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咏梅以言志(1 / 1)

给孩子讲宋词 方州 884 字 2个月前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1],寂寞开无主[2]。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3]。□□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4],只有香如故。

【注释】

[1]驿:驿站,古代官道上设置的供行人休憩的客栈。

[2]无主:指没有人观赏和培护。

[3]着:经受,遭受。

[4]碾作尘:指驿边梅花飘落于路,被往来的车辆碾成了尘土。

【译文】

驿站旁的断桥边,一枝梅花独自绽放,无人爱惜。已到了黄昏时分,她还在独自感伤,更何况凄风苦雨击打着花枝。她无心与百花争奇斗艳,任凭百花嘲笑妒忌。纵然是落花片片被碾成尘土,那幽香也会长存不息。

【背景故事】

公元1162年,宋孝宗起用了抗金老将张浚为右丞相,都督江淮路军马,对女真侵略者形成了强大的威慑力量。这时,陆游受命起草了两个重要文件,准备在外交上联络西夏,争取协助,共同抗金。陆游深以能够参与抗战的机要工作为荣,一心要打退敌军,恢复中原。

不幸的是,抗战失利了,主和派又抬头了。宋孝宗起用秦桧余党汤思退为丞相。陆游在朝廷上也日益处于不利的地位。不久,就被调任建康通判,又改调镇江通判。这时恰逢张浚巡视江、淮,来到镇江。他们在一起计划着如何重整武备,进行反攻,以期报仇雪耻。这时,张浚掌有山东、淮北忠义军一万二千人,驻守泗州。金人听到这个消息,立刻下令撤兵。只要当时的朝廷坚持抗战,事情是大有可为的。可是孝宗于隆兴二年(1164)四月,撤销了江淮都督府,罢免了张浚,正式与金人签订了“隆兴和议”。

签订和议的第二年,陆游被调到离前线更远的隆兴(今江西南昌)任通判。不久,又假罪“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而免除了他的职务。

陆游回到故乡山阴寂寞地度过了四个年头。直到乾道五年,朝廷才勉强给他一个夔州通判的职务。这时,陆游已经四十五岁,因久病不能赴任。第二年,他才携家眷开始了西行万里的远游。

赴任途中的一天黄昏,陆游走出驿站散步。寒冬的冷风阵阵吹来,滴滴小雨随风洒落,泥泞的路上行人稀少。他本想在广阔的空间里透透心中的郁闷,谁知凄风冷雨更增添了他的忧愁。他慢慢往前走,往事一一涌上心头:科举第一,云程在即,却被秦桧所害,断送了无限风光;精忠报国,诚心劝谏,换来了诽谤和诬陷;国家风雨飘摇,自己流落他乡……走到断桥边上,忽见昏暗中几株梅花傲然绽放在桥边。脚下的落花静静地铺在地上,尽管人踏车碾化作尘泥,依然散发着馥郁的清香。

看到梅花,陆游心有所感,于是挥笔写下了这首《卜算子》词。

词的上半阕着力渲染梅的落寞凄清、饱受风雨之苦的情形。“驿外断桥边”是双层的荒凉之地,“驿外”之梅是无主的野梅,无人照看与护理,其生死荣枯全凭自己。“断桥”已失去沟通两岸的功能,唯有断烂木石,更是人迹罕至之处。由于这些原因,它只能“寂寞开无主”了,“无主”既指无人照管,又指梅花无人赏识,不得与人亲近交流而只能孤芳自赏,独自走完自己的生命历程而已。“已是黄昏独自愁”是拟人手法,写梅花的精神状态,身处荒僻之境的野梅,虽无人栽培,无人关心,但它凭借自己顽强的生命力也终于长成开花了。可是,野梅为何又偏在黄昏时分独自愁呢?因为白天,它尚残存着一线被人发现的幻想,而一到黄昏,这些微的幻想也彻底破灭了;不仅如此,黄昏又是阴阳交替,气温转冷而易生风雨的时辰。所以,除了心灵的痛苦之外,还要有肢体上的折磨,“更着风和雨”。这内外交困、身心俱损的情形将梅花之不幸推到了极处,野梅的遭遇也是作者以往人生的写照,倾注了词人的心血!

下半阕写梅花的灵魂及生死观。梅花生在世上,无意于炫耀自己的花容月貌,也不肯媚俗与招蜂引蝶,所以在时间上躲得远远的,既不与争奇斗妍的百花争夺春色,也不与**分享秋光,而是孤独地在冰天雪地里开放。即使花落了,化成泥土了,轧成尘埃了,其品格就像它的香气一样永驻人间。这精神正是词人回首往事不知悔、奋勇向前不动摇的人格宣言!“群芳”在这里代指“主和派”小人。社会现实正是如此,在腐败的政权下,“持身正大”比做贪官污吏要困难得多,陆游因“喜论恢复”而屡遭罢黜,至死也未实现自己的理想,他无意于功名富贵却始终不泯“为国戍轮台”之思,其爱国情操、高风亮节,像梅花“质本洁来还洁去”一样,谱写出了时代的正气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