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从未使用过“虚假意识”这个概念,而是从“为了阶级利益而掩盖矛盾”的视角出发将意识形态歪曲具体化了,因此不能简单地将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等同为一种虚假意识论。无论如何,马克思所坚持的是一种否定性意识形态概念,这也一直是有关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争论以及有关马克思对意识形态概念的理论贡献讨论中的核心论题。对于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当代的两种阐释趋势也同样围绕着这一主题展开,尽管他们最终得到的是截然相反的结论:塞林格力图证明马克思把意识形态等同于虚假意识,并因此认为马克思的理解是教条主义的;麦卡尼则相反,努力揭示马克思不仅没有把意识形态等同为虚假意识,而且也甚至没有在否定的意义上使用过意识形态概念,由此,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是一种认识论上的中性概念。我拟揭示的则是,这两种理解都是错误的,因为他们都没有在马克思的著述中找到有力的证据支撑。
塞林格意识到了马克思并没有使用“虚假意识”这一表述形式,但对于塞林格来说,这无关紧要,因为马克思使用了其他类似的术语如“不正确”、“不真实”和“虚幻”等。而且,塞林格也承认马克思没有系统地论述意识形态问题,也没有提供十分清晰的意识形态概念定义。无论如何,他确信,在马克思、恩格斯那里,意识形态是“被歪曲的思想,因为所有具有社会相关性的思想都离不开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条件”[1],或换一种表述方式,“思想对经济和社会条件的依赖性影响了思想的真理成分”[2]。塞林格似乎并没有意识到他无意间误把曼海姆的意识形态观和关系论(relationism)[3]当成了马克思的了。马克思从不认为所有的思想都因其社会决定性而是扭曲的,也从不会主张这样的事。当然,如果有人证明马克思无辜地陷入了这样一种明显的矛盾之中,那不可避免的后果就是得出结论说马克思的思想是一种教条,因为一方面它强调了知识的普遍的不可靠性;另一方面它又武断地将自身从某种普遍的不可靠性中排除了出去。这就是塞林格力图要展示的。但他为此所提供的依据却难以立足,经不起推敲。
塞林格自己意识到马克思在一些不多的场合也反对将观念一般和意识形态的歪曲等同视之,他不仅把自己的理论排除在意识形态之外,也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成就大加褒奖。可惜塞林格并没有因此得出结论说马克思没有把所有的思想都当成是歪曲的意识形态,他反而说:“(马克思、恩格斯)偶尔给予古典经济学的表扬无关紧要,但却可以补充证明他们脱离了一种教条主义的立场。”[4]于是,塞林格就接受了这样一个事实,即马克思的著述中的某些陈述似乎并不支持把所有的观点都等同于意识形态的论断。但因为这些陈述都不具有系统性和连贯性,因此依然代表的是一种教条。基本线索是这样的,在马克思那里,意识形态概念是模糊的(我也承认的一个事实),而且相关的陈述之间也缺乏一致性,因此,塞林格得出结论说,马克思最原本的意识形态观是教条的,因为它认为“比资本主义灭亡还要具有绝对优先性的整个思想上层建筑,因其本身所固有的虚假性而是意识形态的”[5]。
塞林格是如何推导出这一结论的?又如何推导出在马克思那里思想对于社会存在的依赖性是导致其具有歪曲性的根源?他从《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引用了几段话,特别是这段话,即“如果在全部意识形态中(If in all ideology)人们和他们的关系就像在照相机中一样是倒现着的,那末这种现象也是从人们生活的历史过程中产生的,正如物象在眼网膜上的倒影是直接从人们生活的物理过程中产生的一样”[6]。很显然,这段话的英文版并不能支持塞林格的观点,因为它仅指的是意识形态的社会决定性,而并不意指所有的思想都是歪曲的。但塞林格却提出了一种不同的翻译,即将“如果在全部意识形态中(If in all ideology)”翻译成“如果在整个意识形态中(If in the whole ideology)”,但这似乎还不能充分涵盖他想要说的,他于是以加括号的形式添加了自己的一句话——“全部思想(the entirety of ideas)”[7]——这样就没有人能怀疑马克思将意识形态等同于所有思想了。
看来,塞林格显然是在迫使文本说话,而且是说一些在上下文中绝非不证自明的话。即便人们接受了他的翻译即“如果在整个意识形态中(If in the whole ideology)”,这个短语本身也并不意味着马克思在说这句话的时候脑子里所想的是所有的思想。相反,如麦卡尼所指出的,在原文“in der ganzen Ideology”中使用的是带有一个形容词的定冠词,这有可能“所指涉的正是某种具体的意识形态”[8]。我也未必就同意后一种阐释,但至少它揭示出了塞林格自信满满的阐释实际上基础并不牢靠。直接将“整个意识形态(the whole ideology)”等同为“全部思想(the entirety of ideas)”的做法,只能揭示出塞林格的分析是有其前提性假设的,并将这一预设视为是马克思本人的真实意思。换言之,他武断地(而且没有正当理由地)提出了尚有待论证的假说,并将之直接视为结论性主张。
