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去世后,世界历史似乎就此开始了一个新的时期。在很多方面,18世纪和16世纪、17世纪有着很大的差异。18世纪人们发动战争甚至不会去掩饰,更不会像以前那样以宗教问题为借口来开战。18世纪中叶发生的两场战争都规模浩大,欧洲大国大多数卷入其中。
东欧比较强大的国家要么联合起来,要么互相争斗,目的是夺取那些较小国家的土地,从而使自己变得更加强大。那些强大的国家通过战争获取尽可能多的利益。当时那些国王和女王的自私,是空前绝后的。
在18世纪的战争中,英格兰总是反对法国。其中的原因是,英法在北美洲和印度都有殖民地,并且都想把对方从这些殖民地上彻底赶出去。所以当英格兰和法国的军队在欧洲交战时,它们在北美洲和印度也处于战争状态,然后我们会看到英格兰最终是如何赢得这两个大陆的。
18世纪的人们喜欢娱乐消遣和穿着打扮。很多富人经常去矿泉疗养地饮用泉水,并在那里自娱自乐。很多哲学家开始彻底不相信上帝,而且大多数人,甚至包括经常去教堂的人,都变得不怎么关心宗教了。
在英格兰,针对罗马天主教徒和一位论派信徒最恶劣的法律,已经不再有人关注了。虽然这些法律并没有被废止,但也不再付诸实施。1688年资产阶级革命之后,那些被称为“不奉国教者”的脱离英格兰教会的新教徒摆脱了被迫害的命运,并且获得允许在自己的礼拜堂做礼拜。
各地人们衣着打扮鲜艳,富人们的衣服都是用非常漂亮的材料做成的。男人们戴着假发,通常在后面用丝带扎着,而女人们则把头发打理得很蓬松,并且在面部涂脂抹粉。
18世纪的人们虽然穿着华丽鲜艳的服饰,但行为举止却还是十分粗野,礼仪也远不如今天这么文雅。即使是身为绅士、很有学问的学者,喝起酒来也没什么节制,经常醉酒、酗酒,而且无论男女都热衷于打牌赌钱。
就像人们对包括宗教在内的事物都没有了以前那种极大的热情一样,真正伟大的诗歌作品也没有出现。当时最优秀的作家在英格兰,其中亚历山大·蒲柏,他创作的《人论》,其体裁几乎和散文一模一样。这样的诗歌,语言运用很巧妙,而且韵文完美,但是这样的作品已经没有什么诗意了。
还有一些伟大的散文家如艾迪生、斯蒂尔和斯威夫特等。在18世纪结束之前,以小说家亨利·菲尔丁为代表的作家创作出了第一批真正的英国小说。也是这时候,文坛还发生了一个巨大的变化——涌现出了很多诗人,创作了一批饱含**的诗歌作品。
18世纪发生的第一次规模较大的战争是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六世死时,由于没有儿子,便把奥地利及所拥有的一切都留给了他美丽的女儿玛丽娅·特蕾莎。这些领土中有一部分从来没有被女性君主统治过,但是查理六世生前曾公布了一份《国本诏书》,宣称自己的女儿可以在自己死后统治他所有的领土。
除了法国,大多数国家认可了《国本诏书》。查理六世死后,特蕾莎就成了奥地利女皇、匈牙利王国和波希米亚王国女王、西属尼德兰的统治者。她加冕的时候只有23岁,还必须专门到匈牙利去,在那里才能戴上匈牙利王国古老的铁王冠。这顶王冠要加上衬垫,才能适合特蕾莎那么小的脑袋。
人们一直很爱戴特蕾莎。她14岁开始出席查理六世的国事会议。当查理六世发脾气时,大臣常常请特蕾莎去求情。查理六世曾对女儿说:“你认为一个君主除了施予恩惠就无事可做了吗?”特蕾莎却回答:“我认为施予恩惠是唯一能让皇冠稳稳戴在头上的事情。”
查理六世原本想让特蕾莎嫁给新建立的日耳曼王国普鲁士的王储腓特烈(后来的腓特烈大帝),但她爱上了自己的表哥洛林公爵。当她认为父亲不允许自己嫁给心上人的时候就大哭起来。查理六世看见女儿哭了,马上就同意了她和洛林公爵的婚事。特蕾莎结婚四年之后成为奥地利女皇。
但是没过几个月,其他国家开始试图从特蕾莎那里夺取土地。法国、西班牙和普鲁士都派出军队进攻奥地利,尽管西班牙和普鲁士都曾向她的父亲信誓旦旦地保证不会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