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低调是身价的一种高度(1 / 1)

持中庸之术,低调做人,在处世中可进可退,可方可圆,游刃有余。

——李嘉诚

做人要保持低调

金钱就像流水一样,由高处流到低处。越到下游,覆盖的面积越大,土地也越肥沃。赚钱的情形也是这样,保持低调,采取低姿态,谦虚和善的人,金钱一定向他顺流而去。

如何才能做好生意,这是许多人多次向李嘉诚提出的一个问题。对此,李嘉诚的回答是保持低调。也就是要以一种谦虚和合作的态度与人打交道,谈生意也是一样。

李泽楷独立门户创办盈科,李嘉诚赠予他的一句话是:“树大招风,保持低调。”

在香港,李嘉诚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平民。他不喜欢出风头,不喜欢哗众取宠,不想出席什么剪彩仪式,更不愿意“曝光”。保持低调,在很大程度需要谦虚和气。做人如此,做生意也要这样。

在一般人的想像中,像李嘉诚这样的一个“大人物”,起码应该是高贵矜持、惟我独尊的;也许应该是大腹便便、前呼后拥的;也许是浑身上下穿着超级品牌,衣服华丽非凡……其实这些想法全部进入了误区。

以前接触过李嘉诚的人回忆说:“李嘉诚先生第一来到汕头市,和广东省、汕头市的领导人一起选择汕头大学校址的时候,他穿着一套朴素、整洁、得体的中山装,虽然已经有52岁年纪的他,看起来矫健,随和,文质彬彬的他身材适中,嘴角还带着一抹微笑,显得像一名风华正茂的学者,使人觉得他很斯文,很好亲近。”

越谦虚的人,也越能赚到钱。拥有客气态度对于生意人来说具有特别的意义。当然,对于顾客不一定要采取卑躬屈膝的态度,但低姿态却是做生意的一种手段。和气生财也是指这个道理。假如持有“做生意就是做生意,没有必要向顾客低头”的想法,根本不配称为生意人。生意人的目的当然是赚钱,为了赚钱低姿态又何妨。

保持低调,才能避免树大招风,才能避免成为别人进攻的靶子。能够不露锋芒,则减少了被其他人攻击的机会。人生在世,有人追求多姿多彩,但如果处处树敌,经常都为他人所攻击,则不可以说是多姿多彩,只可以说是烦恼多多。是非是构成烦恼的原因。能够低调一点,减少了不必要的是是非非,人活得就快活得多。

李嘉诚现在住的还是30多年前在深水湾购买的那座别墅,装饰得并不豪华。在住宅的右边,设有一个警察签到的簿箱,说明有经常例行的巡逻。李嘉诚虽然拥有房车和游艇。但是他却喜欢乘坐普通的轿车,有时也坐的士。每天早晨6点,李嘉诚喜欢自己开车到高尔夫球场去打球,锻炼身体,过的就如同一个普通人一般。

低调除了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是非和烦恼之外,保持低调还有其他好处。如果你不过分显示自己,就不会招惹别人的敌意,别人也就无法捕捉你的虚实。在社会上,我们虽然对人要真诚,害人之心不可有,但防人之心却不可无。处世之道就是这样。我们如果在为人处世中保持低调,别人就不会轻易知道我们的虚实,使我们更加容易保护自己。

我们要默默耕耘,凭实力去争取其他人的信任和社会各界的认同,而不能单靠哗众取宠赢得知名度。

真正谦逊的人,不仅不大造声势,而且不把精力和时间用在门面和硬件建设上,而集全力首先强化软件。在此基础上,如果再隐蔽地开通购销渠道,你才会成为强者。

所以,在做任何事时都要以谦抑为上,不可自作聪明地显示、夸耀自己的才能和实力。只有这样,才能不被人妒忌,才能真正达到自己的目的。当自己的力量还未达到那一层,就不要去逞强,更不能总是跃跃欲试地想去超过别人。

用真诚化解别人的不满

一个人不可能永远不犯错,关键是犯了错一定要勇于承认,你真诚地去请罪,别人常常比较容易原谅你。不要因为你的身份而不敢认错,尤其当你是一个成功人士的时候。可能你会觉得认错就是向别人低头,会使自己失了面子,可是把自己摆在一个普通人的位置,你就明白,认错并不是一件那么困难的事情。

人再聪明,考虑事情也会有不周的时候,有时是由于情绪及生理状况的影响,于是就会无可避免地犯错——估计错误、判断错误、决策错误!犯错并不可怕,尤其是年轻人犯错,只是知错之后怎样去对待自己的错误,才是关键,人有的时候往往想要顾全自己老板的面子,而想方设法地去掩盖自己所犯下的错误,这样的结果很可能是你的下属对你失去信心。

