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因词碰壁的柳才人(1 / 1)

给孩子讲宋词 方州 937 字 2个月前

定风波(自春来)

柳永

自春来、惨绿愁红[1],芳心是事可可[2]。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暖酥消[3],腻云享单[4],终日厌厌倦梳裹[5]。无那[6]!恨薄情一去[7],音书无个[8]。□□早知恁么[9],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向鸡窗[10],只与蛮笺[11]象管,拘束[12]教吟课。镇[13]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14]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注释】

[1]惨绿愁红:意谓像绿叶红花都带着凄惨愁闷之色。

[2]芳心:女子思春之心。是事可可:干什么事都无情无绪,慵懒地应付。

[3]暖酥:温暖的肌肤。酥,形容青年女子洁白细腻如酥油般润泽。消:消瘦。

[4]腻云:形容女子头发乌黑油亮。亸(duǒ朵):散乱蓬松而下垂的样子。

[5]梳裹:梳妆打扮。裹,穿戴。

[6]无那(nuó挪):宋人俗语,即无奈,百无聊赖的样子。

[7]薄情:薄情郎,指远行的丈夫。

[8]无个:一封书信也没有。

[9]恁么:如此。

[10]鸡窗:指书房。

[11]蛮笺:唐时高丽纸的别名,也用来称蜀地所产的名贵彩笺。象管:象牙杆的毛笔。

[12]拘束:拘管、管束。吟课:以吟咏诗词为功课。

[13]镇:宋人俗语,相当今言“整日里”。

[14]针线闲拈:手捧着并不急用的针线活。

【译文】

自入春以来,见到那绿叶红花也像是带着愁苦,我这一寸芳心越显得百无聊赖。太阳已经升到了树梢,黄莺开始在柳条间穿飞鸣叫,我还拥着锦被没有起来。细嫩的肌肤已渐渐消瘦,满头的秀发低垂散乱,终日里心灰意懒,没心情对镜梳妆。真无奈,可恨那薄情郎自从去后,竟连一封书信也没有寄回来。早知如此,后悔当初没有把他的宝马锁起来。真该把他留在家里,只让他与笔墨为伍,让他吟诗作词,寸步不离开。我也不必躲躲闪闪,整日里与他相伴,手拿着针线与他相倚相挨。有他厮守,免得我青春虚度,苦苦等待。

【背景故事】

柳永,原名柳三变,福建崇安人。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词人,他年轻时,常出入歌妓馆,为乐工歌妓撰写歌辞,因而被达官贵人所不齿,屡试不第。于是他索性放浪于汴京、苏州、杭州等都市,以填词为专业。他一生穷愁潦倒,独以词著称于世,最后死于润州(今江苏镇江)。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业写词的作家。由于禀赋里所具有的浪漫特性以及善于谱写俗曲的独到才能,他经常为一些歌儿舞女填写一些能够表现她们生活和情感的作品,以供她们歌唱。这样一来,他的才名很快便传扬了开来,这无疑引起了一些以引领正统文化自居,而且已然具有一定地位者的恼怒和嫉恨。

而以长调慢词《定风波》为代表的一些著名俗词,却先后给柳永带来了极为真切而又无穷无尽的懊恼。

事有凑巧,当时柳永原本想要说皇帝好话的《醉蓬莱》词,谁知却惹恼了仁宗后,他就只得去求谒时任政府长官的晏殊了。他小心翼翼地向晏府的门卫说了不少好话,终于说通了门卫让他进去通报相爷。一进门来,柳永便把自己这回晋谒的来意说了,也就是说,诚恳的柳永希望晏相公能给他改放官职,用以改变一下目前这艰难困苦的处境。

晏听了柳的自述,连眼皮也不抬地说道:“柳才子平时也写写词曲么?”柳永一听,心里委实兴奋,心说相爷既然爱好这些文艺,这跟自己的爱好正好相同,因此这放官一事就该当不成问题了;大家毕竟都是文人,而且还都有着相同的爱好嘛!于是,他便随口回应了声“是的”。但他心中忽然觉得这还不能尽意,为拉近两人的关系,柳遂补充上一句:“也就是说,其实学生也像相爷一样喜欢填写词曲的呀!”

然而,晏相爷听了他这话,却不由冷笑了一声:“晏某虽然也填写词曲,可我并不曾写过像‘针线闲拈伴伊坐’之类的句子呀!”听了晏相爷这句带有讽刺意味的话,知道晏跟自己的艺术志趣并不相同,于是柳只得知趣地黯然告退了。

柳永的这首《定风波》用明白透彻的语言,大胆而直露地描写一位女子的相思别离之情。上片写自新春以来思妇没精打采,疏懒厌倦的情绪和神态。太阳光已上了树梢,黄莺在柳枝间穿飞跳挪,思妇依旧拥着熏香的锦被,终日里慵闲懒散。云样的秀发蓬松散乱,红润的面容憔悴瘦削,终日百无聊赖,懒得梳洗打扮,搽搽抹抹。“无那”一声长叹,点出所以然之故,只恨薄情人一去,踪影全无,连书信也不捎回一个。下片展现思妇的内心活动,她后悔当初不把他的马鞍子紧紧上锁,把他留在家中,让他坐在窗前,给他些纸张笔墨,终日苦读,温习功课,自己整日陪伴,方不至虚度青春。全词以家常口语,铺展闺房生活细节,体现市民女性炽烈的爱情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