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区建设是件大事,必须提出一些法则为依据。原则可以有很多条,基本原则是其中那些最重要的部分。遵循这些原则,是农村社区建设取得成功的根本保障。农村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精神实质,集中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价值理念,它既是农村社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又是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为什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呢?主要理由有二:
1.农村社区建设为的是农民。农村社区建设的目的,具体地说,就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就是要尊重和保障农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就是要不断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就是要给农民群众创造平等发展的社会环境。农村社区建设,要成为既给农民带来实惠又受到农民拥护的工程,成为农民自觉参与自觉行动的满意工程。
2.农村社区建设依靠的是农民。农民是农村社区的受益者,也是农村社区建设的主体。离开广大农民的参与,农村社区建设将是不可能的。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这就要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和农民的意愿,紧紧依靠农民群众。农村社区建设怎么搞、搞成什么样子,要搞什么、不搞什么,先搞什么、后搞什么,都要多同群众商量,最终由农民群众说了算,切忌强加于人,干那些农民群众不愿干或者暂时不愿干的事。
二、因地制宜
因地制宜同实事求是、科学规划、分类指导等联系在一起。坚持因地制宜原则,要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1.规划优先,科学规划。农村社区建设千头万绪,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要保证农村社区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并取得成功,必须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从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明确提出农村社区建设的思路、目标和工作措施。农村社区建设规划,既是农村社区建设的龙头,又是农村社区建设的开篇,不可回避,也无法逾越。规划要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要讲究实施方案的可行性。制定规划,要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吸取各方面的意见,反复论证,保证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特别是要搞好村庄建设规划,要通过农村社会建设,逐步把混乱无序的村庄,建设成为布局合理、设计新颖、人居环境优美的新型村庄。这些新型村庄的诞生,将标志着中国村庄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财力有差异,自然条件、生活习俗也有差异。农村社区建设的定位、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等,必须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分类指导,不定一种模式,不搞“一刀切”。为了实现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要做到“三个符合”,正确处理“三个关系”。
“三个符合”:一是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搞盲目的脱离实际的超前消费和建设,不增加乡村债务,不增加农民负担,不打乱现有村委会建制,不盲目铺新摊子,不搞低水平重复建设。二是符合群众意愿,不搞强迫命令,不做表面文章。三是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不搞只有投入没有产出(包括经济产品和社会产品)的项目,不搞无效益(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产业。
“三个关系”:一是“急”与“缓”的关系,当急则急,当缓则缓,既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快推进、有所作为,又不能急于求成,浮躁冒进。二是“远”与“近”的关系,既要着眼于长远又要立足于当前,精心组织,有序推进。三是“点”与“面”的关系,坚持试验、试点先行,引导和鼓励基础条件较好的村先行一步,建成示范点,取得经验,以点带面。
3.禁绝一切形式的面子工程、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这些“工程”,都从根本上违背了因地制宜原则。判定是不是面子工程、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其标准就是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认可不认可、答应不答应。标准要交给群众,由群众来评判。
三、整合资源
把“整合资源”作为一条农村社区建设的原则,主要有以下理由:
1.农村社区建设既是一项繁杂的系统工程,更是一项浩大的农村社会管理工程、造福农民的服务工程、新农村与和谐社会的建设工程,所耗费的财力、物力、人力将是巨大的,单靠政府投入或者单靠农民自筹,或者单靠社会力量支持都不足以解决根本问题,唯有将各方面的资源有机有效地整合起来,具体地说,就是要把政府公共服务、新农村建设、全国村级组织、活动场地建设、扶贫开发、民族地区建设资金、老区建设资金、江河湖海专项治理资金、退耕还林还草资金、社会力量的投入、农村基层资源等有效整合起来,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钱往一处投的强大合力,才能把农村社区建设好。
2.建设节约型农村社区。建设节约型国家、节约型政府、节约型社会,这是党的号召,也是全国人民的心愿。我们也要大力提倡建设节约型农村社区。事实上,我国农村目前尚有许多可用的现实资源,如人民公社时期遗留下来的公产,撤并学校后留下的房产、乡村企业改制后的闲置资产等。现有资产的整合、修缮和利用,不仅可以节省大量投资,避免重复建设,而且可以培养和提升人们的节约观念、环保观念。不少地方,还有数量不少因主人外出而长期空置的房屋,也可采用借用、租用等方法加以利用,这对各方都是有利的。
3.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随着物质资源的整合,必将带来领导观念和领导力量的整合。许多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农村社区建设实验过程中,将农村社区建设的任务进行细化,分解到相关的党政职能部门,这些职能部门的领导特别是“一把手”就坐不住了,不仅亲自前往试点农村社区督导,更是一再追加投资。各方面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事情就好办多了。
要想实现各种资源的有效整合,一方面要求党委、政府重视,特别是当地党、政“一把手”的重视,建立健全有权威、有能力的协调机构及其办公室,使之“协”得起,“调”得动。协而不调,调而不动,各吹各的号,各拉各的调,那就还是一盘散沙。另一方面,则是按规划有序推进,杜绝“长官意志”,坚持科学、民主的决策与领导。
四、突出重点
没有重点就没有政策。眉毛胡子一把抓,什么也抓不到。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农村社区建设需要重点解决以下一些问题:
1.解决农村社区的活动场地问题。活动场地是农村社区的基础设施,农村社区建设的最基本的条件,社区建设不能开会没房子、办公没桌子、文体活动无场子,必须通过各种途径解决农村社区的基础设施匮乏的问题。
2.农村社区的体制机制问题。体制机制是农村社会运转的前提,体制机制好不好,是关系农村社区运转是否健康、是否良性的大问题,要把这个问题作为理论工作者、实际工作者和农民群众的大课题,予以充分研究、论证、实践,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农村社区发展道路。
3.解决好为农民服务的内容、途径、办法和方式问题,真正使农民感受到农村社区建设给他们带来的实惠和方便,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从而以更大的热情和积极性投身于农村社区建设之中,依靠党和政府的支持,用自己的双手建设美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