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莎看奥运(1 / 1)

窗口风景 黄蓓佳 798 字 3个月前

修莎小时候跟父母在国外住过半年多,回来便有了崇洋媚外的思想,平常说起来,似乎什么都是外国的好:外国的肯德基、麦当劳、比萨饼最好吃;外国的草地一年四季碧绿;外国的房子带着小花园,孩子可爱得像天使,猫狗都洗得干干净净……修莎妈妈却是个比较传统的人,每每听修莎发这些感叹,心里就不是味儿,觉得这孩子思想倾向有问题。有一次她故意问修莎:如果让你重新投胎,你想做中国人还是美国人?修莎想也不想就答:我要做法国人。修莎妈妈噎得差点没背过气,恨恨地骂一句:洋奴!

转眼到了一九九六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修莎这辈子也算经历过几次奥运会了,从前因为小,不懂看,这回大了点,各种运动项目运动规则也能说个八九不离十,看起电视转播来便有点“行家”们指点江山的派头。妈妈抓紧对她进行历史知识介绍,问她可知道亚特兰大是什么地方?修莎说:“这还不知道?《飘》的作者的故乡呗!”妈妈心中一喜,觉得女儿还算博学。接下去又问发生在亚特兰大的战争是什么战争?修莎眼睛盯住她妈妈:“是第一次世界大战?”见妈妈忍俊不禁的样子,急忙改口:“要不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妈妈一声大笑终于喷薄而出。修莎不笑,严肃地看定妈妈:“知道不知道‘拔苗助长’这个典故?我还是个小学生,你不该问我中学生才知道的问题。”

修莎很羡慕亚特兰大举办奥运会的热闹和辉煌,就缠住妈妈问,为什么我们中国不举办奥运会?妈妈回答说中国没能争取到资格,因为国际奥委会投票时我们少了一票。修莎咬牙切齿说,要是有一天哪个不投中国票的家伙让她碰上了,她一定亲手宰了他!妈妈心里想:难为孩子还有这份爱国心。

修莎最喜欢看的是体操比赛,因为搞体操的女孩子都很漂亮,男孩子都很帅气,修莎有点唯美主义,喜欢世上一切美好的东西。修莎在看体操比赛时义务充当了妈妈的“解说员”。她不但熟知中国运动员的名字,还背熟了外国运动员的面孔和简历,知道了他们的强项、弱项及上届比赛的冠亚军。她最迷恋一个来自俄罗斯的运动员,那女孩子金发碧眼,像极了修莎的“芭比娃娃”。妈妈问:“你很希望她赢吗?”修莎说:“不,我希望她不能赢。”妈妈很奇怪。修莎居高临下地瞥妈妈一眼:“这你都不懂?她要是拿了金牌,我们中国的莫慧兰还拿什么?”妈妈心里就好感动,觉得修莎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一点不含糊。

修莎有时候心理很脆弱,常常在中国运动员表演一个高难度动作时落荒而逃,躲进厕所不肯出来,因为她生怕他们失手,她不忍看他们失败的一瞬间。她会在厕所里大声询问妈妈最后的得分是多少?她对外国裁判给中国运动员评分不公极为愤慨,宣称她要在下一届奥运会时混进会场,在每个坏裁判的抽屉里放进一只剥了皮的血淋淋的野猫,以示警告。当然这是她从香港警匪片里学来的一招。鞍马和平衡木比赛时,她知道落地动作很关键,便在每个外国运动员翻身下落时唱歌似的念叨:“站不稳!站不稳!”果然运动员就一个翅超。她兴奋得大叫:“祷告真灵,他们又输了!”不希求中国运动员精益求精,只巴望别人动作失误丢分,这真是典型的孩子心理。

修莎曾在报上的“奥运比赛时间表”上详细勾出了她想看的比赛项目。有几个比赛是在半夜播出。修莎恳求妈妈到时候一定喊她起来。妈妈认为这很难办到,因为修莎一旦睡熟,把她抬到马路上扔了她也会浑然不知。修莎却意志坚定,允许妈妈可以使用非常手段,比如捏鼻子,揪耳朵,甚至拿皮带抽屁股。结果是所有手段均告失败,修莎翻一个身又呼呼睡去。就这样,修莎只能从第二天的报纸上看到比赛结果。这也没关系,只要中国拿了金牌,她照样眉开眼笑心满意足。

最为高兴的是修莎的妈妈,她从此明白了修莎嘴里说外国这样那样好,骨子里是热爱自己国家的,对国家荣誉很在乎的。修莎妈妈想,将来无论修莎生活在何处,吃哪个国家的饭,挣哪个国家的钱,她对修莎都能够放心,因为关键时刻修莎能明白自己是中国人。

修莎妈妈想:这很好。中国的这一代孩子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