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1]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2]。八百里分麾下炙[3],五十弦翻塞外声[4],沙场秋点兵[5]。□□马作的卢飞快[6],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7],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8]!
【注释】
[1]陈同甫:陈亮字同甫(同父),为人才气豪迈,议论风生,主张抗金,稼轩与之志同道合。
[2]吹角连营:各个军营里接连不断地响起了号角声。
[3]“八百里”句:八百里范围内的部队都分到熟牛肉吃,写北方起义军的军容。麾下,部下。炙,烤熟的肉。
[4]“五十”句:各种乐器奏出雄壮的歌曲。塞外声,指雄壮悲凉的军歌。翻,演奏。
[5]沙场秋点兵:秋天在战场上检阅军队。
[6]“马作”二句:写艰苦惊险的战争。作,如。的卢,额上有一块白毛的烈性快马。霹雳,雷声,以喻射箭时弓弦的响声。
[7]天下事:指收复中原,这是当时的天下大事。
[8]可怜白发生:可怜头发都白了,还不能实现平生的壮志。
【译文】
酒醉挑灯看剑触发报国雄心,迷梦中号角连营。战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秋高马壮之日,就是点兵出征之时。战马飞快如的卢,弓弦则似霹雳震响,冲锋豪气贯长虹。实现君王收复失地的心愿,赢得生前身后的功名。而现实却是——报国有心,请缨无路,只能沉痛地慨叹:“可惜啊!我已年老长出了白发!”
【背景故事】
宋孝宗淳熙年间,本来在都城做官的辛弃疾由于力主抗金而被贬到江南。即使是这样,那些主张和金人讲和的人也没有忘记对他的迫害。不到十年的时间里,辛弃疾竟然被调动了十一次。由于受投降派的打击与排挤,自己闲居已经有五个年头了。最近几年来,许多旧友都先后离开了人世。人生都有一死,但这些老友们恢复中原的夙愿却没有实现,他们死不瞑目啊!主战派的人物逐渐凋零了,而自己已年过五十,仍闲居在家,不能为国家的统一贡献力量,怎能不使人感到寂寞,叫人悲痛愤懑呢!
暮色笼罩着原野,也笼罩着病室。家人点亮了蜡烛,在烛光下,挂在墙壁上的宝剑与雕弓,影子拉得长长的。
他感到一阵内疚:宝剑啊宝剑,我不能用你的锋刃杀敌,却让你白白地挂在墙上,真是对不起你啊!
“啊,好久没有张弓舞剑了,它们恐怕已落满灰尘了吧?”
这时,他的好友陈亮前来拜访,这让他感到心喜。
十年前,陈亮到京城临安参加进士考试,接连三次上书宋孝宗赵昚,竭力主张北伐。由于措辞激烈,触怒了当权的投降派,因此不但落第,其后还被人陷害坐了牢。
当时辛弃疾在朝里担任掌管刑狱的大理少卿,觉得陈亮有胆有识,便与他结成了朋友。他们志同道合,互相引为知己。
不久,陈亮回家乡去了,从此,两人除书信往来,再也没有见过面。五年前,陈亮给辛弃疾写信,打算在当年秋天来拜访,后因被诬下狱而未能成行。这次陈亮是从浙江东阳专程来江西探望辛弃疾的。初来时陈亮骑着马,快要到辛弃疾家门的时候要经过一小桥,马却怎么也不肯过,陈亮三次打马过桥,马却三次后退,陈亮不由大怒,下马拔出宝剑,用力一挥,马头应声落地,他推开马尸,徒步前行。辛弃疾正在倚楼远望,见状大惊,刚派家人出去打听,而陈亮已走进家门。虽然辛弃疾此时正在生病,但看到陈亮到来十分高兴。
陈亮抬头望了望弓和剑,说道:
“看来这弓和剑是长期挂在墙上不用的了?”
“是啊,我闲居以后,就再也不曾用过它们。”辛弃疾深情地望了望弓和剑。
说着,他走过去,把宝剑从墙上摘了下来,拔剑出鞘,捧到陈亮的面前。
在烛光下,宝剑的锋刃闪着逼人的寒光。
长叹一声:“唉,老弟,可惜壮志未酬,却已两鬓生霜了!”
陈亮握住辛弃疾的双手,诚挚地说:
“老兄不必悲叹,咱俩都还年富力壮,只要丹心铁骨,至死不变,我想,咱们总会有机会来收拾这破碎山河的!”
远处传来了一声鸡啼,接着又是一声。陈亮站起身来,对辛弃疾笑着说道:
“晋代爱国志士祖逖和刘琨半夜闻鸡起舞,今夜咱俩的心情不也与他们两人相同吗?不要让你的宝剑总是闲着了,来,我来舞一会儿剑!”
辛弃疾兴奋地笑道:
“好,你为我舞剑,我为你唱一首悲壮的歌!”
陈亮从辛弃疾手中接过宝剑,翩翩起舞,辛弃疾则激动万分地唱起了一首《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次日,两人同游鹅湖,对酒当歌,共同议论当今朝政,共同商讨抗敌救国的大计,通过和陈亮的交谈辛弃疾感到从未有过的畅快。他们还到赣闽交界处的紫溪去拜访朱熹,试图将他争取到抗战派一边来。但朱熹却没有按时前去。陈亮在瓢泉逗留了十天,没有任何结果便离去了。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鹅湖之会,后来二人书来信往,彼此唱和。黑暗岁月中的战斗友谊不断鼓舞着两名爱国者的斗志。
开篇“醉里挑灯看剑”,突兀而起,刻画的正是一位落魄英雄的典型形象。这里有两物:“灯”与“剑”,有两个动作:“挑”与“看”,而总冠以“醉里”二字,使笔触由外在形象的刻画透入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醉中入梦,梦醒犹觉连营号角声声在耳。以下承“吹角连营”,回忆梦中情景。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两句,从形、声两方面着笔,写奏乐啖肉的军营生活,有力地烘托出一种豪迈热烈的气氛。结句一个重笔点化“沙场秋点兵!”写得肃穆威严,展现出一位豪气满怀,临敌出征的将军形象。前两句描绘军营,用“分”“翻”,重在热烈的动;最后一句刻画主帅,则如电影镜头运行中的一个突然定格,突出的是一种静的威力。动静相衬,摄人心魄。
下片紧承上文描绘战事。作者并不泛泛用笔,而是抓住了战场上最具典型特征的马和弓来写。“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的卢是一种良马,相传刘备荆州遇难,所骑的卢“一跃三丈”,因而脱险。这就是三国故事中有名的“刘备跃马渡剡溪”。霹雳,是雷声,此喻射箭时的弓弦声。这里写马、写弓,全是侧面描写,意在衬托人的意气风发、英勇无畏。马快弓响固然仍从形声两方面着笔,但与上片豪壮凝重不同。这两句写得峻急明快,从气氛上向人们预示着战事的胜利。因此下面便直抒胸臆道:“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这是作战的目的,也是作者的理想。“了却”二字下得很好,人们通常说“了却心病一桩”,这两字正有这样的意思。现实无奈,终于在梦中“了却”了驱金复国这一宿愿,语中充满意气昂扬的欣慰之情。但梦境毕竟代替不了现实。词末一声浩叹凝聚着作者万千感慨“可怜白发生。”由梦境返回现实,情绪一落千丈。这一句与篇首失意英雄的形象遥为呼应,它一反梦境中的昂扬意气而出以凝重深沉,从而形成一个特大跌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