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悬梁刺骨,追求成功(1 / 1)

给孩子讲宋词 方州 2141 字 2个月前

水调歌头(舟次扬州[1],和杨济翁、周显先韵[2])

辛弃疾

落日塞尘起[3],胡骑猎清秋[4]。汉家组练十万,列舰耸层楼[5]。谁道投鞭飞渡,忆昔鸣骨高血污,风雨佛狸愁[6]。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7]。□□今老矣,搔白首,过扬州[8]。倦游欲去江上,手种橘千头[9]。二客东南名胜,万卷诗书事业,尝试与君谋[10]:莫射南山虎,直觅富民侯[11]。

【注释】

[1]次:停留。扬州:即今江苏扬州市。

[2]和韵:依照别人作品之韵填词。杨济翁:名炎正。他主张抗战,曾在《水调歌头》词中说:“忽留然,成感慨,望神州。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周显先:未详。

[3]塞尘起:指边塞发生了战争。尘,骑兵奔驰扬起的尘土。

[4]胡骑:指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统治者的军队。猎:侵扰,这里指金主完颜亮1161年南侵。清秋:凉爽的秋天。

[5]“汉家”二句:赞美宋军的威武雄壮。组练,“组甲被练”的简称,是古代军士所穿的两种衣甲,引申指精壮的军队。列舰耸层楼,江中兵舰如耸立的高楼,列阵以待。

[6]“谁道”三句:谁说可以投鞭断流肆意南侵?完颜亮气焰何等嚣张,结果也没有好下场。投鞭,用苻坚的狂言。鸣骨高,即鸣镝,响箭。血污,指被杀死。用的是匈奴单于头曼死于非命的史实。佛狸,后魏太武帝拓跋焘小字。这里用来影射金主完颜亮在1161年南侵失败,被部下所杀。

[7]“季子”二句:自己当年像季子一样年轻,对于事业也有一股锐气。季子,战国苏秦的表字。黑貂裘,苏秦游说时所穿的黑貂皮袍子。

[8]“今老矣”三句:现在抗金志愿还没有实现,经过扬州这个当年战斗之地,而我却已经老了。

[9]“倦游”二句:懒得再去做官,要去过隐居生活。倦游,倦于宦游,不想做官。手种橘千头,指稳居,源于《襄阳记》李衡的故事。

[10]“二客”三句:你们两人(指杨济翁、周显先)是东南一带的名士,饱有才学,想做一番事业,我试着给你们出个主意吧。名胜,这里指名流。

[11]“莫射”二句:算了吧,不要再搞军事,还是去当一个安居乐业的富民侯吧!富民侯,《汉书·食货志》:“武帝末年悔征伐之事,乃封丞相为富民侯。”

【译文】

落日映照战火的烟尘,完颜亮从扬州南侵在清秋季节。十万精兵严阵以待,战舰列阵有如高楼。谁说投鞭断流可南侵,气焰嚣张的完颜亮一命呜呼。自己当年像苏秦一样年轻,英姿勃勃志气豪遒。如今白发衰颜,面对当年鏖战过的扬州,无限感慨搔白首。我已厌倦官场生活,莫如隐居更自由。你们二位是欲成大业的名士,胸中有万卷诗书,在这无所作为的时代,奉劝你们莫搞军事只当富民侯。

【背景故事】

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辛弃疾出任湖北转运副使,途经扬州时,触景生情,追忆了十八年前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兵败身死的历史,联想起自己南渡抗金的战斗生活,感慨万千,写了这首词。作者把自己比作苏秦,表现了自己的志向。关于苏秦流传着他悬梁刺骨的故事。

战国时期,各国为争夺领土彼此征战,强大的国家有魏、齐、秦三国,其他小国则依附在大国之间以求自保。在这种形势下,不论强国还是弱国都纷纷寻找自己的盟友,“合纵连横”运动便应运而生了。

