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亡国之音的《后庭花》(1 / 1)

给孩子讲宋词 方州 1653 字 2个月前

桂枝香(金陵怀古[1])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2],天气初肃[3]。千里澄江似练[4],翠峰如簇[5]。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6]。彩舟云淡,星河鹭起[7],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8],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9]。六朝旧事随流水[10],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11]。

【注释】

[1]金陵:古郡名,宋代称升州、江宁府,治所在今江苏省南京市。此地曾为三国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六朝的都城。

[2]故国:旧都。指金陵城。

[3]肃:清爽,指秋天凉爽的天气。

[4]澄江:清碧的长江。练:白色的丝绢。此句化用南朝诗人谢朓“澄江如练”的诗句。

[5]簇:丛聚的样子。

[6]酒旗:旧时酒店门前的酒帘,作为招徕顾客之用。

[7]星河:银河。此处喻美如银河的秦淮河。秦淮河是金陵城内的一条人工河,两岸为歌楼妓馆丛聚之处。由于来此游玩的客船甚多,灯光点点,恰似天上的银河一般。鹭起:形容秦淮河里彩舟往来,如鹭鸟之飞起。

[8]门外楼头:化用唐人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之句。指南朝陈为隋所灭的历史。据史书记载,隋大将韩擒虎从朱雀门入城时,陈后主与宠妃张丽华还在结绮阁寻欢作乐。

[9]漫嗟荣辱:空叹此城在历史上的荣辱。荣是指金陵旧都繁华兴盛之时,辱指发生在此地的亡国之辱。史载隋兵入城之后,陈后主与张丽华慌忙逃入景阳宫井中,为隋兵俘出。后人遂称此井为“辱井”。

[10]六朝:指在金陵建都的六个王朝,见本词注[1]。

[11]“至今商女”三句:化用杜牧《泊秦淮》诗“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之句。商女,歌女。后庭遗曲,指陈后主所作的《玉树**》。后人以此曲为亡国之音。

【译文】

我在这六朝故都的金陵城登高远望,时值深秋,天高云淡。眼下这奔涌千里的长江宛如一条白色的丝练。远处的青山丛丛簇簇,高下相间。残阳之中,归来的风帆、远去的舟影,穿游于银白色的江面。西风起处,酒旗斜插在街市两边。秦淮河中的彩舟摇曳,恰似那白鹭翩翩飞起,这说不尽的景致,丹青妙手也描摹不完。

遥想当年,这金陵故都是何等繁盛。可叹君王们荒**误国,隋兵已经近逼城下,后主却仍在寻欢作乐,落得个国破家亡,悲恨相衔。站在高楼上凭吊千古,繁荣和耻辱令我徒自嗟叹。六朝的兴衰如同滔滔江水一去不返,不变的唯有那年年复生的青草和寒烟笼罩的江面。时至今天,歌女们还不时唱起《玉树**》这支遗曲,听到这亡国之音,怎不令人深深遗憾。

【背景故事】

金陵素称虎踞龙蟠,雄伟多姿。大江西来折而向东奔流入海。山地、丘陵、江湖、河泊纵横交错。秦淮河如一条玉带横贯市内,玄武湖、莫愁湖恰似两颗明珠镶嵌在市区的左右。王安石正是面对这样一片大好河山,想到江山依旧、人事变迁,怀古而思今,写下了这篇“清空中有意趣”的政治抒情词。词中《后庭》曲是指南朝陈后主的故事。陈后主是魏晋南北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对人民来说,他是个昏君,可是对于艺术来说,他却是个难得的人才。陈后主名叫陈叔宝,是一个完全不懂国事,只知道喝酒享乐的人,陈后主宠爱的贵妃张丽华本是歌妓出身,她发长七尺,光可鉴人,陈后主对她一见钟情,据说即使是在朝堂之上,还常让她坐在膝上与大臣共商国事。陈后主为了享乐,大兴土木,建造了三座豪华的楼阁,让他的宠妃们住在里面。身边的宰相江总、尚书孔范等人,也只会逢迎拍马,玩玩文字游戏而已,从来不把国家大事放在心上。他们喝酒吟诗,制作俗艳的诗词,如《玉树**》、《临春乐》等,而且都配上曲子。陈后主还挑选了一千多个宫女,专门演唱他们“创作”出来的这些靡靡之音。

陈后主这样穷奢极欲,他对百姓的搜刮当然非常残酷。百姓被逼得过不了日子,流离失所,到处可见倒毙的尸体。大臣傅縡上奏章说:皇上整日不问国事,再这样下去,国家就要完了。

陈后主一看奏章就火了,派人对傅縡说:“你能认错改过吗?如果愿意改过,我就宽恕你。”

傅縡说:“我说的本来没有错,怎么让我改错。”

