君的报告(见《旅与传说》第3卷,第5号),在肥前国南高来郡(现长崎县岛原半岛一带)也有一个版本。有趣的是,这个版本的开头部分又与《鼻涕鬼大人》结合起来。这里不再引用全文,只是简单介绍一下主要内容:

从前有个穷人,某年除夕,他在街上卖交趾木和凤尾草,却一个都没卖出去,他一气之下把这些全部扔进海里,之后便回家了。第二天龙宫派来使者,邀请穷人到龙宫做客,结果穷人把美丽的龙女娶回家了。因为妻子长得太美,穷人不愿离开她,但又不能一直呆在家里,于是请画师给妻子画了一幅肖像画。他用开岔竹竿插上这幅画,再把竹竿插在附近的田埂上,用锄头挖一下地,就看一眼画中妻子。有一天,大风忽起,把这幅画吹到了领主的庭院里。

之后的内容就与其他《画中妻子》的版本完全不同了。领主提出种种难题于穷人,威胁他万一解决不了的话,就要把妻子献给领主。但每一道难题都被妻子以聪明才智破解了。领主难不倒穷人,穷人和妻子就永远地幸福生活在一起了。

最初我要了解的问题是,庄内黑川村的《瓜子姬》为什么会与看似来自国外的《画中妻子》联系在一起?但在得到答案之前,我又意外地发现,《画中妻子》的部分版本以卖栗子或者卖菖蒲的小贩为主人公,这些版本都是由不同类型的故事组合而成的。如上版本还与“领主出难题”型故事相结合,而从古文献中的记录来看,“领主出难题”型故事在我国的历史传统,比《画中妻子》更悠久,关于这一点我稍后再谈。前面我给大家介绍了《瓜子姬》《羽衣传说》以及“领主出难题”型故事的三种版本,古时候这三种故事分布在我国南北的不同地方。不难想象,“穷苦农夫和领主互换衣服导致彼此地位颠倒”,这样的哲学观在传入我国之后,赋予了这些传统故事新的活力,使之重新在全国传播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