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生命逆风飞扬 第一节 第二次到吉布提(1 / 1)

这是我第二次到吉布提,前后训练了一个月,主要是进行ISV加直升机绳索的训练。

ISV是一个特种战伞兵必须具备的技能,而且是集体技能,一个人是不能形成ISV的,就像航母一样,只有一个编队出去才能形成战斗力,而不只是一艘航母。

上一次到吉布提,是住在第十三半旅外籍军团的驻地,这次是住在5RIAOM(第五海外联合团),同第十三半旅外籍军团的驻地距离五百米,就隔着一条马路。

我发现,无论去哪个国家,只要有外国军队驻扎在那里,往往都会控制它的首都机场和所有的空港。这是一个很容易理解的战术手段,控制了空港就可以控制当地所有的人员出进,还可以给自己提供方便。

我们住在5RIAOM,宿舍是彩钢结构的房子,上下两层,有空调,住起来很舒服。但每天上班在BA188(118号空军基地)的飞机库里,飞机库的外形看起来像巨大的无壳蜗牛,里面也有空调。

这次来吉布提不像上一次那么轻松,每天都是白天训练、晚上训练,以至于住了一个月都没有机会到城里面去吃顿中餐,来了以后听说开中餐馆的老丁病了,一直想去看看,但又一直没机会。

我在GCP里是新兵,又刚刚犯了那么大的错,所以队里所有的事都是我干,啥事都有我,所有人都可以安排我。我几乎要忙崩溃了,甚至要挤出睡眠时间做事,这也是一种内部惩罚。

训练时也出现了一些错误。

原来在普通连队,如果前进时发现前方敌对目标手持武器,就要第一时间朝敌对目标开枪,尽可能摧毁它,同时喊话告诉大家敌对目标在哪个位置,距离多远,有多少人。

这是一个科学的逻辑,因为所有人一听到枪响,马上就知道有情况,全体进入战斗状态。

但这次在吉布提的训练,逻辑变了。

那天的训练是,有几个恐怖分子,绑架了一名记者,我们前往沙漠中心地带搜索解救。

沙漠里一直有热浪往上飘,我的视力比一般人的都要好,当我远远发现前面有目标时,其他人都没有看到。我立即蹲下来,按照以前训练的作战逻辑对着目标连开几枪后,向大家呼喊前方发现目标正在什么方位。

这时我的后背就挨了一脚,一个老士官把我踹倒了。

变化了的逻辑是,第一,这么远能不能打得着目标?因为只有我能看到,其他人看不到,所以他们是没有办法开枪的。第二,我开枪打的是恐怖分子,可子弹打中的是恐怖分子还是人质?第三,距离太远了,如果大家都不能打准,就等于暴露了自己,等我们跑过去还要几分钟,这就让敌人有时间逃跑或者组织反抗。第四,就算打死了恐怖分子,也没有伤到人质,能确定周边就没有埋伏或者有其他人增援吗?

也就是说,在这个位置、这个距离,我开枪是不对的,这是我在以前的连队,包括在杰德堡训练时完全没有接触过的。

再如乘坐卡车,大家上车以后,需要把卡车后挡板关上,再用大栓把挡板锁死,这个工作通常是由副驾驶和驾驶员来完成。

每次上车我都是最后一个,坐在车厢的最后面,因为卡车在沙漠里一开起来,卷起一路沙土,越靠近车头的位置尘土越少,越靠近车尾尘土越多。我是新人,又是犯错误的人,所以那个位置就是我的。

有时驾驶员或者副驾驶员来关车厢后挡板,我就顺手接一下挡板,再帮他们锁死大栓。

但就有那么一回,副驾驶员把后挡板给关上了,我以为他已经把挡板给推上来了,肯定要顺手锁大栓的,就没有去查看。

开一路都没问题,但是等到了地方,倒车入库的时候出问题了。倒车到位后,司机一踩刹车,后挡板因为惯性咣当一下打开了砸下来,差点儿砸到一个战友的脑袋。

我原以为副驾驶员会挨骂,结果骂的是我,因为我坐在离挡板最近的位置。后来我才知道,不管驾驶员、副驾驶员锁没锁大栓,坐在车厢最后面的那个人都是一定要去检查的。

这些问题都是我以前在普通连队没有了解过的。

训练主要是在沙漠环境跳ISV,因为是在内陆的沙漠地区跳伞,所以不用担心被吹到海里去。

在这里跳伞和其他地方区别很大。

沙漠因为地形空旷,所以风比较大。有时候迎风降落时,因为是顶着风向前运动,会出现零风速层顶的情况,这时的下落几乎是垂直的,特别好落地,感觉落到鸡蛋上都不会踩碎。

如果风过大,就特别难落地,哪怕脚离地面只有一两米,也还会继续飘行一分钟,想下下不来。

在沙漠里,即使同一个地方,早上、中午、晚上的风向和风速都不一样,而且还会有旋风。

所以在沙漠上跳伞有时非常舒服,有时非常难受,因为风不稳定。

而ISV又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项目,要在大自然的不确定性中到达要去的地方,需要精确地计算风向、风速等因素,控制降落伞的运行,不能有一点点偏差,因为降落伞是没有动力的,它就像帆船一样。