李嘉诚当年在生产塑胶花时,由于急躁冒进,忽视了产品质量,从而导致产品堆积如山,根本没人买。他深为自己的盲目冒进而痛心疾首。经过一番痛苦的思索之后,决心以坦诚面对现实,力挽狂澜。

李嘉诚采取的第一个步骤是“负荆请罪”。

那天清晨,他回到厂里时,工厂仍然处于愁云惨雾之中,他立即召集员工开会,坦诚地承认了自己的经营错误,承认是自己的失误拖垮了工厂,损害了工厂的信誉,还连累了员工。

李嘉诚向这些天被他无端训斥的员工赔礼道歉,并真诚地表示,待经营状况一有转机,被辞退的员工如果愿意,都可以回来上班。今后,保证与员工同舟共济,绝不以损害员工的利益来保全自己,并希望大家原谅自己,齐心协力共渡难关。

李嘉诚的话收到了一定效果。大家不再忧心忡忡,忐忑不安,士气也不那么低落了。

紧接着,他一一拜访银行、原料商、客户,向他们认错道歉,祈求原谅,并保证在放宽的限期内一定偿还欠款,对该赔偿的罚款,一定如数付账。

李嘉诚诚实的道歉得到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的谅解,他们都是业务伙伴,长江塑胶厂倒闭,对他们同样不利。

后来长江塑胶厂出现转机,产销渐入佳境。

那次风波过后,李嘉诚一直感到后怕。他想,如果当初他凭着年轻气盛死不认错的话,也许就从此没有再站起来的机会了。从那以后,李嘉诚也对认错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其实不仅是年轻人,任何人犯了错,一般都会有两种可能的反应:一种是死不认错,而且还极力辩白,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这是人求生存的本能,怕认了错饭碗就保不住;另一种反应是坦白认错。

第一种反应的好处是不用承担错误的后果,就算要承担,也因为把其他人也拖下水而分散了责任,这就是为什么有人证据明明摆在眼前,还死不认错的原因。此外,如果躲得过,也可避免别人对你的形象及能力的怀疑。可是,李嘉诚并不认为死不认错是上策,因为死不认错的坏处比好处多得多。

如果你犯的是大错,那么此错必人尽皆知,你的狡辩只是“此地无银三百两”,让人对你心生嫌恶罢了。如果所犯之错证据确凿,你虽然狡辩功夫一流,但责任还是逃不掉,那又何苦去狡辩呢?如果你犯的只是小错,用狡辩去换取别人对你的嫌恶,那更划不来!

姑且不论犯错所需承担的责任,不认错和狡辩对自己的形象就是很大的破坏,因为不管你口才如何好,有多么狡猾,你的逃避错误换得的必是“敢做不敢当”之类的评语!这以后,人们不敢信任你,别的企业也会拒绝和你合作。而最重要的是,不敢承认错误会成为一种习惯,也使自己丧失面对错误、解决问题和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机会。所以,不认错是弊大于利。

那么诚实认错呢?有的人可能会说,诚实认错,那不是要立即付出代价、独吞苦果吗?有时候碰到没有肚量的人,的确会如此,但绝大多数的人都会“高抬贵手”,人家都认错了,还要怎么样?而且在心理上,你认错,对方受到尊重,再怎么说,都要理解你三分。所以,在现实的考虑下,认错的后果并不如想像中那么严重。

诚实认错还有间接的好处,例如:

(1)为自己塑造了“勇于承担”的形象。人们会欣赏、接受你的作为,因为你把责任扛了下来,不会委过于他人,他们感到放心,自然尊敬你,也乐于跟你合作,更乐于替你传播你的形象。

(2)可借此磨炼自己面对错误的勇气和解决错误的能力。因为你不可能一辈子做事零缺点,趁早培养这种能力,对你的未来大有好处。

(3)你的认错如果真的招来对方的责骂,那么正可塑造你的弱者形象,弱者往往引人同情,也能引来助力,你会因此而获得不少人心。而且大部分的人在骂过之后,都会不忍心,就算要处罚你,也不会下手太重。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学会给人面子

人都爱面子,你给他面子,就是给他一份厚礼。有朝一日你求他办事,他自然要给回面子,即使他感到为难或极不情愿。这便是操作人情账户的精髓所在。

中国是面子、人情的社会,第一位是面子,第二位是人情。在处理问题时考虑最多的是情感因素,而不是理性和科学。感情是否沟通,面子是否给足,氛围和感觉是否良好,往往是一笔生意成交与否、一桩买卖成功与否的主要条件。

“面子”是一个人在同行中的“尊严”,是一个人立足的“根本”。换句话说,是代表一种“地位”,所以你如果当面羞辱某人,他就会觉得被人们看笑话,自己很没“面子”,他有可能会为此而与你拼命!

