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苏轼填词助秀兰(1 / 1)

给孩子讲宋词 方州 858 字 2个月前

贺新郎

苏轼

乳燕飞华屋[1],悄无人、桐阴转午[2],晚凉新浴。手弄生绡白团扇[3],扇手一时似玉[4]。渐困倚[5]、孤眠清熟。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6]。又却是,风敲竹。□□石榴半吐红巾蹙[7],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8]。秾艳一枝细看取[9],芳心千重似束[10]。又恐被、西风惊绿,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11]。共粉泪[12],两簌簌。

【注释】

[1]乳燕:小燕子。华屋:雕饰华美的房屋。

[2]这句说,桐树的影子逐渐移动,表明时间已过正午。

[3]生绡白团扇:白色生丝制的团扇。

[4]这句说扇子和女子执扇的手都像玉一样的洁白。

[5]倚:倚枕。

[6]枉:徒然,白白地。瑶台:指仙境。曲:幽深之处。

[7]这句说,石榴花半开时,像是一条紧束起来的有褶纹的红巾。

[8]“待浮花”二句:等到轻浮的花朵都谢了,那时你很孤寂,石榴才开花来陪伴着你。

[9]秾艳:丰丽。

[10]这句形容榴花复瓣,花萼为喇叭筒状。以上两句说,又恐到了秋天,榴花凋谢,剩下的绿叶已难禁秋风的摧残。

[11]触:触动,感触。

[12]粉泪:指女子的眼泪。簌簌:纷纷落下的样子。以上两句写花瓣与粉泪共落。

【译文】

华屋檐下雏燕翩翩,庭院无人悄寂寂,桐影渐移到下午,晚来天凉新出浴。手玩薄纱白团扇,扇面手臂都洁白似玉。渐困倚枕独熟睡。帘外谁来推绣户?空叫人把仙游美梦惊去。侧耳仔细听,却是风敲竹。石榴花皱蕊半吐,待到浮花都凋谢,便来伴君解孤独。细看娇艳花一枝,千重瓣儿把花心束。又恐怕,秋风摧残绿叶枯。倘若君到花前来,对酒感慨不忍睹。命运相同——榴花与泪水,纷落两簌簌。

【背景故事】

苏轼在任杭州通判的时候,曾经现场赋词,成功地帮助了一名地位低下的营妓。

那年夏天,杭州府里的大小官员们闲得无聊,这时候有人提议说,何不到西湖边上一面赏景,一面听歌观舞,这样也可打发打发眼下这令人烦闷难耐的时光。大家都欣然同意。于是府中一应官员便三五成群地往西湖边上去参加宴会。

按照平时府中宴会的惯例,宴会上一定要有营妓到场唱歌跳舞助兴。秀兰是营妓中比较出色的一个,这种场合自然也就少不了她。然而,过了许多时间,众多营妓都已到场,歌舞也早已经开始,但容貌尤为靓丽的秀兰却不见踪影;这让众官员们大为扫兴。于是太守即命人去催促她快些过来,说宴会就在等她,不能再拖延了。又过了一会儿,秀兰才终于露面。

根据秀兰的解释是由于天气炎热,所以午后刚刚沐浴便去午睡的缘故,因此把府中临时要举行宴会的事儿给忘了。

然而,府中有一名平时对秀兰的姿色早已垂涎欲滴却始终不能亲近她的官员,此时故意找茬,说这秀兰定然是有私情,跟某个相好出去,根本就不把府中的事放在眼里。她虽然极力为自己辩解,但就是得不到那人的谅解。

面对这僵持着的场面,东坡便出来打圆场说:“不要让这小事扫了大家今天出来游宴西湖的雅兴,现在,我来填首词,并让秀兰唱给大家听听以示谢罪如何?”苏轼当时早已声名远播,众人见他填词助兴,都非常欣喜,大家当即鼓掌通过。

不到一盏茶的工夫,一篇名为《贺新郎》的词便呈现在众人面前。

秀兰按调歌唱起来。那美妙的声音里,还夹杂着一丝哀怨的风情,更使人们都如醉如痴了。在这优美的歌声中,大家举杯畅饮,把刚才的尴尬气氛一扫而尽,秀兰也得以摆脱那位官员的刁难。

上片写清幽环境中的一位美人。雏燕儿穿飞在华丽的房屋,悄然无人,梧桐树荫影转移,天已到午后,晚间凉爽,美人刚刚沐浴过,手里摇弄着白绢团扇,团扇与素手洁白如玉。她纯洁、贞静,形神俱美。她渐渐困倦斜倚,独自睡得香甜。帘外是谁推动了彩绣的门户,惊散了她瑶台仙梦,原来是夜风敲响了翠竹。下片写浓艳超群,不与浮花浪蕊为伍的榴花。取一枝秾艳榴花细细看,千重花瓣儿正像美人的芳心情深自束。美人与榴花相映生辉,面对西风的萧飒,时光的迟暮,粉泪与花瓣不禁一同簌簌下落。以榴花衬映美人,美人艳如榴花,花寄人之愁情,人具花之品格,是花是人,融合为一,共宣迟暮之感,同发身世之喟,寄托遥深,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