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单独的银行账户(1 / 1)

经济社会离不开银行。给孩子开一个单独的银行账户,让他从中更早、更多地了解相关金融知识,对他的财商教育会有很大帮助。

在过去,父母总是让孩子把钱存在储蓄罐里。这种储蓄罐通常是一头肥猪的形象,因为肥猪的肚子大,里面可以盛放更多的硬币。现在这种储蓄罐虽然也有,但已经很稀罕了。

在这里,我并不反对孩子们拥有储蓄罐,但觉得更重要的是尽早让他拥有一个属于他自己的银行账户。

银行账户有许多种,有存折的、借记卡式的。建议给孩子办一张芯片(金融IC卡)借记卡,免费办卡,免收年费,在网上或手机上操作还不用支付转账手续费,方便得很,却可以长期甚至终身使用。

办借记卡时,可以陪同孩子一起去住家附近的银行柜台,是什么银行关系已经不大了。因为现在的借记卡功能实际上差不多,平时主要在手机或网上操作,即使存取款,也能每月在柜员机上免费通存通贷一定次数。

根据现行规定,无论多大的孩子,只要出示身份证或户口簿,都可以为他办理实名制借记卡。孩子稍大,你可以和他一起去银行,让他自己填写相关资料、出示办卡证件;如果孩子还小,这些就需要由你代劳了。

办好借记卡后,孩子会像得到一件意外宝贝似的兴奋和激动,你完全可以在现场看得到。

接下来的问题是,你要趁热打铁,对孩子详细介绍借记卡的使用规则,演示有关存钱、取钱的全过程,以及银行利息是怎么回事,为什么银行要付给你利息,以及利息是根据什么来计算、什么时候结算的。别忘了告诉他还有利息税这回事,虽然现在已经暂停征收了。

现在的借记卡都是多功能的,既可以存活期存款,也可以存定期存款;既可以存人民币,也可以存外币;既可以买国债,也可以买基金,还可以买各种理财产品。并且,如果你有股票账户,只要在股市开业期间,那么这张借记卡上的资金就可以随时和股票账户上的资金转来转去。

从理财角度看,还有一点你需要对孩子说明白,那就是,从表面上看是银行付给你利息,而实际上是你在付给银行利息。意思是说,千千万万像你这样的个人,把或多或少的钱存在银行里,积少成多,银行就可以用这笔钱去派用场(投资)。现在银行付给你的利息,实际上只是它们用你的钱去进行投资(主要是贷款给企业,从而收取贷款利息收入,此外还有一部分是直接投资股票、基金等),从投资收益中分给你一小部分而已,它们赚取的才是绝对大头。

这样一解释,就会让孩子对银行存在的作用、功能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了。

有的孩子会问,我把钱存在银行里,利息收入是不是越高越好呢?孩子能提出这样的问题,说明他的财商很高,但可惜答案并非如此。

对于存款人来说,同样的存款投资能够得到更高的利息收入,当然是好事,但利率高低涉及到太多因素。

从表面上看,利率调整是中央银行(在我国就是中国人民银行)决定的,但实际上,中国人民银行只是“宣布”而不会“决定”利率高低;就像天气预报一样,气象台只是“预告”却“决定”不了未来一周的气温高低和刮风下雨,道理是一样的。

在决定利率高低的各因素中,最重要的是通货膨胀。每当银行宣布要调整存贷款基准利率时,外界就认为政府在采取措施调节通货膨胀了;实际上,恰恰相反,这只是表明政府在“预告”通货膨胀率会有变动,所以要采取措施,通过调节利率水平来体现未来的通货膨胀率变动方向[1],如此而已。这个问题连许多经济学家也经常搞错,但你可以对孩子说清楚。

所以说,无论你的存款利息收入有多高,都不会高于实际通货膨胀率。从这个角度看,存在银行里的钱(实际购买力)是年年在下降的,这表明你的财富在不断贬值。

能看到,绝大多数工薪阶层有了不多的积蓄后,一方面缺乏良好的投资渠道,买股票吧股市在跌、买理财产品吧觉得不放心、投资房产吧钱又不够;另一方面,又不具备相应的投资技巧。所以,他们最先想到的便是存在银行里拿利息,其结果就是财富不断缩水,表现为越来越穷。

怎么办?正确的办法是把这些积蓄尽可能多地变成“资产”,用它来创造投资收入和被动收入;只把少量周转性资金、临时应急资金存在银行里,以备不时之需。而即使把这些钱存在银行里,如果不是当天要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也要比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利率高许多。

[1]严行方:《人民币可以说不》,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10年,第3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