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亡的另一种版本(1 / 1)

对于邓廷良与肖平想象出的这个剧目与画面,四川学者刘少匆表示不敢恭维,特别是对邓廷良编造的一幕更是不屑一顾。按刘氏的说法,这悲怆壮烈的一幕,如果作为瞎编乱造的科幻小说来读,无关紧要。相声中,张飞还可以战岳飞,关公还能战秦琼呢!但若作为描述一段历史,就有必要进一步探讨。有些学者把湔山定在灌县境内沿白沙河一带,如果按《华阳国志》记载:“(鱼凫)王猎至湔山,便仙去,今庙祀之于前。”就根本没有到过三星堆。那么,这决死一战,就是子虚乌有了。再说,杜宇能在不到一个月之内,就来到三星堆城下了吗?假设杜宇率部前来攻打三星堆古城,从云南的朱提渡长江,沿岷江而上,一路要遇到若干个濮族小国的狙击,在江原还有“完婚”的大事。当他征服了这些濮族小国后,还要教他们务农,取得信任才能联军伐鱼凫。这一连串的事加起来,要到三星堆,一个月不行,五个月也不成,即使是“艺术虚构”,也还有不少漏洞。

按刘少匆的研究与推断,他并不否认三星堆古城为鱼凫王朝的首都,只是鱼凫国破,应与参与伐纣有直接关系。刘氏说:公元前1026年冬(作者注: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最新科研成果,武王伐纣应是公元前1046年),即周文王五十二年,太公姜尚,派使节入蜀,联络蜀王鱼凫氏,会同西南巴、濮各部,相约次年春天,会师孟津,进军朝歌。蜀与周人本是姻族,加之长期受到殷人的镇压和迫害,早对“瘟商”恨之入骨,便欣然加盟,倾其精锐北上伐纣。而蜀中彝、濮等小国,对蜀人来到川西平原屡屡吞食他们的领土十分不满。但蜀人武器精良,又抵抗不过,但驱蜀之心,早已有之。因此,趁蜀军挥师北伐,国内空虚之际,一举摧毁了鱼凫王朝。于是,蜀人又一次亡国。

关于鱼凫亡国的具体时间,刘少匆的推断是早于克商之前。其理由为,蜀国既加盟伐纣,《牧誓》中,蜀就应该在“我友邦家君、御事……”以内,但誓词中讲的都是“蜀人”。所以说,鱼凫王朝的覆灭,当在牧野誓师之前。

殷墟出土的卜甲

对于刘少匆的这番别开生面的推断,三星堆祭祀坑的发掘者陈显丹表示部分地同意,但在具体亡国这一点上却另有别论。按陈氏的说法,从古文献中,可以看到古蜀人不仅与夏人发生争战,而且在商王朝统治时期也常与商人冲突。因此,在商王朝的甲骨文中留下了一些只字片言。在这些记载中有商王命军队伐蜀和抽调蜀国射手的内容。如“至蜀”“征蜀”“伐蜀”“……蜀射三百”,或充当驭手的卜辞“□蜀街口”。也有商王派遣使者到蜀国的记载:“丁卯卜,共贞,至蜀,我又(有)史(使)。”这段记载的意思是,丁卯的那一天,一个名叫共的人占卜,问派遣使者去蜀这件事的吉凶。

当然,蜀王是不会任由商王摆布的,他经常拒绝商王的要求。因此商王就派军队镇压,这就出现了“□寅卜……王登人正(征)蜀”的卜辞。此卜辞的意思是说,商王武丁准备征集军队讨伐蜀国。这种战事的记载有多起。由此可见,蜀、商之间的恶战使二者结下了冤仇,而不是成为朋友。不过对记载中的蜀是现在的何处,是否就是指今天四川的问题,学术界曾有不同的看法。如甲骨学者胡厚宣认为甲骨文中的“蜀”在今山东泰安至汶上一带;陈梦家释为旬,即认为是指后世的旬国;董作宾认为在今之陕西或者四川;李伯谦将汉中地区出土的铜器和陶器与成都平原蜀地的一些铜器和陶器进行比较研究后,提出了汉中盆地“城固铜器群为代表的文化有可能是更早的蜀文化,蜀族最早的中心可能不是在其他地区,而是在汉水上游,只是到了西周时期才转移到成都平原”的说法。而三星堆遗址的发掘表明,以小平底罐、高柄豆、飞鸟头形勺等器形为代表的这类文化遗存,在川西平原是自成系列的一支新文化。这支文化的上限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下限至商末周初或略晚些。除第一期遗存外,二至四期遗存和过去已被大家所认识的春秋战国时期以柳叶形青铜短剑、烟荷包式铜钺、三角形铜戈为代表的巴蜀文化相衔接。故有人将这类文化称为“早期巴蜀文化”或“早期蜀文化”。

