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借用“暗香”“疏影”创新词(1 / 1)

给孩子讲宋词 方州 2257 字 1个月前

暗香(旧时月色)

姜夔

辛亥之冬[1],予载雪诣石湖[2]。止既月[3],授简索句[4],且征新声[5]。作此两曲[6],石湖把玩不已,使二妓肄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7],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8],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9]。□□江国[10],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11],红萼无言耿相忆[12]。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13]。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注释】

[1]辛亥:宋光宗绍熙二年,公元1191年。

[2]载雪:踏雪,冒雪。石湖:范成大,号石湖居士。他长期在朝为官,晚年归隐于苏州石湖。

[3]止既月:在范成大府上住了一个多月。

[4]授简索句:拿出纸笔,要我作词。

[5]新声:新制的乐曲。

[6]两曲:指本首《暗香》和下首《疏影》。

[7]玉人:美人。

[8]何逊:南朝梁人。他曾任扬州法曹参军,府舍有梅花一株,他时常对花吟咏。后来回到洛阳,想念此梅,请求再往。到了扬州,花正盛开,他对此徘徊终日。此处是作者以何逊自况。

[9]瑶席:丰盛的宴席。

[10]江国:江南泽国。此处指苏州。

[11]翠尊:翠玉制成的酒杯。

[12]红萼:指梅花。耿相忆:长相忆念。

[13]千树压:指北宋初西湖孤山处士林逋,他曾手植梅花千株。

【译文】

回首往事,我曾有多少次在月光下倚梅吹笛,唤起美人与我一道,冒着轻寒去攀折梅枝。如今我已渐渐老去,往昔那连珠的妙语也从笔下消失。让我惊奇的是,竹丛之外那点点梅花,还是把幽香飘入宴席,撩起我的兴致。

江南水乡一片宁静。我欲折梅赠所思,可惜路途遥遥,更何况入夜来大雪飘飞,道路阻滞。面对酒杯最易让人感伤垂泪,红梅花似乎也随我一同回忆起昔日。曾记得我与她携手同游的地方,千万株梅花把城西湖塘映得格外美丽。如今梅花已经被片片吹落,我与她相见却不知何时。

疏影(苔枝缀玉[1])

姜夔

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2],枝上同宿。客里相逢,篱角黄昏[3],无言自倚修竹。昭君不惯胡沙远[4],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犹记深宫旧事[5],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6]。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7]。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8]。等恁时、重觅幽香[9],已入小窗横幅[10]。

【注释】

[1]苔枝缀玉:梅树枝上的绿苔像点缀的碧玉。

[2]翠禽小小:翠绿色的小鸟。

[3]篱角:篱笆墙边。

[4]昭君:王昭君。

[5]深宫旧事:指寿阳公主额染梅花的故事。见上欧阳修《诉衷情》(清晨帘幕)注[1]。

[6]蛾绿:蛾眉绿鬓,指女子的面颊。

[7]金屋:指汉武帝幼年时说金屋藏娇的故事。

[8]玉龙:笛名。哀曲:古笛曲《梅花落》。

[9]恁时:那时。

[10]横幅:挂在墙上的画轴。

【译文】

挂满苔藓的枝上,缀着美玉般的梅花,那翠绿的小鸟,偎在枝头双双眠宿。客居他乡的我如今又与梅花相逢,天已黄昏,篱墙边的梅花默默无语,静静地倚着丛丛翠竹。想起那和亲出塞的王昭君,怎能禁受得了茫茫无际的风沙,她只能暗自回忆着大江南北的故国风情。想必昭君的灵魂在月夜中归来,化作了此花幽香而孤独。还记得寿阳公主卧于含章殿的旧事,她正在睡梦之中,一朵梅花飘落在她的额头。不要像春风那样无情,也不管梅花如何娇美,它只管随意吹打,还应该像呵护美人一样,早为它安排金屋。若是挡不住一片花瓣随波而逝,也只有埋怨《梅花落》那样凄哀的古曲。待到梅花片片飞落之时,再来寻觅它的幽香,却只能在小窗边的画幅上见到它枝叶扶疏。

