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的金钱个性(1 / 1)

钱不是万能的。所以,父母应该让孩子从小就对钱抱有一种平和的心态,培养孩子平衡的金钱个性。

所谓金钱个性,是指每个人对金钱的观念、感受、行动的组合。金钱个性的三要素是:金钱的赚取、花费、管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金钱个性,父母的金钱个性又会影响孩子的金钱个性,甚至可以像基因一样“遗传”给孩子。所以我们能看到,父母对金钱是怎样的态度,往往会影响到他们的孩子。

例如,如果夫妻之间在用钱的问题上什么都是丈夫说了算,他们的孩子长大成人后很可能也会是这种类型。

当然,也可能相反。这看起来好像是矛盾的,但其实很好解释:他们的金钱个性基因相同,但在幼年时期彼此搜集到的金钱价值信息或其处理方式有较大差别。

无论是谁,在金钱个性三要素中,对这三要素的偏爱程度各有不同,其中必定有一个或两个居于重要位置。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到,同样是企业家,他们有的人特别重视扩大销售、占领市场,有的特别强调节约成本、低成本运作,有的则尤其强调内部标准化管理。实际上,这就是他们分别对金钱的赚取、花费、管理之偏爱造成的。

当然,不仅仅表现在企业管理上。即使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的金钱个性也会暴露无遗,只不过许多人平时不注重观察,或不知道有这样一种特征罢了。例如:

有些人贪得无厌,他们认为有钱是最重要的,其他任何东西包括社会道德甚至法律都没有钱重要。这方面最典型的是全球第一个亿万富翁、石油大王约翰·洛克菲勒。当时有位记者问这位已是全球首富的他:“还需要多少钱你才能得到满足?”他回答说:“多多益善”。容易看出,在他眼里,如何赚钱是最重要的。

有些人是出了名的吝啬鬼,他们从来不舍得花钱,对别人甚至对自己都非常苛刻,过着一种苦行僧生活。这方面最典型的是美国的赫蒂·格林,1916年她去世时个人财富超过1亿美元,相当于今天的80亿美元,却舍不得支付亲生儿子腿部受伤后的医疗费,从而导致儿子腿部永久性残疾。容易看出,在她眼里节约用钱是最重要的。

有些人在用钱的问题上,不是斤斤计较就是毫无节制。明明是超级富豪,可是无论买大件还是小葱都要斤斤计较,甚至为此和卖主争吵;或者相反,明明穷得像瘪三,可是用起钱来大方得很,信用卡经常透支,以至于经常被银行列入黑名单。容易看出,这些人在管理金钱方面问题重重。

经过上面这样一解剖,大家可以看到,大多数人都不是如此极端,也就是说是比较平和的,而这正好反映了一种正确的金钱个性。

上面已经提到,父母的金钱个性能够遗传给孩子,所以从小就要在这方面对孩子进行有意识的熏陶。

研究表明,父母如果从小教育孩子要勤俭节约,那么这些孩子将来成年后,90%以上会体现出勤俭节约的习惯;另外10%,则会因为其他外部环境的影响,表现迥异。而在他们成年之前,这种特性则基本上是隐性的,外在表现不明显。

所以,父母应当根据上面所说的金钱个性三要素,有意识地看一看夫妻双方在这三个方面是否趋于一致:如果一致,说明对孩子的遗传因素较强;如果不一致,则对孩子的遗传因素可能较弱。

通过这种观照,有意识地把良好的金钱个性遗传给孩子,从而帮助孩子树立一种正确的金钱观;如果觉得自己对孩子的遗传因素不理想,也可以有意识地进行调节。

要知道,在以上三要素中,孩子的哪个方面居于最重要地位,对他的职业选择、个人成功都会有巨大作用。

通常认为:居于最重要地位的因素如果是“赚钱”,那么孩子将来最合适的职业应该是企业家方向;如果是“花钱”,最合适的职业应该是财务顾问、理财顾问方向;如果是“管理”,最合适的职业应该是会计、税务等方向。

千万别小看这一点。在我的周围,就有许许多多这样的成功和失败案例。从我个人观察看,在上面这三要素中,以敢于花钱、善于花钱居于最重要的地位,对钱看得比较平淡的人更容易取得成功,日子过得更富裕、更甜美。

事实上也能看到,无论是个人花费还是公家花费都落落大方的人,在中国往往更有人缘,无论是为个人还是单位获取利益时都得益最大。或许这就是中国是“礼仪之邦”,强调“礼尚往来”、“扫帚不打送礼人”的缘故。相反,处处斤斤计较的人,无论办公事还是私事都比较困难,效果不如人意。