从三星堆遗址发掘的情况来看,至迟在二里头文化(学术界普遍认为是夏文化)时期,蜀族就与中原有文化交往。商、西周时期交往更为密切。一号祭祀坑出土的器物中,除金杖、金面罩、青铜头像、部分玉璋等具有强烈的地方特点,为商文化所不见外,其他如尊、罍、盘等青铜容器与玉、璋等都和商王统治区域内出土的商代前期器物的形制、花纹基本一致。在祭祀礼仪上,蜀人用“燔燎”法可与卜辞中“燎祭”相印证。这些均说明蜀人在物质文化方面受到中原商文化的影响,在宗教意识、祭祀礼仪制度方面也与商王朝有相近之处。也就是说,甲骨卜辞中的“至蜀”“征蜀”“伐蜀”所指的蜀,应就是川西平原的蜀。这个川西平原的蜀与商是仇敌,但与西北部的西歧却是要好的盟友。

西歧是周人的领地。当时周人也常与商人发生恶战,周、蜀自然成了朋友和盟军。因此,周武王在与商纣王的决战中特邀蜀军前往参加,蜀军答应后,迅速在预定的甲子日前赶到了集结地应是可能的。

牧野之战线路图

历史上著名的牧野决战前,周武王和他的弟弟周公统兵车三百辆,勇士三千及西南盟军蜀、巴、庸、羌、微、卢、彭、濮等国的精锐之师,在牧野举行誓师大会。誓言说:我的朋友们,纣王的军队虽然很多,但天帝就站在你们的前面,你们必然会打胜的。你们不要害怕,但也不要掉以轻心,拿起你们的戈,举起你们的盾,勇往直前吧!誓毕,周武王率军与商王的十七万大军在牧野(今河南淇县西南)之地进行了生死决战。

就在牧野大决战中,援周的蜀军奋勇当先,个个骁勇善战,以锐不可当之势,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与其他盟军一起,彻底摧毁了商王朝的精锐部队。最后,商纣王在鹿台自焚,从此结束了商王朝对中原的统治。

周朝的胜利,可以说主要依靠了四川境内几个方国的军队,特别是巴、蜀的军队功不可没。因此,当时的史官在《尚书·牧誓》中是这样赞誉道:“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巴蜀之师前歌后舞,令殷人倒戈。”

为此,陈显丹结合文献《逸周书》继而推断说:就在周与蜀等国联合灭掉商王朝之后,蜀国的厄运到来了。由于蜀军参战将士对胜利果实的分配不满,加上蜀王不愿受周武王的支配,两国之间便产生了新的矛盾。周王朝认为,商王朝虽已消灭,但蜀国却是一个强国,而又不肯臣服于周,将来必是一大隐患。因此,周武王在克商的第三十七天,突然派兵袭击蜀军。蜀军毫无准备,被周武王的军队打得七零八落,溃不成军。蜀王手下的霍侯、佚侯等主要将领和其他四十六名各级军官被生擒,损失车辆辎重达一千多辆,士兵死伤者无数,蜀军元气大伤。

周朝自周厉王以后,由于朝野内外矛盾加剧,天下开始大乱。位于西南的蜀国首举反周大旗,并率先称王称帝,以至各国仿效,纷纷割据,自立为王。在楚、秦、晋、韩、赵、卫等国称王时,蜀又改王称帝,并东伐西征。一会儿与楚国交战,一会儿又与秦军对垒,乃至蜀王的江山,曾被楚国的开明氏所取代,直至若干年之后被秦所灭,成为华夏大国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