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神童才子遭遇尴尬(1 / 1)

给孩子讲宋词 方州 1463 字 1个月前

念奴娇

黄庭坚

八月十八日,同诸生步自永安城楼,过张宽夫园待月。偶有名酒,因以金荷酌众客。客有孙彦立,善吹笛。援笔作乐府长短句,文不加点。□□断虹霁雨[1],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2]。桂影扶疏[3],谁便道、今夕清辉不足?万里青天,嫦娥何处[4],驾此一轮玉[5]。寒光零乱[6],为谁偏照酉露醁[7]?□□年少从我追游,晚凉幽径,绕张园森木[8]。共倒金荷[9],家万里难得尊前相属[10]。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曲[11]。孙郎微笑[12],坐来声喷霜竹[13]。

【注释】

[1]断虹:彩虹消失了。

[2]修眉:长眉,喻雨后染成新绿的山峰。

[3]桂影:指传说中的月宫里生长的桂树的影子。扶疏:形容桂树的枝叶繁茂。

[4]嫦娥:相传为月宫中的仙女。

[5]一轮玉:指月亮。

[6]寒光:指秋夜的月光。

[7]酉露醁:美酒名,味极甘美。

[8]森木:茂盛的树木。

[9]倒金荷:倒,倾也。金荷,因时值仲秋,荷叶微黄,故云。此句言以金荷叶倒酒。

[10]尊前相属:尊,同樽,酒杯。相属,举杯对饮。

[11]临风曲:一作“临风笛”。

[12]孙郎:即指善吹笛的孙彦立。

[13]坐来声喷霜竹:坐来,犹言即刻。喷,喷发,喻笛声气韵很足。霜竹,犹言寒笛。因笛子系用竹子制作,音色凄清,故云。

【译文】

雨过天晴,彩虹兰挂,秋空万里如洗。那披上新绿的山峦,似秀眉一弯。即使月中桂树的阴影浓密,又怎能说今夜的月色不美?万里晴空,嫦娥啊你在哪里?驾驶这圆圆的一轮玉盘。零乱、寒冷的月光,为谁偏偏照射在这美酒一坛?年轻人追随我的左右,顺着清凉、幽寂的小径,走进长满秀木的张家小园,畅饮欢谈。让我们把手中的荷叶杯全都斟满,离家万里,难得有这把酒畅饮的欢聚时刻。老子漂泊一生,走遍了大江南北,最爱听那临风的霜笛,音韵悠然。孙郎听罢,点头微笑,立时笛声悠扬,令人神往。

【背景故事】

这是作者晚年的重要作品之一,具有一种抑郁与达观豪迈交织在一起的风格。

黄庭坚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创始人,他自幼好学,才智过人,总觉得自己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在当地的同辈中已无人能与自己相比,应该走出家乡,开开眼界,长长见识。就这样,他离开修水老家,出武宁,过瑞昌,直奔繁华盛地江州府。

听说少年才子黄庭坚光临江州,江州府一些自认为才学相当的文人,纷纷前来拜会这位风流少年。其间,有钦佩的,也有嫉妒的。

一天,江州府的文人相约陪黄庭坚游览江州名胜,并相机邀诗请对,试试他的才学。

当他们一同来到甘棠湖,只见湖面上烟波淼淼,水光粼粼,曹罡见湖中的浸月亭中正好有个游客在吸水烟,沉吟半晌,吟出上联,要黄庭坚答对:烟水亭,吸水烟,烟从水起。

黄庭坚想起刚才在城北游览过的汉代刘邦大将灌婴所掘的“浪井”,不假思索,随口对道:风流井,博浪风,风自浪兴。

大家听了,不禁齐声叫好。一行人迤逦而行,说说笑笑,谈诗论对,好不高兴!黄庭坚出口成章,对答如流,同游的文人们无不佩服,不时以言语奉承。见众人如众星拱月般的簇拥、夸赞,渐渐地黄庭坚那年少气盛、恃才傲物的老毛病又犯了。当一行人来到思贤桥,他神气十足地对大家说:“承蒙各位抬举,也为助各位雅兴,我现有一上联,请勿吝赐教。”说完,摇头晃脑吟道:思贤桥,桥上思贤,德高刺史名留世。