所以你必须了解到这一点,这也就是很多老于世故的人不轻易在公开场合说一句批评别人的话的原因,宁可“高帽子”一顶顶地送,既保住别人的面子,别人也会如法炮制,给你面子,彼此心照不宣,尽兴而散。这种情形适用的范围很广,在社交圈尤其常见,因为在那种场合最出效果。

当知道人们是如何地注重面子之后,还必须尽量避免在公众场合使别人难堪,必须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不要做出任何有损他人颜面的事。

年轻学生常犯的毛病是,自以为有见解,自以为有口才,逮到机会就大发宏论,把别人批评得脸一阵红一阵白的,自己很是痛快。其实这种举动正是在为自己的前进道路设置障碍,总有一天会吃到苦头。

无论你采取什么方式指出别人的错误,例如一个蔑视的眼神,一种不满的腔调,一个不耐烦的手势,都有可能带来难堪的后果。你以为他会同意你所指出的吗?绝对不会!因为你否定了他的智慧和判断力,打击了他的荣耀和自尊心,同时伤害了他的感情。他非但不会改变自己的看法,还要进行反击。在你还没有开始证明对方的错误之前,他已经准备迎战了。由于你的“不给面子”,他的反击也会毫不留情。

保住自己的面子虽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保护对方的面子。因此,如何给对方面子便成为为人处世中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但不管怎么样,有一点必须要记住:千万不要有任何让别人下不了台的举动!然后,才能考虑如何给对方面子。

每个人都需要尊严,别人就是一面反映自尊心的镜子。当别人意识到我们的价值时,我们自己也能较容易地看到它。而他们没有意识到时,就会出现麻烦。

保全别人的面子同时也是给自己一个受尊敬的机会。在今天,华人公司雇用外国人很平常,理所当然。但在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雇用洋人作为自己的下属就显得很独特,由于华人受惯了洋人的长期欺压,常处于心理劣势,所以华人在经济上开始崛起之后,在心理上仍存有抹不去的“二等英联邦臣民”的意识。

那时候,哪个华人老板能够雇用趾高气扬的洋人做下属,实在是一件很值得荣耀的事,而且也有点让华人扬眉吐气的味道。但李嘉诚雇用洋人副手,只是量才而用,惟才是举,不但没有炫耀之意,反而十分倚重他们。李嘉诚说:“在我心目中,不理你是什么肤色,不理你是什么样的国籍,只要你对公司有贡献,忠诚肯做事,有归属感即有长期的打算,我就会帮他慢慢地经过一个时期,而成为核心分子,这是我公司的一向政策。”

“我并没有想过用雇用外国人来表现华人经济实力和华人社会地位的提高。我只是想,集团的利益和工作确确实实需要他们。”这是李嘉诚在回答记者提问时的话。

这样的回答不仅为李嘉诚赢得了很好的声誉,还赢得了外国雇员更加诚心的拥护。

给人以颜面同时也是为自己增加了面子。人不可做绝,保护别人面子最重要的是做到以下三点:

(1)不要故意与人为难

故意为难别人的人,处处想表示自己与别人的不同意见。听了对方陈述后,发现其中有一点与自己的意见不同,立刻就提出异议,对方一听也立刻以为自己的意见被全盘否定,从而心里大为光火。

在这种场合,我们一定要预先说明哪一点,或者哪几个方面自己完全同意了,哪几点自己不太同意,这样既保住了对方的面子,又使他容易接受你的意见。

(2)不要揭人短处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有短处是一点也不值得奇怪的。用不同的方式对待别人的短处,所产生的效果也是截然不同的。避免谈及他人的短处,容易与他们建立起感情,形成融洽的交谈气氛;好谈他人短处的人,最易刺伤他人的自尊心,打击他人的积极性。

(3)不要用质问的口气

当对方为你的质问所窘迫时,他虽然形式上已趋失败,但他心怀恨意,也不会让你舒服服地取得胜利。虽然在朋友间的戏谑中,往往以质问的语气来开玩笑,不过不可用得太多,更不能形成习惯。