“合纵”,就是几个弱小的国家联合起来抵抗秦(或齐)国的兼并。

“连横”,就是一个强国强迫弱国帮助自己进行兼并。

苏秦是洛阳人(今河南洛阳市),他与庞涓、孙膑,还有张仪,一同当过鬼谷子的学生,学习过兵法。

苏秦家里很穷,有父母、兄嫂、妻子、两个弟弟,一大家人都务农。苏秦学习归来后想求个一官半职,就去求见周显王,当时有名无权的周天子就住在洛阳城。周显王见苏秦聪明伶俐,能说会道,倒是有点想留下他,可左右的官员们嫌苏秦出身贫贱,瞧不起他,谁也不肯说他的好话,苏秦只好悻悻离开了。

不久,苏秦又去了秦国,他想:秦孝公曾贴榜求贤,秦国一定是个重人才的地方。谁知即位不久的秦惠王刚刚杀了商鞅,对外来的说客都存有戒心。苏秦对秦惠王说,他愿意献计献策,为大王称霸天下效劳。秦惠王却回答说:“感谢苏先生不远千里登门指教,只是秦国力量还不雄厚,还得准备上几年。等寡人准备好了,再请教先生吧。”

秦惠王的话犹如浇了苏秦一盆冷水,然而他仍不死心,住在小客栈里,天天挥笔疾书,为秦国用武力统一天下出谋划策。苏秦一连十次向秦王上奏章,可秦王始终不理睬。

苏秦在秦国一住就住了两年,身上的衣裳都穿破了,钱也用光了,只好灰溜溜地回家去。

一路上他穿着草鞋,打着绑腿,挑着行李,晓行夜宿,忍饥挨饿。等到了家,他又黑又瘦,面容憔悴,像个要饭花子。他惭愧地低着头站在门口。外出两年,钱都用光了,也没弄出个名堂来,还有何面目进家门呢?

见苏秦这样狼狈而归,父母背过脸去不和他说话;妻子正在织布,“吧嗒”“吧嗒”推着梭子,根本不肯下机来迎接他。嫂子也不给他做饭。

遭到家人的冷眼,苏秦很伤心,他唉声叹气地说:“妻子不把我当做丈夫,嫂嫂不把我当做小叔,父母不把我当做儿子,这都怪我没本事啊!”

家人和邻居都嘲笑他,说他不去经商赚钱,养家糊口,反而以搬弄口舌为业,遭穷受苦,那是活该!

苏秦听了这些话,心里很惭愧。他决心发愤学习,相信只要学识渊博了,有了大本事,秦国不用他自有用他的地方。他翻箱倒柜,把所有的书都拿了出来,还特地找出了鬼谷子老师赠送的姜子牙的兵书《阴符》,从此闭门不出,埋头苦读。

苏秦日日挑灯夜读,瞌睡了就用冷水浇浇头,再读。到后来,冷水浇头不管用了,他就拿把锥子放在身边,一打瞌睡,就用锥子猛刺自己的大腿,刺得血流如注,痛得清醒了,再继续读书。

时间一长,光刺股也不行了,他就用一根绳子,一头把自己的头发拴起来,一头吊在梁上。低头一打盹,头上的绳子就猛地一拽,把他拽醒,他再接着读书。

苏秦凭着这种悬梁刺股的刻苦精神,一年多就把所有的书通读了一遍,姜太公的兵书更是背得滚瓜烂熟,他从中找出了许多揣摩国君心意的诀窍。他还记熟了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地形、物产等情况。

这一下,苏秦认为有了游说各国的本钱了,就对弟弟们说:“我学习兵法已经成功,天下的富贵只要我一伸手就有人送来。二位弟弟如能凑点路费给我,让我去游说列国,等我大功告成,一定十倍、百倍地奉还。”

弟弟们被他说服了,想办法凑了些路费给他。苏秦又上路了。

公元前333年,苏秦首先到了赵国。当时赵国的国君是赵肃侯,相国是赵肃侯的弟弟奉阳君。奉阳君很不喜欢苏秦。

苏秦只好北上来到燕国。他在燕国等了一年多,都没能见到燕文公。苏秦十分焦急,一天,趁燕文公出宫游玩,苏秦一下趴在路上,拦车求见。燕文公听说他是苏秦,非常高兴,用车载着苏秦回到宫中,对他说:“听说先生过去给秦王献策,道理讲得很透彻。今天有缘相见,请先生多多指教。”

苏秦开门见山地对燕文公说:“这些年来,燕国的人民安居乐业,没有受到战争的骚扰,大王您也没有损兵折将的忧愁。这一点,哪个国家也比不上您,大王明白是什么缘故吗?”

