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好事难圆的忧伤(1 / 1)

给孩子讲宋词 方州 934 字 1个月前

青玉案

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1],但目送、芳尘去[2]。锦瑟华年谁与度[3]?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4]。□□飞云冉冉蘅皋暮[5],彩笔新题断肠句[6]。试问闲愁都几许[7]?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8]。

【注释】

[1]凌波:形容女子走路时的轻盈步态。横塘:古地名,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西南。贺铸不再做官后定居于此。

[2]“但目送”句:意谓那位步态轻盈的女子只是路过横塘,只能眼看她经此远去。

[3]锦瑟华年:美好的年华。

[4]“月桥花院”三句:意思是说,那女子生活的地方究竟在哪里,只有春天知道。月桥、花院、琐窗、朱户,都是作者的猜测之词。

[5]蘅皋:生长香草的沼泽地。

[6]彩笔:传说中的五色笔,彩笔写出的当然是佳篇妙句。这是作者自负的说法。

[7]都几许:总共有多少。

[8]“一川烟草”三句:意谓如果问我有多少闲情愁绪,那是数不清的,正如同满地的芳草,满城的柳絮,还有满天的黄梅细雨。

【译文】

你那仙女般的凌波微步竟没有踏上来我横塘的小路,我只能凝神而望,目送你的芳姿飘然而去。你这锦绣年华与谁共度?是在月桥旁、花院里?有没有雕镂的窗棂和朱漆的门户?只有春风才知道你的住处。白云飘浮,长满杜蘅芳草的池沼边,我已经待到了日暮。我自有江淹的彩笔,禁不住要题写令人断肠的诗句。若问我的愁思有几何,就如同那无际的芳草,满城的柳絮,和那梅子黄时连绵不断的细雨。

【背景故事】

暮春时节,江南梅子开始变黄,小雨已下了几天了,池塘里青蛙那响亮的叫声此起彼伏。在苏州盘门之南十余里的横塘一带,风光秀美的小河近岸处则长满了茂盛的水草,与岸边萋萋的青草及柳树连成一片,构成一片绿肥红瘦的初夏景象。塘里仍有一些小船在穿梭往来。一座拱形的小桥将横塘南北两岸连接起来,北岸临水的地方有一座别致的小屋,古香古色。主人正站在楼前向拱桥南岸望去。他似乎在等待着什么人,然而这个人却始终没有出现,任凭雨水沾湿了他的衣衫,他还是在楼前向远处凝望。

这个人便是已告老离职的朝奉郎、有名的词人贺铸。他离职后定居在苏州,平时以写词校书为乐。十几天前,他正在横塘的拱桥上散步,突然由南岸走来一位少女,她的脸上没有施什么脂粉,穿着家常的衣裙,但却有一种摄人心魄之美,让人无法言表。她没有大家闺秀的趾高气扬,也没有村姑农妇的泼辣粗俗,更没有青楼女子的妖艳,那种天然的风韵,使人一见难忘。只见她袅袅婷婷地从拱桥南岸向东走去,却没有过横塘这边来。这时贺铸也由拱桥北岸走到南岸,就在与贺铸擦肩而过的时候,她似乎不经意地瞥了他一眼,使贺铸感到那眼睛像月光一样明净,又像潭水一样深沉。词人目送着她的背影,很久很久。只见她轻轻地移动脚步,渐渐消失在南岸的杨柳丛中了。她是什么人?她的家住在哪儿?她外出是为了做什么事呢?没有人知道。

从此以后,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多情的词人便在门口向拱桥的对岸望去,希望这位少女能够重新出现。然而十几天过去了,奇迹终于没有出现,词人的心冷了,但那位少女的芳容却已深深地刻在他的心里。如今在这霏霏梅雨之中,词人心中想着这位少女的倩影,默默地吟诵出这首《青玉案》词来。

为了纪念与这位不知名少女的相遇,他将自己的居室命名为“企鸿轩”。三国时大诗人曹植用“翩若惊鸿”来比喻洛水之神的美,现在词人暗用这个典故,因为他从心底企盼,这个少女能够像惊鸿一样再度出现。少女虽然再也没有出现,但词人的这首《青玉案》却迅速流传开来,许多读书人也都纷纷称赞这首词,从此人们便称贺铸为“贺梅子”了。

这首词抒写了因理想不能实现而郁郁不得志的“闲愁”。上片写相恋和怀念,下片开头两句写昏暮景色,暗示出多情主人公等待盼望那位“凌波”仙子直到黄昏,仍不见踪影,或“闲愁”太多。写“美人”可望而不可及,以此喻指理想不能实现,形象生动。下片的“飞云”句喻指时光流逝之迅速,末尾连用三个比喻来表现“闲愁”之多、乱、缠绵不断,十分生动,作者也因此获得了“贺梅子”的雅号。词中他把抽象的闲情化为可感可知的“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不仅形象、真切地表现出词人失意、迷茫、凄苦的内心世界,同时也生动、准确地展现了江南暮春时烟雨迷蒙的情景,深得当时人们的赞赏。结尾处“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以江南景色比喻忧愁的深广,以面积广大喻愁之多,“满城风絮”以整个空间立体地比喻愁之深广,“梅子黄时雨”以连绵不断比喻愁之时间长和难以断绝,兴中有比,意味深长,被誉为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