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登高楼凭吊古人(1 / 1)

给孩子讲宋词 方州 1264 字 1个月前

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1]呈史留守致道[2])

辛弃疾

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3]。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4]。柳外斜阳,水边归鸟,陇上吹乔木[5]。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6]。□□却忆安石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7]。儿辈功名都付与,长日惟消棋局[8]。宝镜难寻,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9]?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10]。

【注释】

[1]赏心亭:在建康城西下水门城上。建于北宋,当时为游览胜地。

[2]呈:呈送。史留守致道:史致道,名正志,当时任建康行宫留守。

[3]吊古:凭吊历史人物和历史事迹。危楼:高楼。这三句说,登上赏心亭吊古伤今,心头郁积着无限的哀愁。

[4]虎踞龙蟠:形容南京地势险要。诸葛亮评论金陵(南京)地理形势时说:“钟阜龙蟠,石城虎踞,真帝王之宅。”这两句说,古人所称赞的那种龙蟠虎踞的险要形势在哪里啊?如今看到的却是六朝兴亡的历史遗迹,一片萧条景象。踞,蹲、坐。蟠,盘绕。

[5]这三句写在亭子上所见的黄昏景色。陇,通垄,田埂。乔木,高大的树木。

[6]这两句说,江中孤帆西去,远处传来笛声。

[7]这三句说东晋谢安有文采,有才能。他曾寓居会稽,“高卧东山”,与王羲之等游山玩水,咏诗作文。一次孝武帝召宴,谢安在座。桓伊弹筝唱歌,替谢安表白忠心,声调慷慨。谢安听完,泪下沾襟。

[8]“儿辈”两句:东晋时,前秦苻坚势力强大,发兵攻晋,谢安派他的弟弟谢石和侄子谢玄率兵迎战,以少胜多,大败前秦军队,这就是著名的“淝水之战”。捷报传来,谢安正与客人下棋,他十分从容地说:“小儿辈遂已破贼。”儿辈,指谢玄等。这两句意谓功名事业让别人去干吧,自己只好整日下棋消磨时光。这里作者用谢安喻史致道,由于不受重用而无所作为。

[9]这三句是说宝镜找不到,连“对影成三人”都不可得,孤苦无聊,谁来劝我喝一杯酒呢?

[10]这两句暗喻国势危急。

【译文】

我登高楼来凭吊古人,激起愁恨无边。高楼在何处?虎踞龙盘耸立千古,回顾南朝历史,金陵王气已消失,只有兴亡景象映眼目。柳外斜阳,一片黯淡光景,水边归鸟,令人伤心惨目。山上风吹乔木,苍茫是历史景象,分崩动**实堪忧。西去片帆掠过,笛声昂扬使人豪气抖擞。谢安有非凡的器宇风度,东山再起前,看似消磨在棋局,却不曾忘记战局,运筹黑白出奇制胜,远见卓识武略高。桓伊筝曲音节悲慨,功勋赫赫的谢安啊,泪流满心悲忧。英雄将老,碧云将暮,劝君且进杯中美酒。江头的惊涛怒风啊,正是经纶手的写照。

【背景故事】

这首词是为登建康赏心亭而写的。当时抗战派人物史致道知建康府,辛弃疾任建康府通判。此词情感形式的最大特点是结构层次善于移步换景,在感情深入的同时,逐步强化了共鸣的节奏。而且还蕴藏着伤时哀世的悲伤之感。在词中,作者所凭吊的谢安是东晋时期的宰相,他指挥了著名的淝水之战。因战役主要发生在淮水支流淝水一带,故称为淝水之战。前秦苻坚于373年(宁康元年)攻占东晋的梁、益二州(今陕南、四川大部),又于376年(太元元年)兼并了前凉和代。统一北方以后,积极准备南下灭晋。382年,苻坚召集群臣商议,要亲率大军南下,一举并吞据有东南一隅的东晋。除秘书监朱彤表示赞同外,其余诸臣普遍提出异议,引起苻坚的不满。其弟苻融也表示反对,理由是前秦连年战争,兵疲将倦,人民又不愿与东晋作战。一旦大军南下,被征服的鲜卑、羌、羯等族的贵族,就会起来反叛。苻坚自以为强兵百万,资仗如山,投鞭断流,灭晋就在眼前。这时鲜卑族将领慕容垂和羌族将领姚苌希望前秦失败,以便恢复自己的割据势力,都怂恿苻坚伐晋。次年五月,苻坚下令百姓每十丁抽一为兵,“良家子”(门第较高的富家子)年二十以下有材勇者,都授羽林郎官号。所有公私马匹全部征用。这些军队除汉人外,还有不少是鲜卑、羯、匈奴、氐、羌等少数民族。八月,苻坚倚仗其优势兵力,西起鄂北,东到寿春,兵分三路,全面进攻。西路由大将姚苌率梁、益两州军队,沿长江、汉水东进;中路由苻坚亲自率领步兵六十万、骑兵二十七万,由长安出发,经洛阳、项城、颍口南下;东路由苻融为前锋都督,领慕容垂等所率步骑二十五万为前锋,经彭城(今江苏徐州)南下。秦军百万,前后千里,水陆齐进,旗鼓相望。东晋统治阶级为了阻止胡马渡江,暂时缓和了内部矛盾而一致对敌。宰相谢安沉着镇静,以荆州刺史桓冲控制长江中游,以防御为主,阻止秦军由襄阳方面进攻;命谢石为征讨大都督,谢玄为前锋都督,统领谢琰、桓伊、刘牢之等,率八万北府兵开赴淮水一线抗击。又命龙骧将军胡彬率五千水军增援寿春。十月,苻融所率前锋部队渡过淮水,攻占寿春,胡彬退保硖石(今安徽寿县西北),遭到围困。苻融派部将梁成率兵五万进驻洛涧(淮河支流,今安徽淮南东)。谢玄军由东向西推进,驻兵于洛涧东二十五里处。这时,秦军主力已抵项城(今河南沈丘),苻坚带轻骑八千,兼道赶到寿春,直接指挥。随后他派在襄阳被俘的晋将朱序到晋营劝降谢石,朱序却私下劝谢石趁秦军主力未到之前,迅速发起攻击,一鼓作气,击败秦军。谢石于是派北府兵将领刘牢之率精兵五千渡过洛涧,一战击败秦军前锋,阵斩秦将梁成等,歼秦军一万五千余人。兵力处于劣势的晋军首战告捷,士气大振,逆水陆并进,苻坚在寿春城上,望见晋军阵容严整,以为八公山(今安徽寿县城北)上的草木都是晋兵,始感恐惧。洛涧获胜后,谢石、谢玄率主力挺进至淝水(今安徽寿县东瓦埠湖至淮河的一段河流)东岸,与秦军隔河对峙。谢玄派人到苻融营中,要求秦军略向后退,以便渡河决战。秦军一些将领认为不应后撤。苻坚则企图稍退以迷惑晋军,待其半渡,以骑兵突袭取胜。但被迫当兵的各族人民拼凑的秦军,在洛涧失败后,无心再战,当听到后撤命令时,竞相奔逃。朱序又在阵后大呼“秦军败矣!”谢玄等引兵乘机抢渡淝水猛烈进攻,秦军溃败,苻融马倒被杀。晋军乘胜追击至寿春城西的青冈才收军,秦军死者相枕。秦军溃逃时,听到风声鹤唳,都以为是东晋追兵,自相残踏而死者,蔽野塞川。他们昼夜不敢休息,疲惫饥寒,死者十之七八。苻坚身中流矢,单骑而逃,回长安后不久,于385年为羌族将领姚苌所杀,前秦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