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瓜子姬的敌人(1 / 1)

事实上,在我国原始宗教时期,人们普遍认为织出神衣的女子要献身于神,最终成为神的妻子。古老的故事版本对老两口出门不在家的理由加以解释,以此说明瓜子姬快要织完布了。陆中的六个版本中,有四个版本(一、二、三、七)说老两口和平时一样进山干活了,而上闭伊郡的版本(四)则说邻家富翁向瓜子姬求婚,老两口特意进城去买嫁妆。胆泽郡的两个版本(五、六)只说老两口是去城里买东西了,但其中一个版本也谈到了娶亲一事,即老两口从城里买来好看的衣服,把假公主打扮得漂漂亮亮的,送她上轿出嫁了。同样的情节片段也见于石见的版本,讲述人还是没有解释老两口没在家的理由,他们回家后只是说要让公主嫁人,就让她上轿前往柿子谷。邻国出云松江的版本(十)则说,老两口是为了让公主参拜守护神,才到城里叫来抬轿人。从表面上看,这些细节并没有什么意义,但这些细节能如此相似绝不是偶然。尽管我还不知道其中蕴含的意思,但过去《瓜子姬》的讲述人一定会谈到“准备花轿”这一情节,而这个片段似乎就体现了一位织女参加祭神仪式的具体过程。

瓜子姬的敌人就是在这个最重要的时刻出现的,他甚至要从根本上推翻、摧毁瓜子姬的事业。凡是知道“神衣祭”①对社会安定有何等重要意义的人,听完这则故事后都会像听了战争故事一样,为瓜子姬捏一把汗。因此,最初《瓜子姬》完全有可能派生出了与《八岛》②《高馆》③相匹敌的种种细节。然而,从现有资料来看,《瓜子姬》似乎没有发生太复杂的地方变异,前面列举的十一个版本,都提到有人闯入织殿里打扰公主并冒充公主骗人,但最终被人识破,一败涂地。更有趣的是,就像《狼和七只小羊》《小红帽》等著名的西方故事一样,《瓜子姬》的故事也包含了“变声骗人开门”的情节。

这种跨国一致性,意味着《瓜子姬》在叙述技巧上曾经受到国外故事影响,我们可以以此来证明《瓜子姬》历史悠久。至于此类故事本身是否属于外来故事,则是另一个问题,对此我们必须专做论著,慎重验证,因为没有人会相信,如此古老的《瓜子姬》仅仅是从“骗人开门”这个情节中派生而来的。

对于日本的民间故事《瓜子姬》,我们最关注的就是瓜子姬的敌人名叫天邪鬼这一点。其他众多民间叙事可以说明,天邪鬼从来都是想要妨碍神的计划的角色,而且一般是“注定战败的敌人”。仅凭现有的文字资料,我们难以判断这个天邪鬼是神话中天探女①的原型,还是继承了她名字的鬼怪,但随着搜集工作的推进,应该可以了解我们的祖先对此的看法。关于天邪鬼,有些同行努力从学术的角度给出定义,但他们这样做太危险了,因此我一定要阻止。要想了解天邪鬼,搜集口述资料和进行比较研究是唯一的途径。如今我们开始逐渐明白,天邪鬼似乎就是随处可见的魔鬼。他心眼儿坏,总是违抗神的旨意,却没有能力与神为敌,作为“注定战败的敌人”,具备了可憎又滑稽的属性。天邪鬼并不是产生自善神和恶神的二元对立之中,而是为了让听众更深刻地理解神的正确性和最后的胜利而设定的对立者,正如《开花翁》的邻家老头一样。在远古时代,巫女扮成神来解释神的光辉,当时就已经存在扮演天邪鬼的配角,时间长了,天邪鬼在古人的感性世界中逐渐形成了实体。在各地神社保管的古老记录中,神的成就往往意味着征服,神的敌人一般被称为鬼,最后都会侍奉此神。也就是说,正如古时候火阑降命①所承诺的那样,古人要以演剧的形式向民众展示,鬼是屈服于神的。正是出于同样的原因,庚申神才会用力踩住天邪鬼。可以说,天邪鬼就是为了详细描述瓜子姬的苦心经营,人们特意创造出来的名字。

我们搜集到的十一个版本中,奥州的三个版本(二、三、四)称天邪鬼为山母,另一个版本(七)又称之为山中女妖。而同属陆中的和贺、胆泽的三个版本(一、五、六)与石见的版本一样,称瓜子姬的敌人为天邪鬼。其中信州下水内的版本讲述了如下情节片段。

瓜子姬渐渐长大,成了织布能手,每天从早到晚都在织布。有一个名叫天邪鬼的女孩住在瓜子姬家的后街上。天邪鬼心眼坏,某日趁老两口不在家欺骗瓜子姬开门,又把瓜子姬带到客厅附近的梨树旁。天邪鬼让瓜子姬穿上自己的脏衣服之后,将她绑在梨树上,自己则穿上了瓜子姬的美丽衣裳。

奇怪的是,只有《日本全国国民童话》收录的日向的版本,称瓜子姬的敌人为“村里人人厌恶的、名叫无理助的男人”,而且这位无理助是从梨树上掉下来摔死的。尽管我还没有跟编者石井研堂确认究竟,但我想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变化,恐怕是因为石井氏收录时,这则故事已经脱胎换骨了,或者是他自己特意给天邪鬼起了具体的名字。遗憾的是,松村氏把这种没有典型意义的说法当作日本民间故事的代表,收录在《日本童话集》之中。显然,仅凭这个版本,我们还是无法追溯《瓜子姬》的历史渊源。相比之下,有些版本,把天邪鬼说成山中女妖,这种变化就非常自然,具有更多的参考价值。在近世的民间信仰中,天邪鬼与山中女妖一样都是居住在深山中的魔女,与所谓的山神同属一类。我们已经掌握了天邪鬼和山中女妖混淆的原因。对于人们在山中说话产生的回声,孩子们认为是无形的怪物搞的鬼,有的地方称之为山中女妖,有的地方则称为天邪鬼。其中称回声为天邪鬼的说法应该更古老一些,因为天邪鬼爱模仿他人的声音,并故意和别人唱反调。不管怎样,后来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在山中生活的魔鬼都有天邪鬼一样的怪癖。妖怪本就是空想的产物,将其分门别类可不是简单的工作,但一般而言,山中女妖通常是强大的侵害者,而妨碍、模仿是天邪鬼最擅长的。《瓜子姬》的十一个版本中,有的说敌人杀死瓜子姬后把她吃掉了,有的说敌人绑住瓜子姬把她藏起来了。但无论是哪一种版本,都会讲到敌人穿上了瓜子姬的衣服,冒充她欺骗老两口,但最终却以失败告终。与此同时,这些版本都特别注重描述一个情节,即敌人接二连三地提出要求,让秉性温顺的瓜子姬备受折磨。以上都是可以证明瓜子姬最初的敌人为天邪鬼的有力证据。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天邪鬼就变成了山中女妖,这主要是因为新时代的听众更容易接受山中女妖,同时也意味着有关天邪鬼的民间叙事已经变得零散。出于同样的理由,信州下水内郡的版本,也把天邪鬼当成是“一个住在后街上的女孩”的名字。如今在日本东部,天邪鬼不过是用来骂女孩子的脏话而已,除此之外已经无人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