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多情郎填词寄语痴情女(1 / 1)

给孩子讲宋词 方州 877 字 1个月前

石州慢(薄雨收寒)

贺铸

薄雨收寒,斜照弄晴,春意空阔。长亭柳色才黄,倚马何人先折[1]?烟横水漫,映带几点归鸿,平沙消尽龙荒雪[2]。犹记出关来,恰如今时节。□□将发,画楼芳酒,红泪清歌[3],便成轻别。回首经年,杳杳音尘都绝。欲知方寸[4],共有几许新愁?芭蕉不展丁香结[5]。憔悴一天涯[6],两厌厌风月[7]。

【注释】

[1]倚马:倚马之人,指将要远行的人。何人先折:送行者谁先折柳相赠。

[2]平沙:沙漠地带。龙荒:塞外荒远之地。

[3]红泪:原指泣尽而继之以血。此处指和着胭脂的泪水。

[4]方寸:心。

[5]“芭蕉”句:芭蕉叶卷不舒,丁香花蕾丛生。喻愁闷难以开解。

[6]一天涯:即天各一方。

[7]厌厌:通“恹恹”,忧愁苦闷的样子。

【译文】

一场小雨,塞外的寒气稍有收敛,夕阳挂在天边,带来了一片晴朗,春意显得空旷而阔大。长亭边的柳条刚刚露出嫩黄,不知何人在这里送别时已先折下。烟霭横空,春水溶溶,水天间飞过几只大雁,荒原上的白雪已经融化。还记得当初出关北上,也正是如今这个时节。回想与你分手的时候,你在画楼中设宴送别,两行红泪在腮,一曲清歌呜咽,就这样轻易地相隔天涯。回首往事已经一年,这期间彼此隔绝,无缘诉说情话。要知道我心中有多少新愁,恰如那卷而不舒的芭蕉叶和花蕾丛生的丁香花难以开解。你我天各一方同憔悴,风月为凭,深知两地相思,两地牵挂。

【背景故事】

北宋词人与歌妓们的关系非常亲密,贺铸跟一名歌妓的关系十分要好;两人相约只要贺铸的官运较为亨通,生活也较为安定时,他就去接这美人过来成亲。但贺铸却为他那艰苦的生活一再奔波着,所以他俩的情缘也就一时难得有着落,贺铸也没有能力携带她远走高飞。况且时光不待人,这样很快地便过去了若干年;这多情重义的美女很想念贺铸,于是她便写了一首七言绝句托人捎给贺铸:

独倚危阑泪满襟,小园春色懒追寻。

深恩纵似丁香结,难展芭蕉一寸心!

接到这首诗的贺铸,不由得一读再读,真是百感交集。而且更为难得的,美人因思念他竟把一切游玩都看淡了;而他当时的深恩现在都化成了她难以言状的苦痛。但他也不是不想跟她相亲相爱地度过一生,只是他现在官做得并不顺心不说,而且他一直仅是一个小官,还时不时地受到上级的无端刁难和同僚的排挤,那心情真可谓压抑之极。读罢她这诗的贺词人自然更觉得辜负了她当年对自己的深切期望,并深为不安起来。而此时,深谙词曲格律的贺铸遂照着美人这份好意,以及她诗作中的语词,填写了一阕词牌名为《石州慢》的词,然后含着热泪寄予她,以作为自己近年来无奈心意的表白。

这美人一再吟诵着贺铸这首绝妙好词,顿时惆怅不已。因为她越是往下读,便越是禁不住泪流满面了;她明知挚爱自己的心上人贺铸,现在却分明承受着凄凉岁月的煎熬。既然如此,那他们当初的计划还有什么希望呢?

贺铸的这首词虽也是写别情,但角度不同,且以追叙结构表现。上片写早春初晴的黄昏景色。开头三句,先是雨收初寒,再是天气放晴,最后春意空阔。然后移景至长亭,早春不见折柳人。继而再延至塞外,由关内至关外,由大地春回而至龙荒羁旅,情景逐层推进。“犹记”二句,触景生情,引入下片出关前的回忆和如今音尘都绝的悲叹。开头直叙“将发”的情景。她对自己应该是纯情真切,但终究一别几年,音信全无。上片写北国早春景物。“薄雨”二句以薄雨、斜照之意象组合成一幅北国早春雨后斜阳、春意空阔之境。“长亭”二句插入长亭送别,远客折柳,乃词人见北国早春柳色才黄,顿时闪现出当初离别京师,出关赴任,折柳送别情景。“烟横”三句写词人远望暮霭烟云横空弥漫于长河水际,几点归鸦映带其间,荒原积雪已被东风消融,更具象地展现出北国早春的荒野和苍茫。“犹记”二句勾联今昔,触发对京都恋人的怀思。前面一路写景,到此一笔打住,上片的煞尾,实属全词脉络的关键。下片由写景转入叙事。回忆京都恋人送别情景:她备好酒宴为我饯行,流着伤心的泪水,唱着哀怨的歌曲。“便成轻别”感慨离别经年,音讯渺茫。“欲知”五句写突接京都恋人诗篇,抒发相思。这首词从眼前追忆过去,从过去回到现在,想到日后,并且极其巧妙地把时间迁移和内心的活动,交织在写景、叙事、抒情之中,余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