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财产奋斗规划(1 / 1)

财商教育的目的是为实战,而这就涉及到孩子将来的家庭财产奋斗规划了。所以,当孩子还在读中学时,父母就有必要适当指点孩子如何制定以后的财产奋斗规划了。

这样的规划对孩子来说显然还比较遥远,但要知道,这时候正是孩子形成人生观、世界观的时候,其中必不可少的就包含家庭财政观。

制定一份家庭财产奋斗规划,哪怕这份规划很幼稚、很不确定,也会对树立孩子的人生目标有帮助。孩子没有奋斗目标就会变得浑浑噩噩,甚至经常冒犯传统价值观。

处在这样一个独生子女时代,有些孩子很有意思。他们从小就知道家里的一切将来都是留给他的,所以经常会问你有多少钱(潜台词是你能留给他多少财产)、你的遗产如存折和房产将来会如何分配,等等,让年纪还轻的你哭笑不得。

这时候怎么办?是咆哮还是笑纳?这些虽然也都可以,但不是最佳办法。较好的办法是,不要以为孩子提这些问题是触霉头,也不要支支吾吾,而是和孩子一起制定将来的家庭财产奋斗规划,把他引导到家庭资产“增值”而不是“分配”上来,把“蛋糕”越大。在研究做大蛋糕和实际做大蛋糕的过程中,都会涉及到培养孩子的财商问题。

孩子们说得没错,中国父母所奋斗的一切,将来都是希望留给孩子的,只不过不一定是“现在”。中国父母不可能当孩子长到18岁时就把他赶出家门,这就是传统和现实。不要说他不具备这份生存能力,即使有,你的这种做法也会遭到所有人唾弃。

在这一点上,千万不要轻信某些“专家”说的与国际接轨,接轨不了的。就连他们自己的孩子,也全都在兜着呢。

中国父母的规则是,至少要把孩子培养到大学毕业。等到他们参加工作后,依然会吃父母的、用父母的,父母要为他们接下来的婚娶操心,给他们买房、买车。当孩子有了他们的孩子后,还要继续为他们做“保姆”,开始一轮新的循环。直到自己年纪大了或者病了,躺在**不能动了,再由子女来照顾自己。

根据这样的特点,父母所创造的财产在有生之年不会随意给子女,也不应该给子女。当然,如果经济条件不错,可以资助子女,但前提是不伤害子女的自尊心。

要特别注意,不要动辄就以避税的理由给孩子买房、买车,这样只会助长他们的享乐思想。孩子觉得钱来得容易,就不会当一回事,也不求进取,更不利于培养孩子的经济责任感。

试想,如果孩子在读书时,父母就给他买了一套或几套在他名下的房子,雇人专门给他煮饭洗衣、打扫卫生,让他去安心学习,这样的孩子还会肯外出打零工、做家教吗?

有的父母或许会问,既然这些钱将来都是留给孩子的,现在不一点点给他,还有什么好办法呢?有,那就是请教理财专家。

面对这种情况,理财专家会建议你建立一份符合你价值观的信托基金,既不影响孩子的财商培育,又能达到你的馈赠目的。当然,建立信托基金后你有必要明确告诉孩子。

例如,你可以在信托基金中规定,孩子只有在大学毕业或结婚时才能得到这笔基金。大学毕业时动用这笔钱,主要是帮助他从事个人创业;结婚时动用这笔钱,主要是资助他购买婚房。可以说,中国的孩子只有这两个时候才是真正需要用钱的时候,其他情况下一般都是父母来支付的,孩子不需要用到太多的钱。

关于这一点,可以在制定三口之家的大家庭和孩子一个人独立出去后的小家庭这两份财产规划中体现出来。就好像会计账户中总账和分类账之间的关系。

我国目前还没开征遗产税,但总有一天会。等到将来开征遗产税后,确实要考虑怎样把财产留给孩子,但有一点很明确,那就是:让孩子学会管理资产比得到资产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