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内最后一家引进冰箱项目的工厂,海尔以质量、速度制胜,“迅速反应、马上行动”成为全体海尔人一致的工作作风。
“拿下美国B客户非常难!”海尔洗衣机海外产品经理崔淑立接手美国市场时大家都这么说,因为前任各产品经理都没有拿下这位客户。
真这么难吗?崔淑立不信。这天,崔淑立一上班就看到了B客户发来的要求设计洗衣机新外观的邮件。因时差12个小时,此时正是美国的晚上。崔淑立很后悔,如果能即时回复,客户就不用等到第二天才能看到邮件了!从这天起,崔淑立决定以后晚上过了11点再下班,这就意味着她可以在美国时间的上午就处理完客户的所有信息。
3天过去了,“夜半日清”让崔淑立与客户能及时沟通,开发部很快完成了洗衣机新外观的设计图。就在要把图样发给客户时,崔淑立认为还必须配上整机图,以免影响确认。当她“逼着”自己和同事们完成“日清”,把整机图和外观图一并发给客户时,已经是晚上了!
其实,市场没变,客户没变,拿大订单的难度没变,变的只是一个有竞争力的人——崔淑立。崔淑立完全有理由说:“有‘时差’,我没法当天处理客户邮件。”但她只认目标,不说理由。为什么?崔淑立说:“因为,我从中感受到的是自我经营的快乐!有‘时差’,也要日清!”
在海尔市场链的机制下,员工的境界达到了全新的高度,他们主动工作,一切为了满足用户需求。可见,一个企业,只要机制对了,员工就会产生工作热情。大约凌晨1点,崔淑立回到家,立刻打开家中电脑,当她看到客户的回复:“产品非常有吸引力,这就是美国人喜欢的。”她顿时高兴得睡意全无,为自己的“夜半日清”有效果而兴奋不已。
样机推进中,崔淑立常常半夜醒来打开电脑看邮件,可以回复的就即时给客户答复。美国那边的客户被崔淑立的精神打动,推进速度变得更快。没过多久,B客户的第一批订单就敲定了!
如此贯彻执行日清工作法已经成为海尔的一面旗帜,正是运用了这种工作模式,才使得海尔的工作效率得到极大提高。它是海尔成功的一大法宝,为海尔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使海尔在经营规模和市场地位上都实现了大的飞跃。
世界500强之一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商W公司犯难了。因为W公司给某汽车厂配套生产的一款新车即将上市,但原来给他们加工零部件的一家上海供应商速度太慢,导致汽车无法按时出厂。
W公司找遍了上海也没有找到一家供应商能迅速给他们提供零部件。一个偶然的机会,W公司的一个合作伙伴提出了一个建议:“听说海尔有一个模具事业部,他们的速度应该很快。”
因为急着赶进度,W公司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找到了海尔事业部的市场部。市场部部长谭伟红一听便道:“速度正是我们的优势,我们一定为你做好服务。”
W公司提出要在三天之内拿出塑件合作的详细方案,但令他们意想不到的是,仅用一天,谭伟红和他的团队就拿出了一套完美的解决方案,而这在行业内,最快也要三天时间。
客户欣喜之余,又提出了五天供货的要求。五天?一般企业至少需要十五天!但谭伟红没有退缩。通过仔细分析他发现,如果按照正常程序,来来回回确实需要半个月,于是他提出了一个设想:把客户的检验人员直接请到生产现场来,从而节省出耽误在路上的时间。跟客户沟通之后,客户同意了这个办法。
三天之后,客户拿到了产品。当W公司高层知道之后,当即决定与海尔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海尔总裁张瑞敏说:“速度是我们竞争的优势。我们与国际大公司相比,在实力上确实有一段距离;但是,并不是说外国大公司进入中国就一定能够握住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海尔产品在美国及欧洲市场上升很快,虽然我们很多地方不如国际大公司,但是我们能依靠速度去竞争,去取胜。外国公司半年开发一个新品,我们两个月就可以完成;外国公司两个月完成的产品,我们七天就可以拿出样品来。”海尔能如此快速高效,绝大部分功劳都要归于“日清工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