陈后主恼羞成怒,就把傅縡杀了。

陈后主又过了五年荒唐的生活。这时候,北方的隋朝渐渐强大起来,决心灭掉南方的陈朝。

后来,隋文帝造了大批大小战船,派他的儿子晋王杨广、丞相杨素担任元帅,贺若弼、韩擒虎为大将,率领五十一万大军,分兵八路,准备渡江进攻陈朝。

隋文帝亲自下达讨伐陈朝的诏书,宣布陈后主二十条罪状,还把诏书抄写了三十万份,派人带到江南各地去散发。陈朝的百姓已经恨透了陈后主,看到了隋文帝的诏书,人心更加动摇起来。

首先是杨素率领的水军从永安出发,乘几千艘黄龙大船沿着长江东下,满江都是旌旗,战士的盔甲在阳光下闪闪发光。陈朝的江防守兵看了,被吓呆了,哪里还有抵抗的勇气。其他几路隋军也都顺利地开到江边。北路贺若弼的人马到了京口,韩擒虎的人马到了姑苏。江边陈军守将告急的警报接连不断地送到建康。

陈后主正跟宠妃、大臣们醉得七颠八倒,他收到警报,连拆都没有拆,就往床下一丢了事。后来,警报越来越紧了。有的大臣一再请求商议抵抗隋兵的事,陈后主才召集大臣商议。

陈后主说:“东南是个福地,又有天险可以拒敌,以前北齐来攻过三次,北周也来了两次,都失败了。这次隋兵来,还不是一样来送死,没有什么可怕的。”

其他的奸佞小人也附和着说:“陛下说得对。我们有长江天险,隋兵又不长翅膀,难道能飞得过来!这一定是守江的官员想贪功,故意造出这个假情报来。”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根本不把隋兵进攻当作一回事,笑谈了一阵,又照样叫歌女奏乐,喝起酒来。

再到后来,贺若弼的人马从广陵渡江,攻克京口;韩擒虎的人马从横江渡江到采石矶,两路隋军逼近建康。到了这个火烧眉毛的时候,陈后主才有些清醒。城里的陈军还有十几万人,但是陈后主手下的宠臣江总、孔范一伙都不懂得怎么指挥。陈后主急得哭哭啼啼,手足无措。隋军顺利地攻进建康城,陈军将士被俘的被俘,投降的投降。

等到隋军进入皇宫以后却到处找不到陈后主。后来,捉住了几个太监,才知道陈后主逃到后殿投井了。隋军兵士找到后殿,果然有一口井。往下一望,是个枯井,隐约看到井里有人,就高声呼喊。井里没人答应。兵士们威吓着叫喊说:“再不回答,我们要扔石头了。”说着,真的拿起一块大石头放在井口,装出要扔的样子。井里的陈后主吓得尖叫了起来。兵士把绳索丢到井里,才把陈后主和两个宠妃拉了上来,陈朝灭亡,陈后主最后病死洛阳,追封长城县公。

就这样,《**》因为它的作者陈后主的经历和遭遇而被后人看作是亡国之音,被历代文人当作警世钟时时敲响。

而王安石的这首《桂枝香》正是有感于此而作,词的上阕主要是写景,作者在一派肃爽的晚秋天气中登高临远,看到了金陵最有特征的风景:千里长江明净得如同一匹素白的绸缎,两岸苍翠的群峰好似争相聚在一起;江中的船帆在夕阳里来来去去,岸上酒家斜挂的酒招迎着西风在飘扬。极目远眺,那水天一色处的各种舟楫在淡云中时隐时现;一群白鹭在银河般的洲渚腾空而起。如此壮丽的风光真是“画图难足”啊!词的下阕,作者的笔锋一转,切入怀古的题旨。用“念往昔”三字拉开了时空的反差,指出六朝的统治者竞相过着奢侈荒**的生活,以致像陈后主那样,敌军已兵临城下,他还拥着一群嫔妃在寻欢作乐。最后六朝君主就像走马灯似地一个接一个地国破家亡,悲恨相继不断。对此作者发出了深深的感叹:千古以来人们登高凭吊,不过都是空发兴亡感慨,六朝旧事随着东逝的江水是一去不复返了,剩下的只有几缕寒烟和一片绿色的衰草。最后作者借用杜牧《泊秦淮》中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的诗意,指出六朝亡国的教训已被人们忘记了。这结尾的三句借古讽今,寓意深刻。

王安石是在神宗熙宁初出任江宁知府的(府治即今南京市),两年后即入中枢为相。这首词当作于任知府期间。作为一个伟大的改革家、思想家,他站得高看得远。这首词通过对六朝历史教训的认识,表达了他对北宋社会现实的不满,透露出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