【背景故事】

南宋光宗时期有一年除夕,江南下起了大雪,在两浙路吴县到吴江的运河里,一条条载着年货的船匆匆驶过。听着两岸噼哩啪啦的鞭炮声,船夫们都在拼命地划着船,为的是尽早赶回去,全家过个团圆年。这时,运河中由北向南驶来一条小船,船上的人一面慢慢划着桨,一面含笑望着舱口。原来,船舱口正坐着一个三十五六岁的书生,手里拿着一支洞箫在呜呜地吹着,舱内坐着一位妙龄女郎正伴着箫声,低低地唱着,那声音虽不甚大,却清亮悦耳,婉婉转转,动人心魄……

这个书生便是当时著名的词人姜夔。一个月前,曾做过参政知事,如今退隐石湖的范成大请他去作客,两人赏花饮酒,作诗赋词,相处得十分融洽。

一天傍晚,小雪刚刚下完,湖面波光粼粼,不时有小鱼飞快地跳出水面,**起层层涟漪。吃完晚饭,范成大邀姜夔踏雪赏梅。二人沿着屋前的湖滨漫步着,湖岸,一丛丛竹子秀丽挺拔,冰雪挂在竹叶上,景象十分壮观。二人赏玩的十分开心。突然一阵轻风吹过,带来一阵沁人心脾的幽香,二人不觉一同抬头向前看去,只见在一丛竹子背后,紧靠湖边处一株老梅正在怒放。二人透过稀疏的翠竹,看到老梅倾斜的树干上长满青青的苔藓。在大大小小的枝头挂满了盛开的花朵,像一树洁白的雪,与树下之雪相映成趣。老梅影子投到湖面上,随着水波的起伏在轻轻地晃动。二人缓缓地绕过竹子,靠近梅树,在树下静静地向上凝望着,仿佛进入一个优美迷离的梦境,一动就会使它消失似的。二人如醉如痴地观赏着,赞叹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神奇造化。很久,范成大对姜夔说:“贤弟何不作一首词来赞叹眼前的盛景呢?”姜夔既善于词章,又娴于音律,每每创制新的词牌,因此这一提议正中下怀。范成大呼下人搬来桌椅,取来纸笔墨砚,与姜夔坐在梅树下,一边饮酒,一边制曲填词。

姜夔喝了几口酒,他的脸上泛起了红晕。他拿起随身携带的笛子吹奏起来。笛声里,他想起了以前的是是非非,这爱和恨编织成一张巨大的网把他罩在里面,令他心醉,又令他心碎。那天明即消逝得无影无踪的梅花女神、西出边塞的王昭君、还有那先是被汉武帝“金屋藏娇”但终遭遗弃的陈皇后的倩影都在他的面前出现。姜夔放下笛子,梦游一般在树下徜徉着,吟咏着。过了很久,他铺开纸,提笔在纸上挥洒起来:

辛亥之冬,予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宋初诗人林逋(谥号和靖先生)的《山园小梅》诗有句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现在姜夔将其中的“暗香”、“疏影”四字借用下来,作为自制新曲的词牌名字。范成大见了词稿,惊喜异常,再三吟咏,爱不释手。他找来家伎小红和几个乐工,请姜夔将词与曲谱一并传授给他们,让他们即刻练习演奏和演唱。家伎与乐工们便认真地演练起来。第二天晚上,已演习精熟,小红便在月下演唱起来。这月夜飘**的歌声仿佛与空中暗暗浮动的梅香融为一体,使人分不清究竟是梅花散发的幽香,还是梅曲带来的芬芳。范成大听后连连赞道:“这真是咏梅的佳作啊!”姜夔自己也怡然自得。

转眼除夕即将来临,殷勤的主人留姜夔在石湖过年,但姜夔却归心似箭,执意要回到吴兴的家中过年。因此便在除夕这天的早晨与范成大告别。临行,范成大将自己心爱的家伎小红送给姜夔,让这位擅于歌唱的姑娘时时陪伴在词人身旁……

