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领地,禁止闯入(1 / 1)

给孩子的礼仪课 李詹 813 字 1个月前

家人之间存在着特殊的亲情联系,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常常会忽略与亲人相处的礼仪,导致出现“对他人彬彬有礼,对家人蛮横无理”的现象。事实上,让孩子学习礼仪不仅是要在公众场合中表现出良好的修养,也是为了让孩子明白,在家中也应有懂礼仪、讲礼貌的一面。

被孩子撞到夫妻间亲热,是非常尴尬的事情。想要避免这种尴尬,最正确、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早早教会孩子进入他人房间一定要先敲门,让孩子懂得,即便是在自己的家中,也要学会尊重他人,让这种对隐私的尊重从小就深入孩子的生活和思想。这不仅仅是一种礼貌的行为,也是学会尊重他人的开始。而这,首先要从家长自身做起,也就是家长先学会敲门。

遗憾的是,很多父母忽略了这一点,他们从来都把家庭当作自己的私人领地,包括进出孩子的房间如出入无人之境,从来不敲门,总是推门就进。有时候,母亲见孩子关着门还要故意推开门,唯恐孩子在“干坏事”。

现实生活中就有这样一位母亲,因为从小父母没有教给她隐私的观念,她自然也没有在家敲门的习惯。小的时候,她从来都是推门而入,直到有一次父亲正在房间里换衣服,毫不知情的她像平常一样推门而入,吓得父亲大吼一声:“出去!”虽然她当时受到惊吓大哭起来,但头脑中也因此有了“进门前要敲门”的概念。

后来,她自己也做了母亲。自从跟孩子分房睡后,她每次进孩子的房间都会先敲门,直到听到奶声奶气的“请进”,她才会推门而入。有时候,孩子的房间门没有关,她也会站在门口敲下门,意在告诉孩子“我要进来了”,让孩子有个准备:妈妈来了。

开始的时候,孩子不明白其中的道理,还觉得比较麻烦,直接把疑问说了出来:“妈妈,其实不用这么麻烦,明明开着门还要敲门,直接进来不就行了?”

“妈妈觉得那样不礼貌,也不尊重你。等你以后长大了,有了自己的小秘密,你会感谢我的。记住:这虽然是我们的家,但你的房间是属于你自己的,妈妈要进来,当然要经过你的允许了。”这一番“大道理”孩子不一定能听懂,但孩子肯定会懂得:我的地盘我做主。孩子慢慢就会明白:每个人的房间都是自己的私密空间,要进去就得敲门,哪怕是与自己关系最亲密的父母;那么,我进别人的房间也应该先敲门,也要尊重别人。

对于年龄还比较小的孩子而言,父母房门紧紧关闭会让他们有一种孤独感,继而害怕,害怕爸爸妈妈突然消失不见,或者是因为在家里看不到人而感到恐慌,大哭不止。他们需要安全感,这才是他们不喜欢大门紧闭的原因。

因此,当孩子比较小时,父母做私密的事时就要有意避开孩子,关上门。如果孩子敲门,父母就要及时给予回应,避免孩子情绪激动,如“妈妈正在换衣服,你在外面等一下”。这样的回应可以让孩子感到心安,同时也不会好奇爸爸妈妈究竟在做什么,进而打消推开门看一看的心理了。

小故事

上锁的日记本

王芳曾遇到过一件烦心事,提起那件事,正在上高一的她委屈得眼泪都掉了下来。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她就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起初她只是记录简单的学习生活,本子随意地放在桌子上,爸爸妈妈也没有去翻看里面的内容。上初二的时候,王芳的成绩明显下降,父母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就怀疑女儿是不是有了早恋的苗头。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他们决定从孩子的日记本“下手”,希望能从中发现一点“蛛丝马迹”。终于有一天,趁着孩子不在家,他们走进了这块“心灵秘密基地”。尽管日记本上了一把小锁,可还是没能逃过爸爸妈妈的“魔掌”。经过小小的撬动,他们打开了日记本。他们并没有在日记的字里行间发现任何有关早恋的痕迹,却看到了孩子因为学习压力太大而产生的厌学情绪。后来,王芳发现日记本被撬开过,从此对父母多了几分警惕。

一时的无意之举,给孩子带来的却是长期的难以消除的心理伤害。有多少父母打着“关心孩子”的幌子,却犯了同样的错误;有多少孩子成年后道出了令人痛心的心路历程,却仍然唤不醒“装睡”的父母。希望更多的父母能够以此为鉴,尊重孩子的隐私,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自由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