给人面子实际上就是要宽厚待人,而宽厚待人就是为自己留有余地,以防向前猛冲时,收不住脚步而摔倒,不侵害别人就是保卫自己。

待人接物注重礼节

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信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礼仪带给人的是友好和尊重,不顾礼仪的人会遭到人们的唾弃,想取得成功是绝不可能的。

在现实社会中,每个人都不能独处、孤立,不孤立就有交往。企业业务来往,公司内部日常运转,四海之内的朋友之间,都有交往。要交往就必须依靠礼仪来维持。礼亏就会使人感到怠慢,礼过就会使人感到谄谀。

不论对待任何人,以礼待人,恭礼有加,恰到好处,就没有怨恨,久而久之必然使他自服,这样始终以礼服人,恭敬无礼则徒劳,谨慎无礼则畏惧。勇猛无礼则谋乱,正直无礼则绞乱。如果你对待人们无礼,他们就会以耻于人的无礼加于你。施礼于人的人所以自礼,怠慢于人的人所以自慢。讨厌他们的人所以自恶,尊敬他人的人所以自尊。凡是自己强加于人的东西,人们自然会反加于自己。

礼并不是那些时髦学者所说的迂儒超世的学说,不合乎现实的高谈阔论,也不是腐朽之物。所以各朝各代,都有礼的起因,都有礼的增减,谁也不例外。

礼的本质,是自内心而生发的,然后表现在外部,而又是从外炼而又归向内正的东西。这样内外双制,使所有的道德行为,通过日常生活而逐渐变成一种习惯与行为。这种习惯与行为,通过很长的时间,逐步成为一种自然的本能行为,不必勉强做作。

礼多人不怪是人之常情。某君是大企业老板,高级职员去见他,他不但坐着不动,也不屑回答,而且不肯注视对方的陈述,对方只好站在旁边说话,真是架子十足。有时不高兴,认为对方说的话不对,他竟始终不开口,好像听而不闻,视而不见,对方落得一场没趣,只好愤然退出。他对高级职员尚且如此,对待其他下属,便不问可知。对待朋友,也是似理不理的神气,实在令人难受。当他得势的时候,大家只好背后批评,当面还是恭维,还是奉承,心里却是反对他。后来,形势逆转,攻击他的人非常多,许多能干的人才都跳槽了,他的公司也衰落了下来。

不能和悦地对待身份地位低下的人,且一味地将注意力倾注于名人,或是特别出色的人——地位高、特别美丽、人格高超的人身上,如此的态度,连最基本的礼貌也谈不上。事实上,李嘉诚在年轻时也曾如此。他只是一心注意魅力十足的一小部分人,认为其他的人全是虾兵蟹将,微不足道,以为对待他们,即便是一般的礼仪也不必顾到。

此种行为的结果,使李嘉诚树立了许多敌人。正是这些被他看不起的人,每每在他即将获得成功的时候给他致命的一击,使大家对他的评价向下调整。他们以为李嘉诚傲慢,事实上,他只是分辨能力不足罢了。

有句古老的格言是这么说的:只有能赢得民心的国王,才会拥有最安泰的国家,才是持续保有权力的国王。大臣的衷心诚服,强过任何的武器;而大臣的忠诚与敬爱,比任何武器更有功效。我辈凡人的情形亦同,能赢得人心便可说是掌握了无与伦比的力量。

对待至亲好友、熟人也应以礼为先。

亲密的友谊,可以不拘礼节,似乎是理所当然。此种关系事实上亦能带来私生活的安定。但是,话虽如此,并非就此容许随意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或是净说些自己喜欢的事物,不理会他人的反应,如此,即使是好朋友之间的紧固友谊,也很快的褪色。

李嘉诚认为无论彼此的关系如何,都必须保持某种程度的礼节。万一自己在别人说话的时候,一直在想其他事,而且在别人面前大打呵欠,甚至发出鼾声,露出粗鄙不堪的模样,除了自己会觉得此种野蛮行为可耻外,定然也会觉悟到那个人将离自己远去。就因如此,所以无论多亲呢的友谊,如果不想被破坏,要持续长久,就必须保有某种程度的礼节。如果相处之时没有任何的顾忌,即使再和睦的伙伴,也会变得只是单纯的习惯对方的存在,进而互相的嫌恶,互相的轻视。

谁都有不好的一面。将其暴露在他人面前,并不只是单纯的无礼,更是不明事理。就李嘉诚的立场而言,如果彼此间想保有长久交往的状态,就必须以礼待人、以礼行事。

生活简朴,无损身份

李嘉诚跻身世界十大富豪之列,家产富可敌国,在普通人的眼里,李嘉诚的日常生活里一定是香车宝马,山珍海味,绫罗绸缎,享受可以比肩古代帝王,高人一等。可是,李嘉诚的实际生活确是令人大跌眼镜。