归途中,姜夔想起自己在石湖写的二首咏梅词,十分自得,一时意兴盎然,便取出洞箫,自己一面吹,一面让小红低声演唱……于是便出现了文章开始时的那一幕。

《暗香》一词,以梅花为线索,通过回忆对比,抒写作者今昔之变和盛衰之感。全词可分为六层。上片,开篇至“不管清寒与攀摘”五句为第一层,从月下梅边吹笛引起对往事的回忆。那时,作者同美人在一起,折梅相赠,赋诗言情,情境况何等幽雅,生活何等美满!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何逊而今渐老”两句,笔锋陡转,境况突变,作者年华已逝,诗情锐减,面对红梅,再难有当年那种春风得意的词笔了。从“但怪得”至上片结尾为第三层。这两句点题,写花木无知,多情依旧,把清冷的幽香照例送入词人的室内,浸透着周围的一切,免不了撩起深长的情思。下片写身世之感。从“江国”到“红萼无言耿相忆”是第四层,感情曲折细腻而又富于变化。叙写独处异乡,空前冷清寂寞,内心情感波澜起伏:先是想折梅投赠,却又怕水远山遥,风雪隔阻,难以寄到;次想借酒浇愁,但面对盈盈翠盏,反而是“酒未到,先成泪”;最后,作者想从窗外红梅身上来寻求寄托并据以排遣胸中的别恨,然而引起的却是更加使人难以忘怀的回忆。“长忆曾携手处”两句,是第五层,这两句说明词人最难忘情的是西湖孤山的红梅,它傲雪迎霜,幽香袭人,压倒了凛冽的冬寒,似乎带来了春天的信息。当时“携手共游”,何等惬意!结尾两句又是一层,词笔顿时跌落,终于又出现了万花纷谢的肃杀景象。“几时见得”一句埋伏下许多情思,引起无限悬念。

《暗香》着重赞赏梅的“清冷”,《疏影》着重赞赏梅的“幽静”。

《疏影》这首词的重要特色之一就是既写花又写人,花人合一,互相幻化,以空灵含蓄的笔触,构成朦胧优美的意境。

“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开篇展现在读者面前的就是一幅色彩鲜明、幽雅清丽的“双栖图”。苔枝与翠禽色相近,都是充满生机的“绿”,其间点缀着美玉般的梅花,就更显得光彩照人。接着推出第二个画面,是“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这完全是用写人的手法来写梅,梅花就是佳人的幻化。相逢在“客里”,又是“篱角黄昏”这么一个典型环境,更突出了寂寞的氛围。在这么寂寞的氛围里,“佳人”“无言自倚修竹”。“无言”这神态,“自倚”这动作,突出了这位孤高的佳人形象;另一面,也折射了词人在“客里”怀念情人的孤寂心情。

在这种孤寂情绪的支配下,词人想到对方也一定会同自己一样孤寂难熬。下句就借昭君出塞、远嫁番邦的典故来抒发这种情感,“不惯”、“暗忆”这两个词,就传达出了不寻常的深沉感情。“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这就明写出人花幻化的艺术意境。放在“月夜”归来,就更突出“幽独”的气质。“月夜”与“黄昏”照应,“花”与“玉”照应,“幽独”与“无言自倚”照应,文字针线细密,情感脉络分明。而“幽独”一词又是总括了上片的精髓而成为全词的基调。

下片开头的“犹记深宫旧事”与上片的“暗忆江南江北”遥相呼应,这是词人想象自己心上人在远方孤寂中一定会时时想起美好的往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是借南朝宋武帝女儿寿阳公主午睡时梅花飘落眉心留下花瓣印,宫女争相仿效,称为“梅花妆”的故事,喻往事之美好令人难忘。这美好的时光多么值得珍惜!千万不要像无情的东风一样,“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但到底往事已成空,如今只留下一片美好的追忆而已。这就正如梅花终于被东风吹落,而且“随波去”了,怎能不怨恨那“玉龙哀曲”呢!玉龙,笛名。笛曲《梅花落》是古代流行的乐曲,听了使人悲伤。到了唱“梅花落”悲歌的时候,才“重觅幽香”,为时晚矣。到那时,花落了,香残了,只剩下空秃的疏影,美丽的梅花则“已入小窗横幅”。就正如美好的时光没有好好珍惜,而今双方远隔千里,两地相思,只能像梅花一样孤寂地“暗忆”往事了。末句的“幽香”与上片末的“幽独”遥相呼应,进一步突出了梅的动人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