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沙漠生活(1 / 1)

三毛传 沈念 1569 字 2个月前

结婚后,两人的好消息接踵而来:先是荷西的公司答应给他们两万元的家具补助费,荷西的薪水也涨了七千多;再接着三毛的社会保险办好了,两人的经济有了很大改善。考虑到荷西刚刚结婚,公司还很人性化地批了他半个月婚假,荷西的同事又特别善良,自愿提出代他半个月的班,这对新婚夫妻因此有了一整个月的时间去蜜月旅行。

新婚的当晚,当荷西与三毛回到家中,他们看到地上有个盒子,里面放一个纸条,写着:“新婚快乐!”这是荷西公司的同事送来的,盒子里是结婚蛋糕,荷西为三毛一块块切好,送到她手里,眼里是化不开的甜蜜。

两个人的婚礼,没有豪华舒适的房屋,没有众多亲友的祝福,一个书架,一张桌子,一个小茶几,就是三毛与荷西的全部。三毛就是在这样的蛮荒中,培植和孕育出美好的爱情生活。

为了这趟蜜月旅行,他们特意租来吉普车,在向导的建议下,一路经过马克贝斯进入阿尔及利亚。这段沙漠周边的环游之旅,还原了三毛梦中的理想天堂。在点滴的朝夕相处中,两人的感情愈加浓厚。

蜜月回来之后,荷西还有一周时间就要去上班,俩人决定好好将房子装饰一下。荷西去镇上买了石灰、水泥,又问房东借了梯子、工具,三毛负责装饰书桌,荷西则将墙壁刷得洁白。

想到家里不能没有沙发,三毛把空心砖铺在房间的右侧,上面盖上棺材外板,铺上从集市淘来的两个厚海绵垫,再加一层窗帘似的彩色条纹布,最后用线密密缝起来。荷西看到这个货真价实的手工沙发,立即兴奋地坐上去,又美丽又舒服,他不停地称赞太太的心灵手巧。

至于桌布,三毛也很有办法。将买来的一块白布铺上去,上面摆放上母亲从台湾邮寄来的细竹卷帘和棉纸糊的灯罩。作为搭配,自然少不了父亲特意挑选的陶土的茶具以及友人送的大卷现代版书。要多亏了父母疼爱三毛的心思,墙上渐渐多了他们平时留意的有趣的海报,姐姐陈田心邮寄来的美丽衣裳,还有弟弟们送来的一件像和服似的浴衣——是特意送给荷西的。

假期结束以后,荷西又开始了他忙碌的工作。家里又只剩下三毛一个人。白天她走出家门拾荒,继续用拾捡到的宝贝装饰新家。她特别开心的是,居然每天都能有收获。三毛最得意的一件宝贝是一个废旧的汽车轮胎,她把它清洗干净,平放在席子上,里面填上红布坐垫,像个鸟巢似的,客人们来了都抢着坐。家里还有不同样式的汽水瓶,三毛用油漆涂上印第安人的图案和色彩,瓶子顿时变得鲜艳明丽与众不同,成了荷西眼里最美的装饰品。而结婚时荷西送给她的整副骆驼头骨,因为是她最喜欢和满意的礼物,被很好地安置在她的书架上,同她最心爱的书籍放在一起。

三毛想要一盏风灯,于是拾捡来铁皮和玻璃,逼着荷西做了一盏,在这种动手的氛围里,家的感觉一点点被营造出来,它变得舒适而富有情致,吸引着荷西的同事和邻居前来做客,大家口口相传,令它成为沙漠中最美丽的风景。

三毛开心极了,谁能知道她的这些装饰品大多是别人扔掉的废弃品呢:旧轮胎、破瓶子甚至棺材板。但就是这些最不起眼的日常废弃品,经过三毛的慧眼甄选与荷西的巧手制造,统统焕发出它们独有的艺术魅力,成为精妙绝伦的艺术品。

也许是自幼学画的缘故,三毛拥有异于常人的艺术品鉴力,这个家的每件摆设,无不彰显其对美的独到见解。在三毛的精心布置下,家俨然是一座艺术的宫殿。树大招风。这样美丽的家终于招来了记者。她不停按着快门拍摄照片,当看到三毛与荷西最初搬进来的照片时,她惊呆了,直呼太不可思议。走时,这位记者对三毛说:“请你转告你的先生,你们把美丽的罗马建设成了。”三毛很开心,但这还不是她最拿手的本事,她最令大家包括荷西在内刮目相看的,是她的厨艺。

三毛虽不喜欢烦琐的家务,却对煮菜情有独钟。可是沙漠中的食材实在有限,婚后开厨不久,三毛做的都是西菜。幸运的是,母亲缪进兰因为心疼女儿,特意从台湾寄来了大批的粉丝、紫菜、冬菇、猪肉干等可以长期储存的珍贵食物,三毛爱不释手,吃惯了沙漠里的东西,终于见到了中国食物。直到欧洲的女友寄来罐头、酱油,三毛的“中国饭店”正式开张。