清晨6点起床,打打高尔夫球,或者游泳,然后便投身忙碌的工作之中;坚持身着蓝色传统西服,佩带仅值26美元的手表;跟家人的聚餐通常是简简单单的四菜一汤;喜欢看各种各样的书籍,主要是哲学、政治、经济、中国文化以及新技术方面的书。

这就是华人首富李嘉诚的简单生活。

在李嘉诚的身上似乎存在着一个显著的矛盾:他的事业与经历拥有典型的好莱坞电影式的情节——财富、权力、名声与时代风云,但他却以罕见的低调方式行事,过着简单朴素的生活。

在李嘉诚自己的住宅里没有游泳池,他的两个儿子在上学时只有有限的零用钱。多年来,他一直自掏腰包支付各董事的薪金;从公司收取的酬金,不论多少,全部拨归公司;他在公司里不领薪水,每年只拿600多美元的董事费,没有其他福利津贴,所有私人用品,甚至午餐也从不开公账。虽然在对社会捐赠方面李嘉诚始终都是大手笔,但在他的日常生活中,却是十分平淡、克勤克俭。直到今天,他戴的只是价值26美元的日本表,穿的仍旧是10年前的西装,居住的是30年前的房子。不仅自己保持简朴的生活作风,李嘉诚在教育孩子方面同样也是谆谆告诫。李嘉诚是个宽厚且开明的父亲,虽然他看不惯儿子的打扮,但他不强求儿子。他希望的是儿子有出息,能够干大事业,至于个人的生活品味和作风,只要不太出格就行了。

成名以后,李嘉诚的经商谋略、行为方式,成为人们评价和模仿的对象。但这种低调的哲学却不太被人们接受,这是十分奇怪的。不管怎样,李嘉诚仍然保持了他的一贯低调作风,例如当年办李泽钜的婚事时,在李泽钜去接新娘之际,李宅门口聚满采访的记者。李嘉诚破例邀请记者参观李宅花园。李宅高三层,李嘉诚本人住三楼,李泽钜与王富信则在二楼构筑爱巢。李嘉诚站在草坪上说:“一层才2000平方英尺,不算大呀……长实集团公司起码有100个伙计(职员),他们住的地方不比这里差……你们(记者)去过多少富豪家宅,好多都靓过我这里。”对于传媒有关李家深水湾大宅大肆装修的报道,李嘉诚矢口否认,强调只用了约3个月,“这里20多年都没有认真装修过,即使装修一番,也要好好装修呀,是吗?”其实,公家娶媳,本是大出风头之日,李嘉诚却一如往昔坚持简朴作风,如果没有十分强烈的自我约束意识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有一次,李嘉诚接受《财经》杂志的采访,记者看见他穿了一套已经洗得褪色的西装,皮鞋的前面已经裂开了一个小口,便说道:“看到您我简直难以相信您是华人首富,我觉得您更像一个平凡的慈祥的长者。”李嘉诚听后哈哈大笑。后来他又跟记者讲了一个故事。原来,在李嘉诚少年时代,曾经遇到一个算命人。算命人说他天庭饱满,双目有神,生辰属龙命,保护星乃水星,若勤劳苦干,坚持不懈,将来定会大富大贵。于是,很多人将李嘉诚的发家史看做是命中注定的,大家也以为发家以后的李嘉诚肯定过着穷奢极侈的生活。讲完这个故事,李嘉诚淡淡地说:“我不相信什么龙命,也不知道什么叫大富大贵,却相信了只要勤劳肯干,坚持不懈,定有所成。”“如果说从我14岁开始做推销员,为养家糊口,不得不如此,那么已经是亿万身家的我完全没有必要再过简单的生活。但我之所以选择30年如一日的生活,是因为生活简朴便是最理想的生活状态。赚钱本身不是一种目的,而是实现人生价值、挑战自我的手段,所以无论我有多少财富,我的生活享受,与30年前无异。”

简朴的生活,令精神愉快,令人降低对外界物质的依赖,是家族长盛不衰、事业步步向前的秘诀。李嘉诚生活如此朴素,简单,却丝毫不损其一代华人首富的身份,无论他走到哪里,都是媒体的焦点,大众的看点。相反,他如此看淡个人享受,反让民众更加钦佩这个拥有亿万家财的老者,因为李嘉诚将他大部分的精力都投入到了社会责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