这一个月我们跳了二十次ISV,每次的评定分为及格和不及格,分整体完成任务和单个完成任务,大多都按预期完成任务了。

但是有一次我出现了失误,但又恰恰是因为失误,结果只有我一个人进场了。

那次跳的是高跳高开,就是四千米跳出直升机后,身体平稳后就开降落伞。由于之前连续跳了好多次高跳低开,就是自由落体到一千五百米再开伞,所以我那次跳出飞机后就习惯性地一直落到一千五百米才开伞,结果四处看不见人,转了个大圈才找到其他人,都在我头顶很远很远的上空飘着。这时我才反应过来这次是跳高跳高开。

当时风特别大,这种时候降落伞是不会往前走的,反而会被风吹得往后退,人就落不了地。我当时就咬死了走直线,最终落到了目标点。目标点的地上,有一个用几米长的橘红色反光布铺的“十”字。我落到了布上面,落得很精确,这时抬头看,那些人都远远地在天上飘着,回不来了。

我就听对讲机里面一直在喊:“我们少了一个人,吴去哪儿了?”我就用对讲机回复:“我已经落到地面了。”

那次我也被骂了,原因就是我没按照程序操作降落伞,虽然那次他们全部落到了五公里以外的地方,但无论落在哪里,他们毕竟还在一起。我作为一个通信兵,即使跳伞我安全落地活了下来,但和他们分开了五公里,如果在战场上的话就等于间接地杀死了他们。

还有一次,因为出现意外我差点儿抛伞。

那次是夜间跳伞,地面上黑洞洞的什么都看不见,空中只有一片银灰色。

跳出飞机后我盯着高度计开伞,降落伞从包里出来了,但是一直在头顶跟团破布似的哗啦啦地缠着,半天都不愿意张开。我意识到是伞出问题了,右手抓住弃伞环左手抬起高度表,一看高度还有三千多米,就抬手抓着两股降落伞绳往死里甩,帮降落伞充气,一边甩一边盯着高度表。

因为我特别怕抛伞。

前几天我们有一个比利时老士官抛了伞,为了他抛弃的降落伞,我们花了整整三天的时间在漫无边际的沙漠和山地间寻找,费了好大劲才找到。这个事是发生在老士官身上,所以大家不说啥就一起出去找降落伞,如果发生在我身上,那我就会很惨。

这位老士官后来在2013年瘸着腿去马里,牺牲了。

当降落伞有故障打不开的时候就要抛伞,有时为了防止跟别人相撞,需要落得比对方更快,这个时候也要抛伞,把主伞抛掉,往下落一段距离再打开副伞。

在主伞打开的情况下,不能开副伞,高空伞主伞和副伞的伞绳长度不一样,降落伞的面积也不一样,两个伞都打开时,最好的情况是保持双伞并排转着圈螺旋下降,高空伞是向前飘的,一顶伞的面积大,一顶伞的面积小,两顶伞向前飘的速度不一样,这样快的就会绕着慢的转。但是如果转得不好,两顶伞就缠到一块儿了。

低空伞不会出现这个情况,因为低空伞是往下降的,两顶伞的面积和大小不管是不是一样的,它都是往下降的,所以就不会发生缠绕。

甩到后来终于把伞打开了,但这时我的高度比别人低了几百米。ISV是要利用降落伞的滑翔比极限的,他们在比我高的地方能飘到想去的地方就已经很不错了,而我比他们低几百米,想飘到那里去几乎是不可能的。

我就采用了一个铤而走险的方法,凭着感觉拉降落伞后面的带子,让降落伞的滑翔比变得更高。

降落伞的形状是头低屁股高,才能切着风在往下走的同时往前走。现在为了让它往前走得更多,往下降得更少,就得让它的屁股跟头差不多高,还不能一样高,这样才会向前走得更多,向下降得更少。

但这个比例变化在降落伞上是没有仪器来告诉你的,完全靠感觉,就是靠感受风。正常情况下,不拉后面绳子的时候,感受到的是迎面风,下落的风感比较急促,而当改变了降落伞的滑翔比,滑行更远的时候,感受到的风是轻飘飘的,因为降落伞主要在往前走。

做这个动作并不容易,我拉降落伞后面的绳子等于是在做引体向上,我的身上挂着防弹衣、自动步枪、备用伞,还有水、食物等,拉几十秒容易,但我要一直这样拉十几分钟,差点儿累死。

即便如此,我的落地处距离目标点还是有几公里。落地后,第一件事情就是通过电台汇报。电台里传出来的命令是:“你给我跑过来。”

目标点的地面有保障车辆,也可以派车来接我。

一顶降落伞就27公斤,我背上的所有东西加起来至少得50公斤,要我跑过去就是惩罚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