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二十四桥繁华已逝(1 / 1)

给孩子讲宋词 方州 1063 字 2个月前

扬州慢

姜夔

淳熙丙申至日[1],予过维扬[2]。夜雪初霁,荠麦弥望[3]。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4]。

淮左名都[5],竹西佳处[6],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7],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8],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9],都在空城。□□杜郎俊赏[10],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11],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12],波心**、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13],年年知为谁生。

【注释】

[1]至日:冬至日。

[2]维扬:即扬州。

[3]荠麦:荠菜和野生麦子。这里泛指野草。

[4]黍离之悲:对国家残破的悲痛。

[5]淮左:即淮东。扬州在宋时为淮东路,故云。

[6]竹西:地名兼亭名。

[7]春风十里:指扬州过去繁华的情景。

[8]胡马窥江:宋高宗建炎三年,金人初犯扬州。其后绍兴三十一年、孝宗隆兴二年,金兵又入侵淮南。

[9]清角吹寒:寒风吹来了清亮的号角声。

[10]杜郎:指杜牧。俊赏:说其聪明英俊,善于欣赏。

[11]青楼梦:青楼,妓院。

[12]二十四桥:扬州在唐代最繁华的时期,城内有二十四座桥。二十四桥是一桥之名。杜牧《赠扬州韩绰判官》诗:“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这句说,只见波心映着一轮明月,随着寒冷的江水摇**,并没有听见“玉人”吹箫的声音。

[13]红药:芍药花。

【译文】

在古都扬州的竹西亭边,我下马歇息。昔日十里繁华的名都地区,如今却长满野草和苔藓,荒凉一片!自从遭到金兵的几次洗劫,连荒废的池塘和高耸的树木,都对战争十分厌恶。到黄昏的时候,这座空城的上空,只有凄厉的号角在吹响。

即便有杜牧那样的风流逸兴,如今重到扬州,也会惊叹今昔的巨变。尽管他有美丽的辞藻,畅游的雅兴,恐怕也难写出深厚意韵的文章。当年的二十四桥仍在眼前,已没有玉人在此吹箫,桥下只有一轮明月,在江心冷冷清清地随波**漾。桥边的芍药花哟!你年年还开得这般红艳艳,谁有闲情逸致来欣赏?

【背景故事】

“隆兴和议”以后,宋、金双方维持几十年和平时期。南宋君臣又渐渐地忘却了靖康国耻,陶醉在歌舞升平的生活之中。一些爱国志士反对偏安,主张再次北伐,为此奔走呼号,但终究没有能够实现。

这时,在士人中出现了一些讲求声律、雕琢辞藻的词人,像姜夔、吴文英、史达祖等,他们在政治上无所作为,但在诗词方面都有独到的成就。

姜夔曾隐居吴兴白石洞,世人称为白石道人。这“道人”并不是指他当过道士,而是表示他有一种飘逸高洁的气质。

姜夔的父亲曾在汉阳当过县官。父亲死后,他依靠姐姐生活。父亲留给他许多藏书,他从小就喜爱钻研学问,尤其爱诗词。到青年时期,就已经是崭露头角的词人。

22岁那年,他路过江苏扬州。扬州自古是繁华的都市,是商贾云集、歌舞游历的胜地。晚唐诗人杜牧曾有不少名诗赞赏扬州的风月繁华。如“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等。自从金主完颜亮侵掠扬州以后,扬州城被洗劫一空。

姜夔到扬州时,正是冬至日傍晚,大雪初晴。在当年被杜牧誉为“春风十里”的扬州路上,只见遍野一片野草。进了城,更是荒凉,金兵洗劫后留下的荒废池塘、兀立的乔木,似乎在诉说着这场残酷的战争。一到晚上,四周响起号角声,给空城增添了无限的悲凉。

姜夔面对残破的扬州不胜感慨,情不自禁地挥笔写了《扬州慢》词。

此词作于淳熙三年。“和议”已有十六年,作者在路过扬州时目睹景物萧条,河山破碎,而统治者不图恢复,于是以自然景物为衬托,用比兴手法及精妙词句,来寄托家国之恨。上阕写景,以野草遍地概括了眼前的荒凉,与昔日十里繁华形成对比。下阕抒情,由扬州名都而联想到杜牧及其诗句,不胜今昔之慨。

词人“解鞍少驻”的扬州,位于淮水之南,是历史上令人神往的“名都”,风光优美。但经过金兵铁蹄**之后,如今是满目疮痍了。经过“胡马”破坏后的残痕,到处可见,词人摄取了两个镜头:“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和满城的“废池乔木”。“荠麦青青”从“青青”所特有的一种凄艳色彩,增加青山故园之情。“废池”极见**之深,“乔木”寄托故园之恋。这种景物所引起的意绪,就是“犹厌言兵”。这里,作者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连“废池乔木”都在痛恨金人发动的这场不义战争,物犹如此,何况于人!上片的结尾三句:“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却又转换了一个画面,由所见转写所闻,气氛的渲染也更加浓烈。写出了对宋王朝不思恢复,竟然把这一个名城轻易断送的痛心;也写出了宋王朝就凭这样一座“空城”防边,如何不引起人们的忧心忡忡,哀深恨彻。

下片以昔日的“杜郎俊赏”、“豆蔻词工”、“青楼梦好”等风流繁华,来反衬今日的风流云散和深情难赋。以昔时“二十四桥明月夜”的乐章,反衬今日“波心**、冷月无声”的哀景。通过写昔日的繁华,表现今日之萧条。善于化用前人的诗境入词,用虚拟的手法,使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余音缭绕,余味不尽,也是这首词的特色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