没料到黄庭坚会突然来这一手,众文人猝不及防,好一阵时间竟无人答对。面对如此尴尬的局面,黄庭坚哈哈大笑:“大家不必为难,白居士不是在你们浔阳江头写有一首《琵琶行》吗?从那里面可续出一则很好的下联。”说着,他得意洋洋地摇着头,一字一顿地念道:琵琶亭,亭下琵琶,情多司马泪沾襟。

黄庭坚小小年纪,竟如此博学多才,不由得大家啧啧称赞。这样一来,他也就更加感到自己高人一截,偌大个江州府没有哪一个可以比得过他黄庭坚的。于是,他用傲慢而又带挑衅性的口吻对大家说:“小生学浅才疏,不揣冒昧,看哪位有什么高招,也好让我领教领教。”

大家一听,既感到羞愧,又感到气愤,都想设法难住他,奚落他一下,以灭灭他的傲气。但是,谁也拿不出什么“高招”来。

不觉间,一行人已来到了小乔梳妆楼下。忽然,曹罡向黄庭坚拱了拱手,说道:“几年前,这里有位读书人,其妻也是书香门第出身,洞房花烛之夜,妻子以此楼为题出了上联,要其夫对出下联,否则不准上床安睡。”曹罡吁了口气,又说:“可是,那位读书人一直未能对出下联,后来竟因此郁郁而死。”他望了望黄庭坚,继续说道:“此后,这一出对,多年来竟也无人对出,实在惭愧。现在,有请公子指教。”说完,便一字一顿地念出当年小姐的出对:梳妆楼头,痴眼依依,痴情依依,有心取媚君子君不恋。

黄庭坚一听,就品出了曹书生的弦外之音:“他们不仅要我对出下联,还把我比作呆女献媚,真是可笑。”他抬头看到庙堂森森,香烟缭绕的延支山,触景生情,顿时舒开眉心,吟道:延支山下,落木潇潇,落花潇潇,无缘省识春风春难留。

之后他们上船观光游景。

船行十里,那个在桅杆下扯篷索的船家少年,得知站在船头上极目远眺的少年就是才子黄庭坚,便有意与他搭话,谦恭地问道:“敢问先生,你就是能诗善对的‘神童才子’黄庭坚吗?”

黄庭坚礼节性地点了下头。船家少年又笑了笑,说:“我们江湖上粗人,平时也有点俗趣。这里有个对子,只有上联无下联,想请教先生,不知时下有没有这个兴致。”

黄庭坚听了,歪着头望了望,见少年一身船家打扮,回过头去,不予答理。船家少年见了,并不生气,只是自言自语道:“嘿,想不到一个誉满江州府的才子,竟怕起船上的一个小伙计来了。”

“什么?你鄙俗之人有什么诗采文章,不怕丢人现丑的话,就出吧!”

船家少年还是微微一笑,拱了拱手,很客气地道了声“请教”,便朗声念道:驾一叶扁舟,**二只浆,支三四……

没等船家少年念完上联,黄庭坚哈哈大笑,道:“俗俚之联,怎登大雅之堂?不过我现在闲得无聊,就来凑凑这个俗趣吧。”然后把手一扬:“继续念吧。”

船家少年听了黄庭坚的鄙夷之言,亦不表示反感,只是说:“不急嘛,请听清楚。”接着,又从头念出上联:驾一叶扁舟,**二只桨,支三四片篷,坐五六个客,过七里滩,到八里湖,离开九江已有十里。

这上联生动地再现了他们乘坐小船,从江州府出发,一路顺风东下的得意情景。船家少年念完这上联,又对所对的下联提出要求:“所对下联,凡逢上联有数字之处,必须以数字相对,但不论是反是顺,不得有一字相同。”黄庭坚听完,细一琢磨,心里不禁一惊,犯难了:上联中,数字一至十均已用完,而下联不仅要以数字对上联的数字,且还不能有一个字与上联相同。这到哪里去找那么多的数字与上联相对呢?

自以为才高八斗的黄庭坚,竟被一个普普通通的船家少年出对难住了。他站在船头,半天一言不发,怔怔发呆,额上沁出了冷汗,这时才知自己并非才高八斗、学富五年,这真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啊!于是,他招呼船家掉转船头,放弃了去苏杭的打算,经江州府又回到家乡,埋头苦读,终成一代大师,名扬天下,名垂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