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平时和孩子的交流最多,而你在交谈中采取什么样的问句方式,对孩子的财商培育很有关系。
总的来说,多多采用启发式问句,会有助于孩子开动脑筋,变得越来越聪明。不用说,这不仅是财商教育的事,还与孩子的学习、智力开发有密切关系。
举个例子来说,当孩子提出一个异想天开的想法后,你不能说“不可能!”或者反问“这怎么可能?!”而可以改成“想想看,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很简单,前者是让孩子“泄气”的话,会阻断孩子的大脑思考;而后者恰恰相反,会开动孩子的脑筋,让他从积极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从而把自己当作一个积极而坚强的人,时时处处以这样的姿态来思考问题、解决实际困难。
也许有的父母会说,明明是不可能的事,怎么还要鼓励孩子“开动脑筋”呢?没错,科学讲求的是实事求是,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但你千万要记住,科学是在不断发展的。过去、现在一致公认为“不可能”的事,将来就很可能是“可能”的,甚至是必然的。
回顾人类的发展历史,这样的事例数不胜数。孩子正因为年龄小,没有这方面的“认识负担”,才会敢于创新、异想天开,这其中就不但包含着他难能可贵的睿智,而且很可能蕴育着巨大的财富机会,甚至能彻底改变他的命运。
河南项城市有位名叫付坤的孩子,出生在一个教师家庭。从小父亲就鼓励他仔细观察事物、逆向思维,养成了他喜欢开动脑筋的好习惯。
他看到鼠标会在屏幕上动,感到不解,所以想拆开来看看;看到复读机能发声,又感到好奇,所以想解体瞧瞧。
难能可贵的是,付坤的父亲不像其他父母那样对孩子一通训斥,而是进一步启发说:“光拆算不了什么,拆了能装上,那才叫能耐呢!”
就这样,好强的付坤渐渐地从“拆卸工”变成“组装师”,一有空就拆拆装装,动手能力大大提高。
随后,付坤的发明创造也层出不穷。从把空牙膏盒的一面粘上双面胶,固定在墙壁上,变成“壁挂式笔筒”;到看到有的小朋友看书或写作业时会把头压得很低,慢慢地变成近视眼,所以发明了一种“预防近视耳机”,戴上它后只要看书做作业时离书本太近就会发出蜂鸣声;再到在公用电话打电话时看到有许多办假证、假文凭的小广告,所以发明“数码防伪学历卡”,只需把它插进读卡器个人信息就会一目了然,假文凭就没有了用武之地;等等。
在别人看来难于上青天的发明创造,在付坤眼里最平常不过。他轻描淡写地说:“搞发明其实很简单,只要对生活多观察、多动手、勤思考,人人都能成功。”他的理想是,将来要得诺贝尔奖。
发明创造成果不断,说明什么?一方面表明这个孩子很聪明,另一方面也说明他财商高。要知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造就意味着有丰厚的专利收入。
事实上,伴随着他先后在法国巴黎举办的第21届尤里卡万国发明博览会获得金奖、在我国举办的第6届中国国际发明展上获得银奖,国内外企业要求重金购买他专利的意向书就纷至沓来了。
回过头来看,付坤的成功与其父母在他小时候多问启发式问句的“作业”就分不开。虽然这种“作业”可能是在有意无意中进行的,但丝毫不影响对孩子财商和智商的启蒙。2009年,付坤顺利考取空军工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