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成绩好坏来区别对待孩子是很不礼貌的行为,会在极大程度上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要扭转孩子看重成绩这一观念,应将孩子对成绩的重视转移到知识的积累与能力的发展上。
我的一个远方亲戚曾琴的女儿荣荣上小学时,接荣荣放学的任务一直都是由曾琴的母亲代劳,一来曾琴和老公因为工作在时间上不允许;二来老人退休了,时间比较自由,也希望能从一些其他的事情上找到存在感,排遣自己的孤独。
有一次,她母亲因为腰疾发作,不得不由曾琴自己去接荣荣。荣荣显然没有意识到是妈妈来接她,那种幸福之情溢于言表,恨不得让周围的同学们都知道今天是妈妈来接她。这时,一个有些微胖的小女孩走到她们面前,主动打招呼道:“阿姨,您是荣荣的妈妈吗?您长得可真是漂亮啊。”曾琴正欲开口表扬她很有礼貌时,荣荣却使劲拉着曾琴的衣角,一脸不悦地想要离开。
曾琴不明就里,又怕把同学关系闹僵,只好连忙回复一句“对呀”,然后匆匆跟着荣荣离开。当再也看不见那个小女孩时,曾琴问荣荣:“刚才那个是你的同学吗?你为什么用那样的态度对待人家呢?那样很不礼貌,你知道吗?”
“因为她是我们班倒数第一。”荣荣回答说,语气有一种居高临下的轻蔑之意,优越感十分明显,似乎在这件事情的处理上她应该得到妈妈的表扬。
唉!在学校,似乎成绩是衡量一切的标准,把孩子的三观都给扭曲了。选班干部,成绩好的同学受欢迎;当众演讲,老师也把机会首先留给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就连开家长会,成绩好的学生父母都会得到不一样的对待。很多时候,不仅仅是孩子在拼父母,也是父母在拼孩子,或者通过孩子成绩来展现家庭优越感。反观当下我们做父母的行为,不是也经常出现“成绩至上”的言论吗?比如经常在吃饭的时候,与家人谈论谁家的孩子成绩优秀、考上了好大学,谁家的孩子成绩一塌糊涂、让父母操碎了心;当孩子拿回成绩单时,分外关心他们班谁考了第一名……总之,是大人将孩子的纯真“搅混了”。
虽然曾琴从未明确地要求过荣荣的成绩,但是她头脑中“成绩很重要”的观念早已潜移默化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荣荣。在荣荣心里,她已经认为自己跟学习不好的孩子保持距离是正确的选择。这可不是好兆头。于是,曾琴决定跟孩子好好沟通一下。
“老师让你们疏远学习成绩不好的同学吗?”曾琴问。她很想知道自己孩子的这种“势利眼”是从何而来,反正他们两口子可没跟孩子说过这个。
“不是老师,是外婆。”荣荣头也不抬地纠正她。
“外婆怎么教你的?”曾琴母亲平时很注重对孩子的礼仪培养,她常说要将荣荣培养成小淑女。这样的话怎么会从母亲的口中说出来呢?曾琴有些想不通。
“外婆常对我说,要多跟学习好的同学做朋友,学习他们的长处。”荣荣学着外婆平时说话的样子,有模有样地模仿起来,看起来还有些兴奋和得意。
原来不仅仅是自己,包括家人都在无时无刻不在用一种自己都觉察不到的方式,向孩子传递着“成绩很重要”的理念。曾琴这才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当天晚上,她把情况跟荣荣爸进行了沟通,决定召集全家人开一个小型的家庭会议,目的是让全家人扭转看只重成绩的观念,转而将重心放到孩子的知识积累与能力发展上。这样对孩子而言,他们就多了更多衡量同学是否优秀的标准,比如学习成绩不好的同学可能动手能力很强,也可能课外知识十分丰富。外婆也十分开明,毕竟是个老知识分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当全家人的思想统一“战线”形成后,接下来就是改变荣荣看法的时候了。首先要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曾琴问她:“如果你因为学习不好就被所有的同学疏远,你会怎么想?”荣荣给出的答案是:“我当然不会学习不好,但如果是真的,我会很难过。”过了一会儿她又说:“那样的话我就不想上学了。”
“其实,白天那个女孩也十分努力想成为成绩好的学生,只是她还不知道如何努力罢了。一旦她掌握了学习方法,相信会取得好成绩的。当然,要是你能够摒弃前嫌帮助她,妈妈想她一定会非常开心的。”曾琴适时地提点荣荣。
“真的吗?”荣荣没有想到妈妈会同意自己帮助成绩差的同学。当得到肯定的回复后,荣荣高兴极了:“其实,我也不是那么讨厌娜娜,她还帮我拿过书包呢,哈哈。”
荣荣说娜娜就是那个在学校门口与她们打招呼的胖女孩。从那以后,那个叫娜娜的小女孩就经常出现在荣荣家,和荣荣一起学习玩耍了。通过接触曾琴也发现,除了成绩不尽如人意以外,娜娜真的是一个非常可爱、非常懂礼貌,而且十分善良的孩子。荣荣跟她在一起玩后,受益良多,也在生活能力上得到了很大提升。曾琴由衷感谢娜娜。
人人生而平等,这个理念一定要让孩子深入内心。务必让他们明白:人可以有职业的不同,但没有贵贱之分,更不能以成绩、家境好坏硬性归类,因为人人都是平等的。不论是谁,都应该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关心。
不要看不起任何人,对所有人都要一视同仁。如果你轻视别人的原因是别人的地位低,那么你也一样会受到别人的轻视,因为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对那些社会地位较低的人要给予充分的理解与关心,因为他们也是这个社会大家庭中不可缺少的一员。
小故事
一视同仁
常言道:“爱人者人恒爱之。”不仅同学之间要平等相待,老师对待学生更要一视同仁,否则会使同学产生错误的价值导向。学生的学习有优差之别,但是对于老师来说,其责任所在并不是一个孩子、一部分孩子,而是所有的孩子。作为差生,他们本来就有些自卑,如果老师再不能将他们与优生一视同仁,势必让他们与老师及其他同学之间产生极大的隔阂。这绝对是有悖于我们的教育宗旨的。为人师者一定要谨记:每个学生都有彰显自己个性的心理需求,比起大人来,他们更不希望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因此,老师教育学生时,一定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做到一视同仁!
有一位小学老师,她的做法真正做到了这一点:上课过了20分钟,孩子们累了,老师让孩子们闭上眼睛趴在桌子上休息一会儿,谁趴得最好,老师就摸一下谁的脑袋。每个孩子都觉得老师只摸了自己的脑袋,似乎只有自己独享了老师的爱抚,其实老师在每个孩子的头上都摸了一下—这个“秘密”孩子们是不知道的。这一“摸”体现了老师对待学生的态度一视同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