有必要承认的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同一文本中的相关论述使得上述这段话理解起来甚是模糊。在没有任何预警或澄清的情况下,他们就从一般决定原则(即“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转到了意识形态的具体决定原则,即“如果在全部的意识形态中……”这可能会导致理解上的混乱。但却绝非意味着一定在意识形态和意识之间划上了等号。如果马克思、恩格斯能更加清晰地在意识的社会决定性与意识形态的具体社会决定性之间进行界分,那固然好。但至少他们从未将意识和意识形态当作可互相替代或交换的术语来使用,我们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可清楚地发现这一点。此外,不得不承认的是,意识形态和意识之间的区分并非就是绝对的,尽管不能将它们等同视之。意识形态当然是社会意识的一部分,也和其他社会意识形式一样都具有社会决定性。这一事实本身就使得对它们之间的差异进行理解与阐释的任务变得十分艰巨。
不能将意识形态视为社会意识的一个独特领域,也影响了塞林格的第二个论点,即他提出马克思认为自从有了脑体分工,就出现了“意识才能真实地这样想象:它是同对现存实践的意识不同的某种其他的东西”[9],因此马克思在“逻辑上是承认这一点的,即共产主义社会来临之前,意识与现实之间的冲突是必然的和注定的”[10]。实际上,马克思没有说过类似的话,而只是说意识能够(can)——这既非必然也非在全部情况下都如此——表现出某种彻底的自主性。马克思也是在这一意义上论及那些具体的意识形式的,如“纯粹”的理论、神学、哲学、伦理等。甚至可以认为,与其说马克思主要关注的是控告整个的哲学和伦理学等,毋宁说他是要创建“纯粹”理论和哲学等。同样在这里,塞林格把观念形态的具体意识形式(如神学)误解成一个社会的全部思想。
塞林格继而认为,在马克思其他著述中也可得到依据证实:在马克思看来思想都是扭曲的。但他提供的证据却毫无新意,例如,塞林格提到了《共产党宣言》,并指出:“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的意识将和阶级一起消失。这只能说明共产主义之前的各种意识形式都是‘虚假’的。”[11]这是一种不合理的推论,且只能使先前就已作出的关于意识形态等于全部的意识形式的结论得到进一步确认。但这正是塞林格在这里打算要做的,他又一次在没有提供论证之前就把论断先提了出来并当作论据使用。他还引用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有关段落,即马克思提到经济关系代理人不同于“和这种关系的内在的、本质的、但是隐蔽着的基本内容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概念大不相同的,并且事实上是颠倒的和相反的”[12]。很明显,马克思在这里区分了两种不同的意识形式,一个是意识形态的而另一个则是非意识形态的,看来塞林格必须转换其论断的基础了。现在的问题是,“与本质相符合的观念”“在马克思的‘真正实证的科学’那里”是“可以获得的”,这就是说,马克思武断地把自己的理论排除在普遍的扭曲之外,这类似于马克思在1859年“序言”中所提出的观点——在那里,马克思在科学与意识形态之间建立起一种对立关系。
很奇怪,塞林格不是把马克思的这些论述视为马克思在科学与意识形态之间进行区分的证据,反而用它们来证明马克思是教条的和武断的。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两个地方马克思都没有具体而直接地论及他自己是科学的,而且他在其他地方还承认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在某种程度上却实现了对“本质”的正确理解。但即便他认为自己是不同于意识形态的科学,为什么这就一定意味着他是教条的和武断的呢?难道是他没有为自己的立场提供论证理由吗?如果这就是教条和武断,那么塞林格岂不犯了同样的错误?最终塞林格对马克思的指责,不过就是要证明马克思在意识形态和其他意识形式之间所作的区分是难以为继和武断的,但他的这一指责本身却是武断的和难以成立的。[13]因为他不仅没能提供有力的证据支持他对马克思意识形态观的阐释,也没能有力地反驳别人对他的同样指责。
[1] M.Seliger,The Marxist Conception of Ideology,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Cambridge,1977,p.26.I have changed past tense into present tense.
[2] Ibid.,p.19.
[3] 有关“关系论”(relationism)详细分析以及曼海姆的意识形态概念,请参见Larrain,The Concept of Ideology,ch.4。
[4] Seliger,The Marxist Conception of Ideology,p.28.
[5] Seliger,The Marxist Conception of Ideology,p.142.
[6] Marx and Engels,The German Ideology,p.47。也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3卷,29~30页。
[7] Seliger,The Marxist Conception of Ideology,p.32.
[8] McCarney,The Real World of Ideology,p.86.
[9] Marx and Engels,The German Ideology,p.52。也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3卷,35页。
[10] Seliger,The Marxist Conception of Ideology,p.33.
[11] Ibid.,p.36.
[12] Marx,Capital,vol.1,p.209。也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25卷,233页。
[13] Seliger,The Marxist Conception of Ideology,p.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