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缓享受的价值观(1 / 1)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事情不是因为我们不知道后果而放弃;相反,恰恰是因为我们克制不了立刻享受的冲动而放弃的。如果能够延缓这种享受,事情本来可以完全不同。财商教育的根本点就在于此。

尤其是在遇到钱的时候,这种情形会显得更普遍。

例如,炒股票的人往往有这样的体验:某只股票捂在手里很久了,这几天每天都有启动的迹象,自己心里也非常清楚,预测接下来它会有一波上涨行情;可是,看到几天下来累计有个10%的涨幅了便会赶紧抛出。可是没想到,就在你抛出后,该股票接连拉了几个涨停板,碰到“妖股”接下来甚至会一连出现几十个涨停板。实际上,这就是因为你贪图享受“现实惠”,而没有收割到应有硕果的缘故。如果你能学会延缓享受,那么接下来的若干个涨停板就都可能被你收入囊中。

对孩子进行财商教育,就非常需要注意这一点,善于说“不”。

这里的“善于”两字很有艺术,既有助于提高财商水平,又有利于提高道德水平,否则效果就会适得其反。

例如,父母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明明孩子有好几条牛仔裤了,他还是吵着要买,而且要买就要买高档、名牌产品,否则决不罢休。

遇到这种“牛皮糖”,确实很讨厌:满足要求吧,不但造成浪费,而且还会怂恿他今后花钱大手大脚、盲目攀比;不满足吧,看宝贝哀求哭闹的样子,也怪可怜的。这时候正确的做法是:坚决抵制,但要讲艺术。

比如,你可以从这条牛仔裤的价值和价格方面进行比较,从这个角度来让孩子明白,买这条裤子“不值得”;同时,从他已经有了好几条牛仔裤、暂时用不到买新的这个角度,告诉他购买这条裤子的实际意义不大。或者,也可以从家中费用预算角度,让孩子明白这个月的费用开支计划已经超出,让孩子明白用钱是要讲计划的。

以上这些都是从财商角度来阐述的,当然,你也可以同时从道德角度、民族感情角度来阐述或补充。

比如,你可以劝他买另外一种国产品牌,告诉他该品牌生产厂家的效益很不好,现在连工资也发不出,买它的产品具有爱国、支持民族工业的意味;该国产品牌也有外销的,在国外的销售价格要翻好几个跟斗,远远超过你看中的进口品牌。这样一比较,就显出该国产品牌的价廉物美来了。

有一点要注意,除非你的家庭条件确实不行、买不起,否则千万不要骗孩子说“买不起”。

道理很简单:你的家庭情况孩子总能隐隐约约感觉得到,一旦孩子觉得你是骗他的,那么,今后无论什么样的教育都收不到应有效果了。尤其是在他看到随后你购买其他高档商品时眼睛一眨都不眨,会有一种说不出的愤怒。

请记住,说谎虽然可能会暂时摆脱烦恼,却怎么也不能说是教育。

还有一点就是,如果你承诺孩子“下次再买”“下次再说”,那么一定要说清楚“下次”是什么时候;并且到了那个时候,一定要对孩子旧事重提,显示出你的诚心诚意。

相反,如果你仅仅把这种说法当作一种遁词,那么,不但会在孩子心里留下你说谎的劣迹;而且还会在他心里形成这样一种观点,觉得一旦遇到买东西、金钱等话题时,父母就总是要回避,好像有关钱的话题没什么可谈似的。

如果果真是这样,问题就不仅仅是你失去了一个培育孩子财商的好机会,而且还会伤害到孩子幼小的心灵。

从全球范围看,犹太人的财商是很高的。而犹太人在对孩子进行财商教育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懂得培养孩子延缓享受的理念——通过延期满足自己的愿望,来追求未来更大的回报——这也几乎成了犹太人教育的核心,或者说是犹太人取得成功的最大秘诀。

更让人惊讶的是,犹太人的财商教育中已经融入现代社会价值观,即把个人的一生规划范围扩大到了个人追求、个人资源等方面,其最高目标定位于“幸福的一生”。

例如,最典型的是,当犹太人的孩子迷恋游戏、不好好读书时,他们的父母会这样开导说:“如果你喜欢玩,就需要去赚取属于你的自由时间,而这就需要通过接受良好的教育、找到好的工作、赚到很多的钱,然后才能买更昂贵的玩具、玩更长的时间。如果你把这个顺序颠倒过来,你就只会拥有一些最容易坏的便宜玩具,然后一辈子都要努力地工作,甚至最终没有玩具、没有快乐。”

可以说,这样对孩子进行灌输,哪怕孩子的年龄再小也听得懂。再加以不断重复,孩子的心里就会形成一种延缓享受的概念,慢慢地减少玩耍时间,把功夫用在学习上了。

不用担心延缓孩子的享受会惹他不高兴。他现在可能会怪你,但长大后就会知道你的良苦用心。台湾首富王永庆喝咖啡时,必定会把奶精倒入咖啡后,再回倒些咖啡到装奶精的小盒子里,将残留的奶精涮出来后再并入咖啡杯,确信没有浪费后才会开始享用。在这样的言传身教下,他的女儿也成为台湾女首富后,汽车依然开的是旧的丰田凯美瑞,用的纸质笔记本是学生常用的那种大路货。她终身感激父亲的言传身教。

很重要的一点:在儿童财商教育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孩子考虑问题的思路。具体地说,他是如何寻找平衡点、如何延缓享受的。

例如,如果父母把钱全部交给孩子支配,就应当全权赋予他这种支配金钱的权力,“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父母能做的只是制定规则,或和孩子一起制定支出计划,然后督促孩子严格按计划办事。只要孩子不违反规则,你就要放心地让他去做;如果因此造成苦果,也要让他独自品尝,这叫权责对等。这样才会起到教育效果,即通常所说的“长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