三毛给荷西做的第一道中国菜,叫“粉丝煮鸡汤”。荷西没有去过中国,自然不知道粉丝是什么,每天回家只是喊叫着饿,三毛就给他吃这道粉丝煮细面。荷西问三毛这是不是中国的细面,三毛调皮,故意逗他说:“这个啊,叫作雨,是春天下的第一场雨,下在高山上,被一根一根冻住了,山民扎好了背下山来一束一束卖了换米酒喝,不容易买到哦!”荷西自然是不信的,但是味道实在是好,他也当真不认识这种中国食材,便不再继续追问,只是尽情地享受这难得的美味。

荷西吃的第二道中国菜,叫“蚂蚁上树”,将粉丝在平底锅内一炸,撒上绞碎的肉和汁。荷西果然对中国菜知之甚少,粉丝换了种做法他就完全不认得。他问三毛:“什么东西?”三毛依旧跟他开玩笑:“这是你钓鱼的那种尼龙线,中国人加工变成白白软软的了。”荷西太喜欢这个味道了,不停往嘴巴里塞,一边塞一边说:“如果我们真开饭店,这个菜能卖个好价钱!”

荷西第三次吃粉丝又换了名字,变成了“鱼翅”。三毛把粉丝和菠菜、肉一起绞碎当作饼馅夹在东北人的“合子饼”里。荷西吃了很惊讶:“这个小饼里面你撒了鲨鱼的翅膀对不对?我听说这种东西很贵,难怪你只放了一点点。”三毛笑得前仰后合,荷西却难为情了:“以后这种很贵的鱼翅膀,请妈妈不要买了,我要去信谢谢妈妈。”三毛便忙接过话来,撺掇荷西去给妈妈写信。

食物的魅力在沙漠中给这对新婚夫妻带来无穷的乐趣。只是寄来的食材是有限的,慢慢就消耗了很多。“中国饭店”也不能总是开张了,于是三毛又常做起西餐给荷西吃。可是荷西对那些牛排一点胃口都没有,每天直呼:“太太,想吃雨,还是妈妈寄来的菜好。”

后来,“中国饭店”的名号传到了荷西的大老板那里,他主动要求来家里吃这位中国厨娘烧的中国菜,并且点名要吃笋片炒冬菇!荷西将这件事说给三毛听,三毛有些发愁,并不是不想伺候他的老板,而是家里没有这种食材,该怎么办呢,忽然,她的目光扫到了一样东西,“有了!”

等到荷西的老板来家里的时候,三毛精心准备了一顿晚餐。先做好三道菜,用文火热着,特意收拾出一张放有烛台的餐桌,在桌子上铺上白色的桌布,最后再用一块红布铺成斜角,大方又美丽。

这一餐色香味俱全,荷西的老板非常满意,甚至盛情邀请三毛来自己的公司工作。两人当然明白,这是笋片炒冬菇的功劳。可是哪里来的笋片呢,荷西分明记得家中已经没有笋片了,于是就跑去问三毛。三毛大笑:“你是说小黄瓜炒冬菇吗?”荷西被三毛逗乐了,夸赞她多才又多艺,嘴里大叫着:“你真是那个什么,七十二变的……”三毛轻轻摸一下他的脑袋,笑着接茬道:“齐天大圣孙悟空。”

这些趣事,后来都被三毛以笔名“三毛”写进了书中。她还专为烹饪这件小事写了长文《中国饭店》,于1974年10月6日发表在台湾《联合报》的副刊。自从进入撒哈拉以来,三毛的文笔开始变得雄壮、老练,在写作上有了新的突破。也许是沙漠辽阔的地理环境促使三毛在性格上发生变化,为她观察世界打开一扇奇异的天窗。而沙漠里奇妙的生活体验,美妙的文字,最终为她带来一大批忠实的读者,在台湾甚至引发一阵空前的“三毛热”。

不可否认,沙漠中的三毛比身处台湾的三毛更让人着迷,她身上的那种异域风情,令她更贴合人们心中的文艺女神,也更符合大多数人对神秘与流浪的期许,可以说,是三毛引领了一代人的流浪梦,她是当时唯一一个逃脱滚滚红尘去勇敢追逐自己梦想的女子,也是唯一一个在红尘里最终塑造和实现了梦想的女子。因此,三毛在人们心中,是作家更是旅行家,是梦想家更是实践家。她靠一个洒脱的灵魂,实现了对生命的追问。她的旅行不是目的,不是手段,不是形式,而是一种过程,她让岁月变得无悔,让爱和生命变得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