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还有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但我怕读者批评我在小问题上过于斤斤计较,所以最后只指出《瓜子姬》和《桃太郎》之间的另一个相似点。关于天邪鬼,或者说山中女妖原形毕露的原因,十一则故事说法不一。有些说法实在是出人意料,如山中女妖吃了瓜子姬之后,把她的脸皮贴在自己的脸上来冒充她,老两口发现瓜子姬脸上沾了血,就想帮她洗干净,结果贴好的脸皮脱落下来,山中女妖现出原形(三、五、七)。也有更幽默一点的说法,如瓜子姬平时织布的时候,织布机会发出有节奏的声音,而在换人后织布机发出怪声,老两口忍不住从门缝里偷看里面的情况,结果看到假瓜子姬身后拖着天邪鬼的尾巴,于是用斧头砍死了天邪鬼,为瓜子姬报仇(一)。尽管没有统一的说法,但只要细心一点,就能发现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比如,出云的版本(十)谈到,老两口让天邪鬼扮成的假瓜子姬上轿去参拜守护神,而被绑在柿子树上的瓜子姬哭喊道:“哟哟!只有天邪鬼一个人上轿,哟哟!”人们听了之后才得知事情的真相,于是把天邪鬼的头砍了下来。我们在前面引用了石见的版本,其中,花轿路过柿木谷时,被绑在柿子树上的瓜子姬哭喊道:
本该是我来上轿,但上轿的却是天邪鬼,噼噜噜噜噜!
“噼噜噜噜噜”,显然是老鹰的叫声①。瓜子姬突然模仿老鹰的叫声,多少有点令人奇怪。再看陆中上闭伊郡的版本(四),当老两口让假公主骑上马,正准备送她出嫁时,有一只鸟停在门口的树上,叫道:
没让瓜子姬子骑上马,却让山中女妖骑上了马,呱,呱!
又有一只乌鸦在院子里,叫道:
去看看糠屋②角落,嘎嘎咯!
老两口匆忙跑进糠屋里,原来瓜子姬的骨头就吊挂在那里。《远野物语》中与之最接近的版本中则说,是家里养的鸡告诉父母真相的。
没让织子姬子骑上马,却让山母骑上了马,嘎嘎咯!
父母听了之后,立刻把山中女妖从马鞍上拽下来杀死了。因为人类不了解神秘力量,很难察觉到生命危机迫在眉睫,所以平时要细心留意伟大灵魂通过种种形式,传达的宝贵教导,这便是古人早在动物报恩型故事尚未形成之前就已总结出来的教训。由于鸡、狗等动物与人类日常生活关系密切,因此古人相信它们会给人亲切的暗示。但随着时代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无法想象一只野鸟的叫声里,竟然蕴含着神与人之间的交流关系,于是石见的版本就只保留了一个毫无意义的老鹰叫声。在陆中胆泽郡的版本(六)中,当父母让假瓜子姬上轿,正要送她嫁到城里的时候,路边的麻雀唱了一首歌:
瓜子姬的花轿,
是天邪鬼坐上了!
是天邪鬼坐上了!
但送嫁的队伍中却无人听懂麻雀唱了什么,继续匆匆地赶路。而同郡的另一个版本(五)讲到,现出原形的天邪鬼飞奔到井口架上,亲自唱道:
瓜子姬的花轿,是天邪鬼坐上了!抢了瓜子姬的位置!
唱完,天邪鬼便飞到天上,不见了踪影。只看现有版本,这些鸟类在重要程度上与《桃太郎》的狗、猴子和雉鸡有着天壤之别。但我认为古时候《瓜子姬》和《桃太郎》在动物的帮助这一情节上更加相似,亦即在《瓜子姬》的原始版本中,人们因鸟叫声而察觉到圣神祭奠中的潜在危机,而《桃太郎》的讲述人在“用黄米面团子结下契约”这个情节形成以前,根据某种需要,特意提到了动物的援助。《紫波郡昔话》所收录的版本这样说道,某日桃太郎收到一封信,信里写着:想把公主救出地狱,就拿黄米面团子过来。这时,一只鸟充当了信使的角色。桃太郎带来的黄米面团子,不是给了动物帮手,就是用来让鬼醉倒。而这只鸟就像是神的使者一样,帮助主人公,却没有要求任何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