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天赐之子显灵(1 / 1)

包括《瓜子姬》在内的所有民间故事,其古老信仰都在童话化的过程中逐渐衰退。说得更具体一些,就是在童话中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怎么可能?”这种出乎意料的非现实性会让人笑逐颜开,而在更古老的时代里,古人对奇迹没有丝毫疑心,民间故事中发生的一切都处在可预料的范围之内。也就是说,古人深信只有采用特定方法的人或者只有具备特定条件的人,才能遇到神秘事件,民间故事的产生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解释。只不过,随着信仰的衰退,讲述人逐渐把故事的重点移到奇迹之外。然而,无论信仰再怎么衰退,只要它曾经存在过,就一定会留下痕迹。比如,某女被蛇缠身而生子的故事,按理说人类是不希望发生这种事的,后来应该对此类故事感到厌恶。但直到今天,人们对此仍然津津乐道,甚至说某个女人长得很美,出身于世家,而且事先在她周围出现了种种神奇的前兆。《瓜子姬》和《桃太郎》也一样,如今这些童话讲述的是让孩子们睁大眼睛的神奇事件,但“很可能是如此”这种古老思维的碎片依然残留其中。在故事中,老两口一辈子积善行德,多年来承受着无子的痛苦,某日他们捡到一个孩子并接到家中抚养,这些大概都是此类故事最原始的必备因素。

关于以上开头部分,有些版本讲得和石见的版本一样简单,只说老两口得到孩子很高兴,好好抚养她。但和贺郡(一)、日向(九)等地的传说都谈到,老夫妇膝下无子,正好想养个孩子,所以将孩子视若珍宝。同样的片段在童话《桃太郎》中,几乎变成了一个不受重视的插曲。有些人可能会认为,这个开头部分不过是为了增加偶然事件的神秘性,没有什么特别的含义。但这个开头部分写到,老奶奶朝着上游念叨“再漂一个来”后,果真有一个瓜漂了过来,这无疑反映了许愿和应验的关系。石见的老奶奶自己在河边尝了瓜,这和其他版本中把瓜拿回家和老爷爷分着吃的老奶奶比起来,难免显得少点人情味,也不太现实,但讲述人是基于某种不为人知的理由,才让老奶奶念道“再漂一个来”。说不定,过去这个情节被重复讲述了好几次,以至于听众渴望听到下一个情节。后来这种叙事方式逐渐形成相对完整的形式,于是出现了以“三局为定”或“确认两次”为特点的叙事模式,就像出云的佐陀大神神话①一样。

再看中世以后的高僧传说,往往也提到了天赐之子。有的说是神托梦告知神童降生,有的甚至说是神佛显灵赐予一个非凡的神童,在这一点上与《一寸法师》系列的民间故事十分接近。事实上,像桃太郎那样取得伟大成就的人,怎么会恰好出生在没有孩子的老夫妇家里?这在古人眼中是不可能的,正因如此,故事中才有了老

奶奶因念咒而得到第二只桃子的说法。这个说法除了出现在石见的版本中,还见于离石见甚远的陆中(二)和日向(九)的版本之中,这绝不是偶然的。更进一步地讲,老奶奶只是为了“洗衣服”才到河边,这说不定是民间故事转为童话之后才产生的说法。与《瓜子姬》一样流传范围很广的“不放屁的女人种菜”①型故事中,琉球久高岛(现冲绳县南城市久高岛)的版本称女人种的是“黄金瓜”,据说女人和国王结婚生下的孩子每天早晨都会沐浴净身,并在岛东的海滨祈祷,这只黄金瓜才被海浪冲了上来。尽管故事形态完全不同,但此类故事也与加贺国佐陀大神神话同属一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