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东陵所在地遵化县马兰峪,直属河北省政府管辖,东陵被盗,河北省政府自是首当其责。为向民众和舆论有一个详尽的交代,也为对此案件做出积极关注和处理的姿态,河北省政府责成驻东陵河北第一林垦局参议杜孝穆,就地调查东陵被盗始末。与此同时,南京国民政府特派接收北平府院办公处,奉国民政府电令,指派刘人瑞、张宗海、俞奋、谭肖岩等四委员,立即赶往马兰峪,勘查和接收东陵一切事宜。
当国民政府方面派出的杜孝穆、刘人瑞等人,已进入东陵勘查或正赶赴东陵时,天津张园清皇室方面先前派出赶奔东陵勘查情形的耆寿民、宝瑞臣、陈诒重等人已返回北京,并于8月12日在泽公府(载泽的府第)召开会议,准备着手筹备复葬事宜。会议决定成立临时办事机构,并委派联堃(字厚山,内务府旗人,清末广东韶州知府)为总办,徐埴(字榕生)、志林(字淑壬,宝瑞臣三子)充当帮办,另外还有裕宽、福隆阿、恩勋等三人为随同缮办,和钧、和琳、和琦等三人为随同差遣。
对这次复葬工作的进行,事前都做了周密的考虑,为了在复葬中辨认尸骨,还特请当时北京著名检验史俞源等二人随同前往。另外,随同前去的还有各种工匠,以及妇人差等。又为了全体赴陵人员安全起见,还商请卫戍司令部派人保护。商请结果,决定派第三集团军五师九团三营九连排长曹养谦率领士兵三十名在复葬中担任警戒。
刘人瑞报告详情报道
8月18日(阴历七月初四日),赴东陵的复葬人员共七十余人,分乘小汽车十辆,大汽车六辆,直出朝阳门,奔赴东陵。至此,国民政府、河北省政府、清皇室的三股力量已汇集东陵。
关于这三股力量赴东陵勘查、接收和善后的具体情况,后来都以不同的形式公布于世。颇有意味的是,当南京国民政府派出的刘人瑞等人赶到东陵时,竟意外地发现了一名竟敢堂而皇之地张贴布告,浑水摸鱼的假“接收委员”。对于这戏剧性的插曲,北平《晨报》和《新晨报》、《时报》等新闻媒介都做了披露。
刘人瑞在接受《晨报》记者采访时称:
余等系于十日由平启程,同行者有卫戍总部参谋哈汉仪、警备司令部参谋齐尚贤,宪兵两名,警备司令部护兵十余名。因途中泥泞,十五日始达该处,彼即会同各方从事查勘。据调查结果,自五月十七日起,原驻东陵孙殿英部谭温江师,第七、八两旅(第七旅驻东陵,第八旅驻马兰峪),一面彼此互造空气,声言对方行将掘陵,故双方严密戒备,形势异常紧迫,使人民不致前去。一面则互相勾通盗掘。至五月二十四日止,始盗掘完竣。孙殿英本人曾往马兰峪分赃,将赃物分毕,始各自散去。又此次盗陵之人并未由陵之正面开掘,乃由下面隧道宫门旁琉璃影壁下,直接往下挖掘。因从上直挖,较由正面横掘为近。就此证明,非有熟悉陵内情形之人做向导,不能臻此。并据报告,当挖掘时,有白胡子工兵两名在场。按军队中绝无白胡子之工兵,此二人或系当初筑陵时之工人,亦未可知。被掘陵墓主要为乾隆陵及慈禧陵,此外尚有惠陵(此陵去年已被挖,此次又重新搜查一次)。被盗去之宝物,据熟习情形者之估计,价值约值一万万元左右。内有珍珠四五十斤及各项零星宝物无数。最重要者为慈禧之玉石西瓜,瓜系天然玉所长成,并未加以雕刻,有蒂有轮,形状酷肖,为从前清宫中价值连城的宝物。其余如库房内之各种常用及不常用的物品,亦均被盗一空。此外尚有一事,当余等未到以前,有名宋汝梅者,即在该处粘贴布告,称系内务部所派接收东西陵之委员,但布告上并无关防与图章,是否冒充,一时尚难查明。
嗣经各方报称,宋汝梅到库点收时,将古物携出多件等语。余即于十七日前往点收,复见宋手书朱谕一张,当由守库之人交出宋汝梅携物手条一纸。内载大号铜佛六尊,中号铜佛九尊,小号铜佛九尊,供花三盆,铜铃一件,铜塔顶带链一件。库中又有雕漆匾对十方,由宋汝梅分作五组,用自有之绒毯被包裹以外,以绳索拴好,因守库人阻止,复以余抵此,未及搬运,故尚存库内。余等以事关重要,当将该项拍照,以为印证。当余等正在点收时,突接宋汝梅当晨逃走之报告,随派当地警长前往宋汝梅寓所塔山庙,追询所携各件,去后数小时未见回报,该会乃另派职员携单往索。该庙僧人知事无可掩饰,遂将宋汝梅所存各物交出,乃照单点验多不敷。严加追问,遂又交出小铜佛一座,其余谓系宋汝梅带去,详情问宋汝梅所带之副官王光耀便知。及问该副官,该副官闪烁其词,乃将庙僧海永、行绵及王光耀一并寄押警局。该僧等平日对于地方商民感情尚称融洽,旋由本地联庄会长保去。当夜又由该僧卧榻上被单内取出铜塔顶带链一件,供花三件,铜佛二座,并云小铜匾及铜对联确系宋汝梅携去,现已派人在途追索云云。
国民政府派出负责调查东陵盗宝案的刘人瑞(于善浦提供)
上面提到的那位“接收委员”宋汝梅一事,经刘人瑞等据实电告南京内政部。内政部获讯后,一面派科长罗耀枢来平查办,一面于9月3日致电北平国民政府接收委员会,否认曾派宋某“接收”一事。电报如下:
国民政府接收委员会勋鉴:
顷阅九月一日《时报》载有尊处委员刘人瑞报告,云在马兰峪见有内政部接收东陵委员宋汝梅手书之空白布告,并由守库队交出宋汝梅携物手条一纸,内载铜佛供花等物单开各件,已由塔山庙僧人交出若干。经查不敷,系由宋汝梅携出,又云小铜匾及铜对联确系宋汝梅携出去语。查本部前后奉令,从未派有宋汝梅其人。贵会如确切查明宋汝梅有盗物情事,请即就地扣留,并盼贵会将调查详情函知来部,以凭查办为祷。薛笃弼江印。
宋汝梅盗走的牌匾之一(清东陵管理处提供)
关于那位“接收委员”宋汝梅的最后结局如何,世人皆不见有何下文。不过让人们看到和领悟的是,东陵至此确是千疮百孔,混乱至极了。至于被盗之后各陵的具体情形,当时的新闻媒介虽有连篇累牍的报道,但多是哗众取宠、故弄玄虚的不实之作,且报道中多数是对盗墓者的猎奇,很少对陵寝内外,尤其是乾隆、慈禧两陵的地宫状况做详尽披露。直到刘人瑞等三方人员对陵寝进行勘查、接收和复葬,世人才全面洞悉洗劫的野蛮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