燕文公摇摇头,说:“不知道。”

苏秦说:“燕国之所以没有受到秦国的侵犯,是因为燕国南边有赵国这座天然屏障。秦国与赵国已开过五次战,二胜三负。秦赵两国互相杀戮,双方筋疲力尽,燕国才能躲在背后平安无事。所以燕国不必害怕秦国。秦国如果出兵攻打燕国,必须途经赵国,而且战线过长,即使攻下了城池,也不能长期占领。但赵国如果攻打燕国,10天就能打到燕国都城,或说秦国打燕国是千里之外的事,赵国打燕国是百里之内的事。大王如果不担心百里以内的祸患,而去注重千里之外的战事,策略上就犯了大错误。所以我建议燕国和赵国合纵亲善,那么燕国就再没有什么可担忧的了。”

燕文公听了连连点头,说:“感谢先生指教,寡人愿意同赵国结为友好,一切听从先生的安排。”

燕文公让苏秦带了许多车马、金银布帛,去赵国活动结好之事。

赵肃侯听说苏秦带了重礼求见,亲自带领百官出宫迎接。此时奉阳君已死。

苏秦对赵肃侯说:“小民私下替大王考虑,要想保国就必须安民,而安民在于择友。把握形势,选择朋友,搞好外交,当前对赵国来说,这些是至关重要的。请允许我分析一下赵国的外交问题。假如齐、秦两个大国都成为赵国的敌人,赵国的人民就不会有安宁的日子了;同样,如果秦齐两国开战,赵国人民仍旧不会得到安宁。假如赵国跟秦国合作,那么秦国必定会削弱韩、魏两国;如果赵国与齐国联手,齐国必将削弱楚、魏两国。魏国削弱,必将威胁到接壤的赵国;楚国削弱,赵国就失去了援助自己的力量。所以这几种结果都不可取。现在,赵国是山东一带最强大的国家,在秦国眼中,赵国对自己的威胁最大,秦国视赵国为劲敌。但为什么秦国不敢发兵攻打赵国呢?是害怕韩国、魏国在后面暗算他。这样说来,韩、魏两国也算得上是赵国南方的屏障。因此,要想保全赵国,首先必须保证韩、魏两国不向秦国屈服称臣。”

苏秦歇了口气,继续说:“小民私下推算,各诸侯国家的土地合在一起五倍于秦国,军队合在一起,更是十倍于秦国。如果六个国家结成一个整体,合力向西攻打秦国,秦国必定大败。现在大王您却迫于强秦的压力,向秦国割地称臣,这实在是失策的。打败别人和被别人打败,叫别人向自己称臣和自己向别人称臣,这两者难道是可以同日而语的吗?”

赵肃侯沮丧地听着。苏秦继续说:“天下人对大王的品德没有不赞扬的,都称大王是能抛弃谗言,决断疑难的贤明君主,所以小民可以把忠言向您倾诉。我悄悄为您谋划,不如让韩、魏、齐、楚、燕、赵六国合纵亲善,共同反抗秦国。由赵国发起,邀请各国国君在洹水(水名,在今河南省,又名安阳河)边举行盟会,交换人质,宰杀白马,宣读盟誓,就说:不论秦国出兵攻打哪一个国家,其他五国都要出兵援救。盟国中如有不按盟约办事的,其余五国可派军队共同讨伐。这样,秦国的军队一定不敢走出函谷关,大王的霸业就一定能成功。大王,您看如何?”

赵肃侯越听越高兴,他霍地站起身来,激动地在大殿上踱起了步子,然后恭恭敬敬地对苏秦拱了拱手,说:“寡人年轻,即位时间短,还没有听到过这样使赵国长治久安的谋略。您真是一位尊贵的客人啊,一心一意保全我们赵国,安定诸侯各国。我十分愿意把我的国家托付给您,听从您的安排。”

赵王给了苏秦100辆车,1000镒黄金,白璧100双,锦绣1000匹,让他去游说各国诸侯缔约合纵。

苏秦经过一番努力终于游说六国成功,六国一致推举苏秦为“约纵长”,总管六国军民,苏秦至此走向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