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足理由律是关于思维合理性的规律,充足理由律认为:任何正确的论断,都必须有真实性已经在人们实践中被证实了的其他论断作根据。因此,充足理由律也称为思维根据性的规律。如果我们的论断没有合理的根据,是凭空臆想或猜测获得的,那么便不能确定其正确性。也就是说,任何断定都必须有根据,任何结论的获得都必须有充足的理由。因此,充足理由律是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
例如,学生要想取得好成绩,就必须要上课听讲,课后勤于练习,还要有好的学习方法,并且认真对待每一次考试。
“取得好成绩”是论断,要使这个论断为真,就必须具备“上课听讲”“勤于练习”“好的学习方法”和“认真对待考试”这几个条件。实践证明:如果满足了这几个条件,就能够取得好成绩,因此上例的论述是符合充足理由律要求的。“上课听讲”“勤于练习”“好的学习方法”和“认真对待考试”就是“取得好成绩”的充足理由。
在进行思维和论辩的时候,我们只有遵守充足理由律,才能获得正确的思维结论,才能在证明自己的观点的同时让对方心服口服。如果违反充足理由律,则不能确保思维结论的真实性,在论辩时也不能做到“以理服人”。
违反充足理由律的情况很多,“预期理由”是非常典型的一种形式。下面是昆剧《十五贯》中县官过于执的一段旁白。
看她面若桃李,岂会无人勾引;年正青春,怎会冷若冰霜;与奸夫情投意合,必生比翼双飞之意;其父阻拦,因而杀其父、夺其财,此乃人之常情。此案不用问,也已明白了。
过于执看着堂下跪着的苏戌娟和熊友兰,认定他们二人有奸情,并且合伙杀害了苏戌娟的父亲尤葫芦,夺走了其父的十五贯钱,企图连夜潜逃。上述旁白的内容就是过于执认定苏戌娟和熊友兰杀父夺财的理由。但是,在未经证实的情况下,过于执就将这些推断作为定罪的理由,显然是证据不充足的,非常自以为是。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预期理由”。所谓“预期”,按照字面解释便是“预先期望”,仅仅期望这些理由为真,并不等于这些理由客观为真,这种做法违法了充足理由律。
类似的例子非常多,例如:
某青年驾车看到一位老人倒在路边,便好心停车将其送进了医院。老人的家属赶到医院后,一口咬定是青年开车撞倒了老人,遂将青年告上了法院。但由于老人摔倒导致中风,无法说话,不能说明自己摔倒的原因,而青年也无证据证明自己的清白。因此,法官认为青年应该负全部责任。
法官判定的理由是:如果不是青年撞倒老人,他不可能在将老人送到医院救治后还帮老人垫付医疗费用;一定是他撞倒老人后,受到良心的谴责,才将老人送到医院救治,但为逃避责任,把自己送老人救治的行为说成是见义勇为。
没有任何证据证明是青年撞倒了老人,所以这位法官判定青年负全部责任的理由也都是“预期理由”。
我们来看这则小故事:
一个年轻人拎着乌龟叫卖:“卖乌龟,卖乌龟啦。千年鹤、万年龟,活了一万年的乌龟便宜卖了。乌龟长寿,好兆头啊,快来买啦。”一个中年人要给老人祝寿,正在考虑买点什么礼物,听到年轻人的叫卖,心想:“买只长寿的乌龟,图个好兆头,也算一个别致的礼物。”他便买了一只。可到第二天中年人却发现乌龟死了,于是气呼呼地跑到市场去找那个卖乌龟的年轻人。他一把抓住卖龟的年轻人,说道:“你这个骗子,你不是说乌龟能活一万年吗?可我买到家才一晚上就死了,你必须退我钱。”年轻人哈哈大笑道:“我可没有骗人,只能怪你运气太差了,你买到的那只乌龟刚好是已经活了一万年的乌龟。”
年轻人的回答显然是违反充足理由律的。“刚好是已经活了一万年的乌龟”的说法毫无根据,不是“乌龟死亡”的充足理由,这犯了被称为“虚假理由”的错误。
早上一上班,小李就悄悄对小王说:“你知不知道老周要提处长了?”小王问:“单位的人事调整工作开始了?”小李摇摇头说:“这倒没有听说。”小王道:“那你怎么知道老周要提处长?”小李神秘地说:“大家都在说老周和单位新来的一把手是校友,原来就认识,好像关系还很好。”小王有些不信:“真的吗?”小李道:“很多人都这么说呢,我们处的处长一直空缺,这下肯定是老周的了。”
小李认为老周要提处长的根据是“大家都在说老周和单位新来的一把手是校友,原来就认识,好像关系还很好”。这其实并不是老周提处长的必要条件,也不是老周提处长的充足理由,“大家都说……”这样的错误称为“以闻为据”,也叫“坊间传闻”。
领导根据上级要求要在单位建立一个行业智库。他要求经验丰富、学识渊博的老郑搞一个方案。老郑废寝忘食地忙了一周,终于拿出了一个行业智库建设的论证报告和实施方案。虽然该方案并不合领导的“口味”,但鉴于老郑在业内的影响力和学术地位,领导也不敢轻易否定,于是便另请他人按照自己的意图重新弄了一个方案。
老郑看了新方案后,觉得按照该方案建立的仅仅是知识库和专家库的“拼盘”,不具有智库“以公共政策为研究对象、以影响政府决策为研究目标、以公共利益为研究导向、以社会责任为研究准则的专业研究机构”的基本属性,因此向领导提出了质疑。领导不敢与老郑进行学术辩论,就让老钱与老郑沟通。
老钱和老郑争论了很久,见始终无法说服老郑,便道:“老郑啊,你不能固执地认为,只有你的观点才是正确的,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嘛。”老郑则强调:关于智库的概念早已明确,内涵、外延都非常清楚,按照新方案搞出来的东西不是智库。老钱却强调: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因此智库的概念也是发展变化的,不应该抱残守缺。争到最后,老钱急了,道:“你这个老顽固,智库就是一成不变的吗?你查一查康熙字典,上面有没有大数据这个词?说你那个不是智库,它就不是智库。”老郑闻言只好摇摇头,拂袖而去。
老钱的理由很简单,“领导说这是智库,那它就是智库”,这是违反充足理由律的。这是以行政威权代替理由,这种错误称为“诉诸威权”。
充足理由律要求任何结论的获得,都必须要有充分的根据,任何论断都要有充足的理由。但是,这并不要求对真实性明显的论断一定要说出理由。比如说,我们说今天很暖和,就没必要说出“暖和”的理由,这是可以通过人的身体直接感受到的空气温度。再比如,有人问:“今天星期几?”你可以直接回答:“今天是星期三。”而没有必要回答说:“由于昨天是星期二,而明天是星期四,所以今天是星期三。”因为像“今天很暖和”“今天是星期三”这样的论断,都是真实性非常明显的论断,不需要用理由来证明。需要通过充足理由来证明其为真的论断,必然都是真实性不明显的论断。
当然,真实性是否明显,这是因人而异的。某些论断对有的人来说是真实性非常明显的,但对其他人来说就可能是真实性不明显的。比如说,“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构成的化合物”这个论断,对于学过化学的人来说,就是真实性明显的论断,但对于没有学过化学的人来说,就可能是真实性不明显的论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