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声甘州寄参寥子[1]
苏轼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2],几度斜晖[3]?不用思量今古,俯仰[4]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5]。□□记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烟霏[6]。算诗人相得[7],如我与君稀。约他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8]。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9]。
【注释】
[1]参寥子:僧人道潜,字参寥,于潜(今杭州附近)人,能诗善文,与苏轼交往甚密。
[2]西兴浦口:西兴江边。西兴,在今杭州附近。
[3]晖:阳光。
[4]俯仰:形容时间短暂。
[5]忘机:忘用机心,无意争竞。
[6]空翠:晴空。烟霏:烟雾弥漫的样子。
[7]相得:相投合。
[8]谢公雅志:指谢安素常隐居之志。
[9]“西州路”三句:是说自己要实现谢公退隐的雅志,不要使参寥子像羊昙那样痛哭于西州路。
【译文】
有情的风卷来万里潮水,却又无情地将潮水送回。问询钱塘江上,那西兴江边,曾几度映照夕阳的余晖?不必去思量古事今世,俯仰间昔人俱往物是人非。谁能像我东坡老翁,老来忘机恬静无为。记得西湖西岸,正值春山景色佳美,晴日碧空阴雨烟霏。料想诗人情趣投合,如你我者终属稀少。约定将来还东海,但愿谢公归隐素志莫相违。莫相违不回头,期君勿似羊昙,西州路上为我悲。
【背景故事】
参寥子,字参寥,僧人,法号道潜。这位道潜和尚不但精通释义,而且在诗歌创作上很具特色,以清新脱俗著称,所以为苏轼称赏。最初,苏轼与道潜和尚相识于徐州。那时他们经常在一起论释义,谈诗歌,两人感情日增。
当苏轼因祸被贬到黄州时,道潜和尚不辞辛苦,不远千里赶到黄州,在那里追随苏轼好几年。在这几年中,苏轼虽是位豁达之人,但由于仕途与生活上的种种不幸,难免有许多苦恼,而正是道潜和尚常随其左右,或谈天说地,或棋琴书画,为苏轼解去了许多不快。
当苏轼被贬海南,许多曾围在他身边的故旧避之唯恐不及,而又是这位道潜和尚几次千方百计地捎去书信,并要过海去看望苏轼。在道潜和尚的眼中,风高浪险的大海算得了什么,他与苏轼间的感情是任何艰难险阻都无法阻挡的。苏轼收到他的信,马上托人捎去书信,才劝止了他。
就是这样肝胆相照的朋友,苏轼终生难忘,这首《八声甘州》(寄参寥子)词作于宋哲宗元礻右六年(1091),此时,苏轼由杭州太守被召为翰林学士。当他准备离开杭州时,写下这首词送给参寥。在这首《八声甘州》中,苏轼充分地表达了深厚的情谊。
在词中,苏轼以钱塘江潮喻人世间的聚散分合,充分表现了词人的豪情。开头二句以钱塘潮水比喻人的欢聚与离别,**洋溢,气势非凡。这两句虽只写了“卷潮来”和“送潮归”两个方面,但却以“来”始,以“归”终,以“有情”始,以“无情”终,归根结底是写其无情。地上的潮水是如此,天上的太阳何尝不是这样?况且世事瞬息万变,何必去忧古伤今呢?既已超脱“忘机”,无意于虚名浮利,友情就显得尤其可贵。下阕先追忆旧事,将旧日漫游的地点、季节、景色以及二人志趣的投合一一写出。然后宽慰友人,并写出,我一定不会像谢安一样雅志相违,使老朋友恸哭于西州门下,表现出了他们情谊的深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