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影院里播放的视频和在家里播放的视频,播放环境一变,其实压根就是两个物种。
有一种说法很流行,说“电影已死”。这可不是一件小事。最近几年,大量资本投入到电影行业,而且很多年轻人还有一个电影梦。电影业如果真的不行了,牵扯到很多人的未来。
为什么会有这种言论呢?首先,大家的时间越来越宝贵。去看一场电影,连来带去三个小时,万一看了一部烂片,时间成本就非常高了;第二,家里电视越做越大,甚至家庭投影也开始普及,观影体验已经不亚于电影院;第三,最近几年,优质的电视剧层出不穷,它们是不是可以替代电影呢?
我们先不去谈电影是不是真的危险了,我们要反问一个问题,电影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它的独特性到底在哪儿?它和在家里看的电视剧到底有没有区别?
这个边界其实很模糊。有人说,电影都是大场面、大制作,但是现在电视剧的制作也不小啊,比如美剧《权力的游戏》,单集成本达到了1000万美元;有人说,电影是用胶片拍的,电视剧是用数字摄影机拍的。但是现在的电影也经常用数字摄影机,而且画面效果和胶片几乎没区别。
那电影和电视剧的界限是不是越来越模糊了?电影是不是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最近,我读到了一篇文章,是一位美国的电影制片人麦克莱安写的,里面的观点让人豁然开朗,看完之后我才明白,电影和电视剧真的是完全不同的物种。
先从一个事件开始说起,就是上一次的美国编剧大罢工,从2007年11月5号到2008年2月12号,持续了整整一百天。一万两千名编剧放下手头的写作,上街示威游行,要求提高自己的待遇。好莱坞的工会很厉害,在罢工期间假如发现有哪个编剧偷偷写剧本,就立马把他踢出编剧协会。
这次罢工严重到给美国娱乐界造成的直接损失就超过20亿美元,还不算一些周边的广告收入。但是这次罢工对电影和电视剧产业的冲击是不一样的。编剧罢工,对电影的影响顶多是推迟拍摄,但对电视剧的打击几乎是致命的。
2008年的好莱坞电影似乎还不错,但美剧就扛不住了。当时热播的《实习医生格蕾》《迷失》《绝望的主妇》《24小时》等,不是缩短集数就是草草收尾,甚至干脆停播。因为美剧是边拍边播的,整个机制运转的核心就是编剧。
按照文章作者麦克莱恩的说法,这是因为电视是一种以对话为导向的媒介,所以在电视创作中编剧为王。电视剧往往都是话痨,讲故事主要靠说,要是没了编剧写的台词,故事根本就没法往下讲。
这也正是电视剧区别于电影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叫作编剧中心制,所有人都要围着剧本转,编剧怎么写就怎么拍。
但是在电影里,情况就不一样了,因为影像传达的信息和对话一样多,甚至更多。电视剧中可以有片刻的沉默,但长时间的沉默是绝对不行的。同样,过于深奥或者意思模棱两可的对话在电视剧中也不行。换句话说,对于电视剧来说,剧本就是最终产品的蓝图。
而对电影来说,剧本只是一个起点,创作需要超越剧本,才能使之成为电影。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电影是靠视觉而不是台词来讲故事的。
比如《辛德勒的名单》,这是一部有名的黑白电影。但是男主角在纳粹屠城的时候,却在街上看到了一个穿红色衣服的犹太小女孩,这是影片中唯一的色彩。小女孩独自一个人走在大街上,周围是纳粹正在逮捕和射杀犹太人。男主角的视线一直盯着这个小女孩,整个过程持续了整整两分半钟,背景音乐是一首温和的犹太童谣。
重点是,这段表达里没有一句台词,完全靠画面和音乐就把男主角感受到的冲击都交代出来了。尤其在电影院里,在立体环绕声中,童谣的吟唱声是非常具有戏剧性和空间穿透力的,再加上巨大的宽银幕,让这一点点红色变得更加突出。
反过来说,在电视剧里要是连续两分半钟没有台词,是不可想象的。这种不使用对话而使用视觉讲故事的方法,就是我们所说的“电影语言”,它只属于电影。
而电视主要都是中小尺寸的画幅,很难使用复杂的地点和景观。有一类电视剧叫情景剧,像《生活大爆炸》《老友记》《我爱我家》,只在室内拍摄,根本不需要拍摄外景。
所以,电视剧的关键是讲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但电影的关键是怎么讲故事。一旦剧情的多寡不再影响故事体验,才是真正的电影叙事,这种叙事在电视上是绝对看不到的。
第二个大的区别,就是电视剧经常用设置悬念的手法来吸引观众看下去。电视剧的情节不能非常简单或者平铺直叙,为了吸引观众连续观看,必须设置好情节点,而且要有很多逆转。通常电视剧会有多条情节发展的线索,不断给观众新鲜感。
但是电影就相对简单多了,比如《大白鲨》,故事其实就四个字“鲨鱼吃人”。“情节极简”,也正是电影区别于电视剧的重要一点。
这也决定了电影的中心,肯定不是编剧。那么是导演吗?也不一定。导演是从艺术的角度去创作电影,但是每部电影都是一件独立的商业产品,是要卖钱的。因此就需要一个既懂创作、能把握内容,又懂商业、能控制预算,还要懂发行、能把电影卖出去的人来对整部电影负责。这个人就是制片人或者监制,他们才是电影制作的核心。
了解了上面两点,你就知道,电影和电视剧看起来都是声画艺术,但是它们本质上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艺术门类。
电影产业的巅峰时期可能已经过去,但是断言“电影已死”就有点太武断了。人类表达自己感受的那些艺术形式一旦创立,就会在人类精神世界里占有一个独特的位置。所有艺术形式都有可能衰落,但是从来没有一样真正死去。那凭什么说电影会死?
聊这个话题,其实可以引申到传播学先驱麦克卢汉的一句名言:媒介即信息。有什么样的媒体就有什么样的信息。媒介一变,信息就变了。在电影院里播放的视频和在家里播放的视频,播放环境一变,其实压根就是两个物种。
我经常提醒我的同事,不管你原来在哪里做内容,是在报社、电视台还是出版社,今天我们是在移动互联网的环境里做内容。媒介即信息,做内容的手法要变,评价什么是好内容的标准也要变。换手如换刀,旧经验不管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