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革命的另一个指标是非婚生子女的出生率。这也是婚外性行为活跃程度的间接指标。怀孕是性行为的结果,未婚生子就是“意外怀孕”的“意外后果”。因此,在历史人口学中,非婚生子女出生率的上升一直被认为是社会变迁的标志。支撑婚姻的性道德摇摇欲坠,也是社会失范的一大指标。
不过这个说法可能只适用于无法节育的社会。在避孕技术进步,堕胎越来越容易的社会中,防止意外怀孕并阻止婚外生子是有可能的。
在日本,年轻人的性经验率和少女怀孕的人数都在增加。与此同时,青少年的堕胎率也在上升。从中可以看出,日本和其他国家一样,婚外性行为越来越活跃,但这并没有导致日本非婚生子女的出生率上升。因为这些生命都被埋葬在黑暗之中了。
如果她们把孩子生出来会怎么样呢?这样的话,日本的非婚生子女的出生率就会上升,这将有助于出生率整体的恢复。不过这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些女孩知道,在日本,单亲妈妈,尤其是未婚单亲妈妈,被迫过着怎样悲惨的生活。
单亲妈妈按照丧偶、离婚和未婚的顺序排列。丧偶的单亲妈妈值得同情,并且是慷慨照顾的对象。而离婚的会被指责为“不懂忍耐”,但同时,也会受到一些援助。而未婚先孕的单亲妈妈会被贴上“不负责任”“**”的标签,她们的孩子也会受到歧视。虽然在制度上对单亲家庭的公共援助应该是一样的,但是有人发现,具体的行政举措对丧偶、离婚和未婚单亲妈妈的待遇存在差别。比如,九州的一个地方政府虽然规定单亲母子家庭有资格优先入住公租房,但是这个政策把未婚的单亲妈妈排除在外。
虽然嘴上说着应对少子化,但政府只是鼓励青年男女结婚,并没有试图支援非婚生子女。即便是对离婚的单亲母子家庭也很冷淡。如果要问原因的话,我只想出了一个答案:日本社会希望孩子们在婚姻制度下(在丈夫的控制下)出生和长大,而不想让那些游离于婚姻制度之外的女人为所欲为。日本的少子化对策充斥着这种父权偏见。除非日本社会努力支持未婚单亲妈妈,不然我绝不相信它在认真地搞什么“少子化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